《山居續憶》
第二十一章
黃陵之遊
(三)
徐家禎
熙熙攘攘的廣場
汽車經過一塊豎在路邊的寫著“延安地區”幾個字的木牌後,再開行近一 小時,才到達我們的目的地 —— 黃陵。汽車停在一個小鎮的廣場上,檢票的招 呼我們下車。原來滿車乘客,下車的隻有我們三個。我們一著地,汽車就在車 身後揚起的大堆黃塵中向延安駛去了。
我們三個被拋在一個陌生的市鎮上的一個小廣場之中,後來,我們才發 現停車處的後邊即黃陵汽車站,但是恐怕因為沒有很多旅客上下車,於是司機 也就懶得拐進站內去了。
廣場不大,但很熱鬧,行人熙熙攘攘,自行車來來往往倒也不少。廣場 一側有三、五家店鋪,店前滿是各種攤販:有賣花生瓜子等炒貨的,有吃羊肉 泡饃或饃饃包子的,也有賣農具雜物的。陝北口音的叫賣聲更增添了異鄉情調。
漢武帝掛甲柏近貌
問了一位路人,說沿著車站對麵一條路走可找到旅店。穿過廣場,沿著 那條路才走了五、六分鍾,我們就看到了“黃陵地區招待所”的小木牌。再朝前 看,街道兩邊房子一眼可以望得到底,不像再有什麽像旅館的建築了,於是就決 定在那兒留宿。
旅店內冷冷清清的,不像有許多旅客來往。三個人一間的房並不很貴。 我們辦了登記手續,付了錢,就隨著辦事人員的指點上了三樓。
房裏設備很簡單:三張床、兩張沙發、一張放著熱水瓶和三個茶杯的茶 幾及一個臉盆架:隻此而已。被子、床單及枕巾當然不是新換過的。別人使用 過的黑色的印痕清晰可見。室內有暖氣。雖然白天不開,但還有餘溫。我們隻 打算在此逗留一晚,隻要有一個溫暖的處所可以安身即已滿足,對於這個偏遠 的山村旅店還有何所求呢?
坐定下來,才注意到已經過了中午時分。經過整整五小時汽車上的顛簸 和擠軋,我們隻覺得有點頭暈疲乏。外甥女立爽說她隻想睡覺,不想吃東西也 不想動彈了。早上出門時我們帶了點幹糧,於是也就懶得出門去找飯店。和著 熱水瓶中不燙的開水,我和侄子一帆將就了一頓。
立爽說她可能病了,下午想呆在旅館中睡覺。我們一再動員她說,既然 顛簸了一上午,就是為的去看看黃帝墓,如果不去看墓,隻在旅館中睡一覺, 不是白來了嗎?她終於被我們說動了,說:
“好。我們去找找看。如果不遠,我就去;如果路遠,我一定回來睡覺。” 在旅館門口問了看門的老頭,他說:
“出門往左,一裏路就是。”
於是我們欣然上路。將旅館那條短短的街走完,就來到一邊靠山一邊臨 河的公路上。我們有的是時間,不急急於去找黃帝墓,隻是沿著河邊緩緩地走。 太陽光金燦燦、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如果不見山坡上閃閃發亮的殘雪和河裏反 射著刺眼的陽光的冰層,我們真不會想到這是隆冬。
在橋山上
這時,我們才發現這裏的天空是那樣的蔚藍澄澈。西安和銅川城裏整天 籠罩著的令人窒息的黃霧不知何時早已一掃而空了。眼前隻見閃亮得刺眼的冰 河、金黃色的高原以及頭頂一碧如洗的藍天。我們真有點“返璞歸真”之感。隻 可惜河對麵一簇工廠,黑沉沉、亂糟糟的,提醒我們:現在還在二十世紀的塵 世。
在清醒的空氣中和蔚藍的天空下,立爽和一帆精神為之一爽
立爽的“病”早被新鮮的空氣及明亮的陽光治好了。我們說說笑笑地走了 半個多小時,才發現大概走錯了,因為“一裏路”決不會半小時還走不到。再看 眼前望得見的山坡上,除了稀稀落落幾株小樹外,並不一棵古柏,可見墓園一 定不會在這兒。
