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續憶》:第二十章 :“五七幹校”留在我腦際的流光碎影(二)

來源: Ohjuice 2022-11-07 15:21: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46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Ohjuice ] 在 2022-11-07 16:09:1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山居續憶》

 

     第二十章   

 

“五七幹校”留在我腦際的流光碎影

 

(二)

 

徐家禎

 

首批入選

 

 

        “文革”開始後,我接的第一個班是所謂的“六九屆”,那屆學生什麽都 沒有學到:課本沒有、上課不正常、每學期主要時間基本全用來到工廠 “學工”和去農村“學農”。好容易混到 1969 年,就全部“上山下鄉” —— 沒有 任何借口的學生,一律都得去農村、農場、邊疆或山區,當時就叫“一片 紅”。然後,我就又接了一個新班,也就是“73 屆” —— 那時,中學已經不 分高、初中了,四年一貫製,所以 69 年夏季進中學的學生,應該 73 年畢 業,就叫“73 屆”。我仍做他們的任課老師兼班主任。

       教了一年,到了 1970 年夏天,忽然學校接到通知,說靜安區中學每 個學校的老師都要分批到區的“五七幹校”勞動鍛煉,為期一年,一直到所 有教師輪完,然後再周而複始地輪流下去。首批去的老師,我校是四個名 額。名單當然是校革命委員會決定的,我也是四名首先下去的老師中的一 個。

       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麽那時我竟中了頭彩,成了首批去“五七幹 校”的中學老師。是光榮?還是倒黴?是因為我出身“不好”,沒吃過苦,所 以要去鍛煉?是因為我雖出身“不好”,但屬於“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所以 要去接受再教育?是因為平時全校老師對我印象不錯,學校就把我當作重 點培養的對象了?是因為我年輕、獨身、健康,所以毫無“包袱”,最容易 安排?...... 理由可以想出很多條,但似乎都有點道理,也都沒有道理,因 為隻要細看一下同樣首批去“五七幹校”的其他三位老師的情況,就可以知 道,我上麵的猜想既都有可能也都不可能!

       同被首批派去“幹校”的我校其他三位老師中,有一位是年輕的福建 人,姓梁,20 多歲,剛大學畢業不久,共青團員,一看就知道是學校的重 點培養對象,因為他一來我校,就讓他主管學校的“紅團”(即“紅衛兵團” 的簡稱。那時,“少先隊”已經自動消失了)工作。既然他也是首批下“幹校” 的老師,那麽,大概我也跟他一樣,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才去“幹校”的? 但再看看其他兩位,就可以很容易否定我以上結論了,因為那兩位老師的 出身都並不好,全校都知道,學校當局不可能會把他們也當作對象來“重 點培養”的:一位是 40 多歲的中年老師,姓柴,教英語,出身“不好”,與 上海著名畫家唐雲是連襟,雖然平時也很“積極”,但是不知為什麽,全校 大部分教職員工都並不喜歡他,對他印象不很好。還有一位則是單身未婚 的女教師,姓黃,出身大概不會是工農兵,平時並不積極,更不要求“上 進”,所以,也不像是重點培養對象。派他們兩位去“五七幹校”,倒好像更 像是要讓他們去“鍛煉”和“改造”。那麽,難道我也與他們一樣?

    總之,想了半天,也還是毫無結論,不得要領!

       不過,老實說,派我首批去“五七幹校”,我卻並不反感、氣憤或者 不滿,相反,我倒感到很慶幸,因為我有機會可以暫時擺脫一種乏味的、 枯燥的、單調的、疲勞的、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去體驗一種新的、以前 沒有經曆過的生活方式了。平時,很多人從我外表來看,總會覺得我大概 是個安分守己、樂於現狀、不求變動、喜歡平靜、回避嚐試的文弱知識分 子而已;其實,我內心卻是個很喜歡變動,很願意嚐試新生活方式的人。 那時,我還年輕,雖不算力壯,卻也沒有什麽病痛。我覺得,能有機會離 開“三點一線”、機械枯燥的學校生活,去農村看看,體驗一年全新的生活 再回來,又有什麽不好呢?!

