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之封土建國

來源: 碧藍時空 2019-05-06 08:04: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325 bytes)

由於上百年的落後挨打,為了加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國政府甚至學術界一直堅持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從學術上講,五千年這個數字是經不起考證的。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確定一個文明的起點是看是否有經過考證的文字記載。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則如果隻根據口頭傳說和猜想,太缺乏學術的嚴謹性。我們中華文明五千年文明曆史傳統上一直從夏朝算起,但考古直今還沒有發現夏朝的文字記載,既便是商朝,也隻是發現了一些零星的甲骨文。沒有係統性的象埃及或楔形文字的能整篇翻譯的文章。

我國解放後關於社會製度的劃分最近幾年也受到了學術界廣泛的質疑。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對西方文明的發展總結,事實上並不反映中國文明的發展情況。比如說,我國的夏商周三朝,傳統上定義為奴隸社會,但嚴格意義上講他們是封建社會。傳統上定義為封建社會的秦朝到清朝,實際上隻有在漢朝開始的幾十年裏是封建社會,其餘時間及所有其他朝代都隻能稱之為集權或極權社會。因為封建社會的精髓已經被抽走了。

封建故名思義就是封土建國。周朝是中華文明史上封建製度最典型的封建社會。周武王滅商成為天子以後,分封諸侯。諸如丞相薑子牙分封山東中西部,也就是齊國,周公分封魯西南,也就是魯國。各諸侯裂土建國。成為一方領土的實際統治者。封建社會的最明顯特征是各諸侯對分封的領土不但有經濟權,同時擁有行政人事和軍事權。諸候拱衛京師,四時進貢。天子不幹涉各諸侯國的內部事物。若有那個諸侯國違反倫理綱常,天子率各諸侯國討之。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總結周朝的衰落,認為主要是分封的問題,分封讓各諸侯國坐大,能與天子分庭抗立。所以取而代之設立了郡縣製,實行集權統治。但好景不長,因為極權導致殘暴統治,而軍國主義式的殘暴統治導致民不聊生,在短短的二十幾年就灰飛煙滅。項羽和劉邦推翻秦朝後,本來實現的是分封製,但人心不古,時不我待。中國的曆史已經再也回不到封建社會了。兩個人的分封壽命都極短。實際上真正結束封建統治的是漢文帝時的晁錯,他的一紙推恩令以一種慢性毒藥的方式使地方諸侯從此分崩離析。再也無力跟中央政權對抗了。中國在漢朝滅亡以後, 經力過400年的分裂, 三國, 魏晉, 五胡16國, 和南北朝。 盡管士族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和郡主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爭鬥, 但最後還是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占了上風,隋朝一統江湖 從此走向了集權社會,再也沒有回頭。

封建社會對中華文明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周朝及其隨後的春秋戰國時代,是我中華民族哲學,文學,宗教,及各種思想流派最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這是由於在封建社會,天子的管理寬鬆,各諸侯國之間相互競爭,各國國王不拘一格,使得整個中華大地各種學術流派各呈異彩,為我們東方文明的全方位發展綻定了基礎。在隨後的兩千多年的極權社會裏,由於統治階層的禁錮,除了由於統治的需要對儒家思想有了選擇性的繼承和發展外,中國的哲學思想基本上是停滯不前,其中一些流派甚至由於人為的原因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漢後的各朝代,也對功臣和皇室宗親進行分封,但這種分封是一種食邑,而不是封土。食邑的實際意義是一種大地主收租。隻有經濟利益, 但隻要安分守己,食邑通常是世代相承,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與西方的貴族不同,在很多朝代,天朝的貴族們並不住在他們食邑的封地,而是住在都城或地方的大都市。紅樓夢裏曾出現過烏莊頭在年底去賈府交租的描述,就是這種情況。不要以為貴族後代都生活優越,明朝太祖朱元璋是一個獨特的皇帝,他倒是堅決把自己的子孫都趕到封地去了。但最後確導致了許多宗室後裔被餓死的慘劇。憑朱皇帝那點受教育的水平,他死時是想像不到子孫幾代以後可以繁衍昌盛,封地的糧食都不夠吃。而他老人家又嚴格規定子孫後代不許從事任何謀生活動,隻能坐吃山空,山窮水盡了。

極權社會的確解決了分封製可能造成的社會不穩定。但極權社會也有一個從集權向最終極權的發展過程。中國天下之大,歸根結底,不是皇帝老兒一個人能管理的。於是就出現了皇帝一人和天下所有參加管理的人的權利鬥爭。於是就有漢朝的外戚幹政,於是就有了唐朝的藩鎮造反,於是就有了宋朝的外患入侵,於是就有了明朝的太監專權,於是最後有了清朝的民主革命。

