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萬水千山(七):百年家國往事·民國篇

家國破敗,這大山的一隅之地成全了他們 

第六章 都勻生活

        新婚的兩人第一件事是趕緊找房子安頓下來。都勻本是個苗族人聚居的偏遠小鎮,這一年突然來了很多人,早前孫立人少將帶著財政部的稅警總團來到都勻一邊招兵一邊整訓,現在已經有一萬多官兵了。又有新遷來的一些政府機構和中學,整個都勻人來人往,湖南話、湖北話、廣西話、江浙話、東北話什麽口音的人都有,穿軍裝的英氣的年輕人,穿旗袍的秀氣的女士,穿長衫的斯文的先生,還有跑來跑去的小孩,在古老的石板街穿行,比起過去一年沿途的兵荒馬亂,這個小城簡直是世外桃源。

        可是人突然多起來,租房就困難了。舊有的房子基本都是苗人的木質的吊腳樓,衛生條件太差不說,如今租金也上漲得厲害。於是就有人建造平房出租出售,一時城內大興土木,小城規模也擴大了,店鋪、旅店多了起來,一片欣欣向榮。兩人最終租下一間新建的平房,還是瓦房,裏麵牆壁用石灰刷白,葉宜蘭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從13歲開始,葉宜蘭就和張繼良一起生活了,隻是現在,家不再是繁華鬧市中的舒適的洋房庭院,而自己成了這個家的唯一的女主人。結婚前,她給二哥寫了一封信告知自己的決定,卻沒有給姐姐寫信。她不知道他們會怎麽反應。張繼良這樣的校級軍官,有幾房太太的不算少見,可是,葉家的小姐,總不能做姨太太,這一層哥哥肯定不願同意。

張繼良也不是拿她當姨太太來娶的。從武漢到湖南,從湖南來貴州,一路艱辛,有時坐車有時步行,隨行家屬有人蓬頭垢麵全無儀態,有人怨天怨地一路叫苦,有人不知所措隻顧跟著丈夫,葉宜蘭雖素麵朝天卻一絲不亂,安靜沉穩,碰到同行的有什麽不舒服,馬上挽起袖子拿脈問診關心照料,同僚師生們都知道這個懂醫問藥的葉小姐,是位知書達禮的大家小姐,看張繼良對她的愛護,大家都早已把她當張太太了。那她姐姐該如何自處呢?葉宜蘭不知道還有沒有麵對姐姐的那一天。

        陸軍炮兵學校就選址在都勻一中隔壁,初到時一邊加緊建設校舍,一邊借中學的校舍開始上課訓練。這時的炮校招有學員隊,同時由於中央軍校由於遷到成都之後缺少器材,沒有教練炮兵軍官的硬件能力,抗戰打響後,炮科學生頭就委托到都勻炮校代訓,全校共有近一千 名學生。校長是蔣介石,當然他隻是掛名,實際主持校務的是教育長鄒作華中將,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因而教官中除了蘇聯顧問,大多是留學日本炮兵學校的,也有東北講武堂、保定軍校、西北軍校和黃埔軍校出生的, 都是當時國民黨軍中的既受過正規教育又有實戰經驗的炮兵軍官。各處長是少將級別,教官都是校官。張繼良任戰術教官,是中校軍銜。

        炮校在各軍事專科學校中,比較受蔣介石重視,經費也很充足。但搬到都勻後,條件也非常艱苦。官兵們自己建造的校舍,都是木板房,各種儀器設備也比較缺乏,幸而得到蘇聯援助不少火炮和器材 。但師生們士氣都很高漲。炮校自己招收的學員隊都是從各炮兵部隊來的現職尉級軍官(也有一個校官班),條件嚴格,還必須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代訓的炮兵科學生是中央軍校按它的標準招收的青年學生,素質都不錯。

 

   1943年蔣介石校長來都勻炮校視察 (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大片國土淪陷,師生中還有不少人家屬親人都在淪陷區,血氣方剛的學生們都心頭憋著一口氣,訓練學習都很認真。鄒作華教育長原是張作霖東北軍的炮兵總指揮,有些軍閥脾氣,但性情豪爽大方,學校的環境既嚴肅又寬鬆,上下級軍官不拘禮節,教官休息室有各種報章雜誌,教官們隨意交談吸煙。待遇上,雖然抗戰開始後所有教職員工拿著“國難薪”,中校的月餉由之前的170元降到100元,但在都勻這個地方,相當於一個百畝以上的地主的收入了,生活過得還不錯。 

        葉宜蘭則去了一所醫護學校當老師。中國紅字會、陸軍後方醫院等都在戰時搬來了黔南,醫護人員奇缺,就在都勻開辦了醫護學校,招收學員進行培訓後輸送到各戰區醫院。學校也很缺老師,葉宜蘭被聘教授生理學。學校臨時建起,設備標本都很缺乏,為了上解剖課,葉宜蘭還帶著學生去偷過屍體。雖然忙碌辛苦,但也非常充實。