 

崇明“幹校”

 

       於是,經過一番“表態”、“講用”、“歡送”之類的儀式,我就在夏末秋 初的一天早上,帶上簡單的行李,與其他三位老師以及靜安區別的中學首 批去“五七幹校”的老師們一起,出發去位於崇明前進農場的靜安區“五七幹 校”了。

       崇明是中國除了台灣和海南島以外的第三大島,離上海市區不遠, 位於長江的出海口上;南麵接近上海,北麵則接近江蘇的啟東、海門和 南通,算上海的一個郊縣。現在,崇明和上海之間已經建起了大橋,所 以從市區去崇明大概不用一小時就可到了吧。島的北麵也建了大橋,於 是,跨過兩座大橋,上海與南通市就相連了。交通實在十分方便。

       而那時,要從上海去崇明一次,半天都不夠!記得路線是這樣的: 從上海市區,需花一個小時以上,坐公共汽車先到城市東北角的寶山縣吳 淞鎮,在吳淞再坐渡船擺渡到對岸的崇明島上最大的城鎮之一堡鎮(或南 門);到了堡鎮,還要換長途汽車往北開一、兩個小時,才能到達位於崇 明島北端的前進農場裏的靜安區“五七幹校”。當然,第一天去農場報到, 我們是有專車接送的,除了擺渡還是要坐渡船外,其餘就比自己坐班車去 快得多了。所以,印象中,好像在靜安“幹校”期間,我們不是每周都可以 回家的。至於是兩周回家一次,還是一月回家一次,甚至半年才能回家一 次,我現在已經完全忘記了。

       崇明島上,原來就有好幾個農場,最東北角上那個,就是前進農場, 靜安區的“五七幹校”就建在前進農場內。究竟這個“幹校”建於何時,我並 不曉得,隻知道我一到那裏,就發現一排排的平房已經建得整整齊齊、幹 幹淨淨了。我猜,“幹校”剛建立的時候,那些“學員”的首要任務一定就是 建造這些住房和營地。那一定是個不很輕鬆、愉快的活兒。

       靜安區“五七幹校”的房屋全是平房,一排一排十分整齊,像兵營一 樣。屋頂是蘆葦編的,牆壁好像也是蘆葦的, —— 崇明島四周都是水, 島上也河渠縱橫,所以蘆葦是可以就地取得的建築材料,最易獲得 —— 但刷著白粉。門窗也是用蘆葦做的,所以冬天即使關著門窗,也會有風透 進屋子來。地上則是泥地。

       兩排房屋之間是一片空地,很寬,總有十幾至二十幾公尺寬吧,所 以一點都不顯得擁擠。但是,因為一排排的房屋延伸得很長很長(可能超 過一百公尺?),所以即使兩排屋子之間的距離很寬,那空地看起來還是 長形的,像走道一樣,而其實,那裏是當作操場給學員們集合、操練、甚 至軍訓用的。

       整個“幹校”不記得看見過一棵大樹,也沒有野草,所以顯得十分整 潔、簡單、幹淨。崇明島上秋天景色很美:常常是碧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 雲,周圍是即將成熟的稻穀,金燦燦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地平線。“幹 校”的黃土地、黃屋頂和白牆壁,牆上刷著紅色的語錄和標語,色彩十分 鮮豔、明朗、醒目。老實說,這樣的環境,與當時上海滿目灰糊糊一大片 擁擠而陳舊的建築相比,那真是漂亮、悅目得多了!

       “五七幹校”完全采用軍事編製。全校是一個團,下麵分五個連隊。 記得屋子一共有五排,所以每個連隊占用一排屋子。那麽,“幹校”領導幹 部住哪裏呢?他們的辦公室在哪裏呢?因為從來沒有機會去過,所以也就 不知道了。“幹校”還有一個很大的大禮堂,不與這五排房子相連,是單獨 的一棟建築。開大會時,全校大約幾百人都可以坐在裏麵,每人端張小板 凳,按連隊就地而坐。在等候開會期間,還往往要賽歌,也就是按連,或 者按班為單位,由負責文娛的學員指揮全班或者全連人員一起唱革命歌曲。 唱完了,就拉別的連隊來唱,看哪個連或班唱得整齊、唱得有力。這可能 是以前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軍為了鼓動士氣搞的那一套吧!

