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錢瑗被鄰居扇了一巴掌,聲音很大,母親楊絳看到女兒被欺負趕忙衝上去幫忙。但她的身子板太弱了,被對方像拎小雞一樣揪著衣領給狠狠摔在地上。在房間工作的錢鍾書聽到動靜趕緊出來查看,卻發現自己的妻女被人欺負成這樣,頓時急火攻心操起木板就衝了上去…
很快這兩家人就在一起打的難舍難分,場麵已經失控,其實錢鍾書楊絳和這對鄰居夫婦都是有來頭的文化學者,但這會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風格早被拋在腦後了。
錢鍾書這人本就護犢子,當年和林徽因一家做鄰居時兩家的貓互相掐架,他也得帶上竹竿子幫自己的小貓打架。何況今天對方欺人太甚,先扇了自己寶貝女兒一巴掌,又將自己的愛妻打翻在地,這口氣實在難以下咽。
兩撥人馬打的是難舍難分,此時的錢鍾書已經年過六旬,而鄰居夫婦正值壯年,但他的身手依舊敏捷,非但沒吃大虧,還讓對方掛了彩。
那麽,到底是何種深仇大恨能讓兩家的知識分子不顧體麵廝打在一起呢?
原來從1969年開始,錢鍾書一家三口被要求“摻沙子”,那段時間他們一家人被迫和另外一對年輕的學者夫婦成了鄰居。
起初,楊絳還覺得“遠親不如近鄰”,認為鄰裏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所以她經常默默將兩家人共用的爐子提前生好火,還會幫鄰居把小孩的搖籃搬到三樓。但有些人的心是石頭做的,他們的本質自私又狹隘,總把別人對他的好看作理所應當,不僅不思回報,還見不得人家好過。
錢瑗的丈夫早早就因為自殺身亡,楊絳夫婦怕女兒知道一直偷偷瞞著,但其實錢瑗早就知道了,隻是不想父母為她擔心所以一直假裝不知道。但這對鄰居可沒藏好心眼,有一次楊絳夫婦不在家,他們便假裝關心著問道:“你丈夫怎麽也不回家來看看你?”
傷疤被人揭開,錢瑗忍著痛苦失落的說:“他去世了。”誰也沒想到這對夫婦竟然開懷大笑起來。更過分的是自此以後他們經常私底下叫錢瑗是“臭寡婦”,這種行為又卑劣,又無恥。
而這次兩家人打架,也是因為楊絳特地請了一個鍾點工來洗衣服,但鄰居一家竟然想要鍾點工免費先給自己洗,錢瑗拒絕了這個無禮的要求。沒想到對方竟然直接狠狠地扇了錢瑗一巴掌,還惡人先告狀的咒罵道:“你不是好人!”
就是因為這件事楊絳夫婦一直以來的隱忍終於爆發了,兩方才扭打在一起,畢竟兔子急了也咬人。後來還是錢瑗找來了居委會的人才平息了這場惡鬥。
1973年楊絳一家終於獲得批準搬走,這才讓生活好了起來,不然還不知道要讓這對惡鄰居怎麽折磨呢!後來再提起這事楊絳心裏暖暖的,因為儒雅的半生的丈夫居然能為了自己這般俠氣。
但錢鍾書卻始終覺得這件事有辱斯文,畢竟讀了這麽多年書,和人公然打架也是不對的,隻能感歎:“和什麽等人住在一起,就會墮落到同一水平。”
其實楊絳和錢鍾書這對夫妻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最令人豔羨的,他們相知相愛相守一生,從清華園的荷塘到歐洲艱難的留學生活,從戰火紛飛的動蕩年月到社會動蕩的艱難時期他們一直相攜度過。
錢鍾書肯為了妻女放下學者的驕傲和人打鬥,溫柔而有涵養的楊絳也會在丈夫受難的時候,化身“一頭母獅”將愛人護在身後,兩人的感情經受住了歲月和磨難的考驗,曆久彌堅讓人羨慕不易。
但生活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7年楊絳的女兒錢瑗因為患有脊柱癌醫治無效去世,夫婦兩人經曆了人生第一大苦,白發人送黑發人。命運似乎不打算放過楊絳,女兒去世的第二年,丈夫錢鍾書也去世了,本來的三口之家現在隻剩楊絳一個人了。
曾經的歲月有多美好,現在的日子就有多慘淡,楊絳似乎失去了魂靈,在孤單的人世獨自徜徉徘徊著。一個人的夜晚她選擇拿起筆記錄下那些曾經的回憶,隻有文字能夠將那個紛亂但幸福的日子完整記錄下來,於是她的回憶錄《我們仨》得以麵世。
楊絳在書中寫道: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沒有永遠。”
楊絳在這本《我們仨》中細數了自己與家人的過往,那些有苦有樂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無論是與錢鍾書的愛情,還是和女兒的親情,她都小心翼翼的用筆留作紀念。那些平淡又溫馨的畫麵仿佛就在讀者眼前,美好的可以撫慰讀者心中的傷痛。
真正的愛其實曆久彌堅,隻要有人記得它便不會消亡,那些我們生命中的短暫歡愉在曆經風霜後會得到永恒。
人生無常,起起伏伏無人可知,若是你正身處黑暗,彷徨無依,不如讀讀楊絳先生的文字,《我們仨》的故事雖已落幕,但後來的人間依舊精彩。
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人若逝不可追,隻有珍惜身邊人,才不負好年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