        都勻坐落在群山之中,在小城的任何地方抬眼望去都是一個一個聳立的山頭,這一帶是喀斯特地貌,起霧的早上,看起來雲霧繚繞象一幅水墨畫。都勻的夏天非常涼爽,黃昏時兩人並肩走在劍江畔,感到多年未有的舒暢和平靜。家國破敗,這大山中的一隅之地成全了他們。第二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就出生了,是個女孩,取名培瑾。葉宜蘭沉浸在初次當母親的快樂和忙碌中。

都勻劍江風景

        漸漸的,她發現張繼良回家不是大笑著逗女兒,也不是和她說話談天,問起來說是學校那邊變動大要處理的事情多。她也早聽說,學校政治風氣有變,學校中建立了“三青黨”,在師生中清查共產黨,抓了14個學生,以致於學生罷課,告狀到蔣介石校長那裏。著力清查的一派是政治部主任,叫伍中定是黃埔五期生,他極力拉攏學校中的黃埔係教官,反對教育長鄒作華。張繼良也成了他這一派。最終蔣校長在重慶接見了學生代表,勉勵他們“回校後好好讀書,將來報效祖國”,下令釋放了學生,又把鄒作華調走,由史文桂少將接任,才算平息。

史文桂和陳誠是黃埔軍校同桌同學,都說是陳誠極力推薦他才得到這個位置。 可是他似乎沒什麽大本事,雖然黃埔係地位提高了,但學校裏各派明爭暗鬥,關係緊張,彼此信任的環境不再,訓練鬆懈沒有什麽水平,眼看著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教官們心思都不在教學上。張繼良雖然是黃埔生,但一直不在中央軍,更何況是由馮玉祥推薦來的,就不受史文桂教育長重視,位置就很尷尬。說起這些情況,他隻長歎一聲:“烏煙瘴氣!”

       這兩年來,國軍和日軍對峙在湖南北麵,在長沙也打了一場大仗,到貴州的難民多了起來。遷徙的難民大都要經過都勻,整個小城擁擠不堪,貨物缺乏,價格上漲,大家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太太們聚在一起也常探討怎麽做生意怎麽省錢。聽說做生意的教官不少,有的做藥材生意,有的做牛生意,各種各樣,以至於上課時有教官不到課,因為出去做生意還沒回來。

       張繼良是富家公子,花錢大手大腳是習慣,辛苦去賺錢的事想都沒想過。如今雖然偏居在這小鎮,他還是不改舊習,頭發光亮,衣服筆挺,皮鞋澄亮 。葉宜蘭也是不在意錢的,她從小到大手裏也沒拿過什麽錢,現在也不管錢,丈夫的薪水財產有多少,她都不知道,自己在學校的工資,也是放在一個盒子裏,要花的時候去拿,從不管理。生活雖每況愈下,兩人都並不著急。

       雖然在一個家住過十幾年,但過去張繼良都是在部隊,回家的時候不多,每次回來似乎都風塵仆仆很緊張,現在朝夕相處才發現軍官生活其實比想象中隨意鬆散。他們大都生活講究,常聚會打麻將,沒有家眷在的軍官出去喝花酒玩樂也很平常,有什麽事都是在牌桌飯桌上解決。好像忘了前線正在火拚,日軍隨時可能來到這裏。

       他也有很嚴肅的時候。比如,他曾很認真地跟她分析,現在炮校這種情況,其實是整個軍隊的現狀,內部派係鬥爭,國共兩黨鬥爭,國難至此還各懷鬼胎,生怕把自己的部隊打光了,說了幾十年民主共和,其實還是軍閥割據,各自效忠自己的老板。內憂外患、一盤散沙,這樣下去國家沒有希望的,還是要從教育入手,徹底改變人們的思想。

       正在這時,張家侄子張培剛考取“庚子賠款”留美生,從廣西經貴州去昆明報道,張繼良非常高興,不但派在貴州的侄子張培琴駕車送他(不幸的是,培琴回來時遭遇車禍造成癱瘓,後來一直由姐姐葉昭弟照顧隻到葉離世。),還送了他500大洋的路費。後來葉宜蘭的堂弟葉君健去英國留學,他們同樣送他500大洋,雖然這時他們自己生活也很拮據。兒時一起玩耍的記憶還在心底,雖然這些年天翻地覆,但是送這兩位兒時朋友出國深造時,張繼良和葉宜蘭還是清晰地想起同學少年時的願望: 求學以救國!

注:大洋即銀元,1935年民國政府發行法幣,銀元不是法定貨幣,但一直流通,進入抗戰後法幣飛速貶值,與銀元的兌換比例不斷刷新,在1941年中的大後方,大約為一個大洋兌換1000法幣左右?請讀友有資料分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