總之,中國有記載的封土建國隻有周朝,也就是所謂的封建社會。其它的朝代有封土,但沒有建國。實際上是集權社會。在中國兩千多年十幾個集權王朝的更替中,權力不斷在向中央集中,而中央的權力在不斷向皇帝集中。在秦朝和漢朝時代,丞相是開府的,也就是有自己的一套行政辦事機構,丞相有權任免自己班子的中低級官員。丞相大部分時間在自己府內辦公。隻在規定的日期或有事時才去參見皇帝。這套製度一直到三國時期仍然大為流行,例如曹操和諸葛亮都是開府丞相。

隨唐代對秦漢的行政做了較大的變革。其中最大的變化是丞相的權力。從丞相的開府變為三省六部。但這時作為三省頭頭的宰相們還有一個辦公室,三省中一個管發令, 一個管監督, 一個管執行,實行民主集中製的領導。到了宋朝以後,丞相的權利被進一步削弱,一個統治政治的最重要的兩塊,財權和軍權被獨立出來,直接向皇帝匯報。匡胤太祖還覺得丞相坐在那裏跟自己辯論不順眼,找了個機會把朝堂上的板凳撤了,從些以後,丞相們就隻好站著了。但宋朝皇帝有個好處,就是不殺士。有宋以來,官員可以被判罪流放,但從不判死刑。宋朝的丞相和士大夫們有基本的做人尊嚴。他們可以因政見不同去職或貶職,但人格不會受到傷害。宋朝和唐朝的丞相還有一個很大的權力, 就是對皇帝不符合祖製的聖旨進行封駁, 就是不執行。

元朝代替宋朝,是一個落後野蠻文明對一個先進文明的軍事上的勝利。在冷兵器時代,野蠻打敗文明似乎是規律性的。元朝皇帝把奴隸時代馬背上的部落家族的管理方式用來管理中華大地這個進化已久的農耕社會,引起了一場文明上的大倒退。元朝皇帝統治的開口就罵舉手就打使得整個王朝的統治有點像過家家。士人們已經失去傳統的人格和尊嚴。不但整天卑躬屈膝,搖尾乞憐,還時而要被拳打腳踢,受到身體上的傷害。

到了朱元璋時代,盡管士大夫們似乎在曆史上第一次真正成了一個階級或社會集團,但這個社會集團已經完全失去了傳統文人曆史上的獨立人格和思想的自由,成了皇帝的統治工具而已。朱元璋為了大權獨攬,甚至都不設丞相一職,代之以內閣,也就是現代社會的秘書處。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繼承了元朝對文人的體罰傳統。以致於士人們往往一言不合或稍有過失,就被打的體無完膚,斯文掃地。所以一些日本朝鮮的曆史學家認為自宋代後中國文化已亡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

到了清朝,又是一個野蠻落後的民族征服了一個先進的農耕民族。清朝皇帝在集權獨裁的道路上變本加厲,曆史上第一次對文人的思想進行定罪。朝堂不但沒有丞相,乾隆皇帝甚至認為根本不應該有名臣,因為一切功勞都是皇帝的,所謂的臣子都是奴才,照主人的旨意行事而已。

總而言之,中國曆史文化幾千年,是社會權利不斷向中央皇權集中的幾千年,是士人知識分子社會地位不斷下降的幾千年,是人民生存自由人格尊嚴不斷失去的幾千年,我們能在當下的社會大變革中恢複我們古老的中華大地上人民曾生而享有的自由和尊嚴嗎?我拭目以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樓主以今天的標準看待曆史,不懂得兩千年封建專製在保障中華文明發展的巨大優越性。 -mingxiaot- 給 mingxiaot 發送悄悄話 mingxiaot 的博客首頁 (164 bytes) () 05/06/2019 postreply 09:03:09

如果這個“封建專製”阻礙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還要為它唱讚歌嗎? --非聖-- 給 -非聖-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6/2019 postreply 12:58:30

你是想預設前提,我不會認為過去的製度適合今天,也不會因為今天的進步否定過去的合理性 -mingxiaot- 給 mingxiaot 發送悄悄話 mingxiao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6/2019 postreply 13:21:56

你的理論,不過是“存在即合理”的翻版。同理可證,留發不留頭,也很合理:它保證了大清兩百多年的長治久安。。。 --非聖-- 給 -非聖-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8/2019 postreply 13:22: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