公路上幾乎不見行人和車輛。好不容易遇到的幾位也說不清黃帝陵究竟 在哪兒,又害得我們走了一段彎路。最後才遇到一位熱心人,告訴我們:現在 我們正在山坡西北,陵墓在東南,但我們可以找到小路翻過山走。
山不高,但沒有石級或正規的小路,隻有被人在黃土上走出來的一條彎 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小徑上時有殘冰積雪,很難攀登。所幸路途不遠,經過一 所學校,即繞到山的東南,來到一片柏樹叢中了。
據有的報道記載,黃帝陵所在的山陵約有四平方公裏,而環裹陵墓的古 柏則有十萬餘株。山,就是《史記》上“黃帝崩,葬橋山”的那座橋山。之所以 取名為“橋”,據《爾雅》說是因為“山銳而高曰橋也”。其實,此山既不銳也不 高的。山前有河,環山而過,那就是我們在山背後看到的冰川。陵寢被那條沮 水環繞,形如仙島,因此我懷疑以前這裏是有橋的,所以才叫“橋山”。
我生平從來沒有看見過哪兒有那麽大一片柏樹。大概因為是冬天,古柏 的枝葉均呈蒼黑色,與黃土、藍天一映襯,有一種無法形容的古樸、壯麗的色 彩。
我們隨意在鬆柏中穿行,沒有看見正規的道兒,也沒見指路牌。但我下 意識地知道,墓一定是在高處。
果然,攀登了不過半小時,古柏林越來越茂密,隻見樹林深處隱約露出 一些紅柱黑瓦,我知道:黃帝陵墓到了。
最先看見的是一、二尺高的一塊石碑,上書“文武官員,到此下馬”數字。 看來這是告誡曆代皇帝派遣來此恭祭的要員們的。
石碑左側是一個兩、三丈高的土堆,據說是漢武帝征朔方還祭黃陵時築 的祈仙高台,名為“漢武仙台”。仙台上築有數十級石階,可以登上台頂。我想, 原來台頂應該還有亭台之類的建築,後來可能塌敗了沒有重建,目前隻見台頂 一個四周略高、中間略低的土坑,三、五平方米而已。
黃帝陵墓前地上的白雪
繞台再往裏走,即見一座修葺頗新的大亭子,剛才上山時見到隱在林中 的紅柱黑瓦即屬於這座四角翹然的古式祭亭。亭中有大石碑兩方,一方是郭沫 若一九五八年五月敬書的“黃帝陵”三個楷書,稍後是“橋山龍馭”四字,忘了是 何人所題。後四字當然指的是黃帝被天龍接上天去的神話。
祭亭之後是一個直徑廿多公尺的大墓,周圍用磚砌花牆保護起來。
陵墓前的碑亭
陵墓占地不大,隱在一片濃密的古柏之中。雖然我們到時正是下午兩點 左右,陽光燦爛,但是林內卻樹影憧憧,墓及亭的四周仍是一片白雪。
整個墓園中不見一個人影,也沒有一點人聲,隻聽得頭頂柏樹的枝葉沙 沙作響,林間的小鳥在啾啾啼鳴。
我們坐在亭中的石碑下休息,不一會兒即感到有點寒氣逼人,剛才在陽 光下爬山時感到的盎然春意已經消失了。
繞著陵墓我們又轉了好幾圈。身在陰暗林中,望著林外山腳下陽光明媚、鮮明的山川田野,真有身處陰陽兩個世界、古今兩個時代之感。
我們在墓前徘徊了一個多小時才離去,倒不是想找尋黃帝乘龍騰空而去 時的痕跡,也不是想在腦海深處發掘出一絲懷古的幽情,而實在是舍不得隻有 柏濤、鳥鳴和幾個陳年柏籽被風吹落時掉在地上發出的啪啪聲才打破的那個 “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