       幹校還有大廚房,大飯廳。早飯和晚飯就每人拿著自己的碗具去食 堂打飯打菜。中午呢?要是在田頭勞動,是回營地吃飯還是由炊事員把飯 菜挑到田頭吃?我已經忘記了。想當然,可能是後者吧,因為有時幹活的 農田離營地很遠,來回要走一小時,應該不會回去吃午飯的。幹校似乎也 有浴室。但是要讓幾百人每天洗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忘記是一 周還是兩周才能輪到洗一次澡。平時,由每個寢室的值日生,拿了每人的熱水瓶去廚房旁邊專門供應熱水的地方打熱水。要是天氣熱,勞動重,身 上髒了,一般就在宿舍用臉盆或腳盆盛了熱水擦洗一下身子就解決了。

       “幹校”還有廣播站,那可是最重要的宣傳機構,有專人負責。一大 早,記得是六點鍾,在“幹校”各個角落裏到處掛著的高音喇叭就響起了軍 號聲,這就是通知大家要起床了。然後就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聯 播節目。再然後就播革命歌曲、“幹校”場部的各種通知、各連隊提供的新 聞報道、保證書、決心書、大批判稿、學習馬列著作、毛選和毛語錄心得 體會,一直到大家集合、出工才停止。中午和晚上用飯時間,也有類似的 一段廣播時間。晚上,廣播停了,最後傳出的是熄燈的音樂,那就意味著 一天的活動結束了。總之,隻要一睜開眼睛,除了勞動、開會、學習,連 吃飯和休息的時候,耳朵裏始終都得接受各種革命教育,如雷貫耳、不得 有暇。 (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我家是全家去幹校 -nnndayd- 給 nnndayd 發送悄悄話 (1294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8:26:11

如果有工資,五七,六七都無所謂。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8:42:35

即使有工資,生活條件和工作性質完全不同了,當然也是“有所謂”的。 -Ohjuice- 給 Ohjuice 發送悄悄話 Ohjuic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8:56:53

很多研究所、科學院等機關因為無事可做,就全部下鄉,而且並無期限,等於臨時解散。我們的幹校是鍛煉性質,而且是說好期限的。 -Ohjuice- 給 Ohjuice 發送悄悄話 Ohjuic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8:55:29

那個科研所當時還在運行。有徹底下去而且據說還不準備回來的 -nnndayd- 給 nnndayd 發送悄悄話 (218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9:01:47

老實說,當時誰都不清楚老毛的真正意圖,都隻能“摸著石子過河”,走一步是一步。讀讀《幹校六記》和俞平伯的日記就知道,... -Ohjuice- 給 Ohjuice 發送悄悄話 Ohjuice 的博客首頁 (177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9:47:17

四十歲以上知識分子讓他們去幹一年的農活,身體受不了,加上吃的不好,聽天由命了,法西斯讓你幹什麽都是正確的, -藍色的星空- 給 藍色的星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9:12:36

見過唐雲一次,他以前好像吃烏煙(?)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9:25:29

唐雲家住中一村,離我家大概三四百米吧,但我不認識他。我父親可能認識他,因為唐雲是杭州人,他說認識我父親,但大家沒有來往。 -Ohjuice- 給 Ohjuice 發送悄悄話 Ohjuic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9:49:29

就是因為杭州人所以見過一次。吃烏煙是聽老人講的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21:38:32

快了,很快中國將大規模恢複五七幹校。 -delta2020- 給 delta202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19:50:47

嗬嗬,山東鄒縣的外交部五七幹校,流傳的順口溜:煤油爐子+高壓鍋=共產主義生活。農民很歡迎這些帶著工資來“鍛煉”的幹部們。 -吃素的狼- 給 吃素的狼 發送悄悄話 (605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22:36:16

在幹校呆過的 老幹部 身體都鍛煉好了! 回城繼續再幹十年八年的沒問題! -tomcat801- 給 tomcat80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2 postreply 08:28:35

這邊是資本家的子女在訴苦,那邊是紅色後代在誇耀!挺熱鬧的 -llarry- 給 llarr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7/2022 postreply 23:35: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