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國家博物館錯過的文物(6)

隋唐五代時期 大唐文物

885年春天,逃亡5年的大唐皇帝李儇終於回到老家。戰亂後的長安,瘋狂的植被在瓦礫中侵略如火,遠遠望去,這座偉大的城市就象個巨大的破菜園子。回到長安的還有小百姓賈湘,亂離中雖然撿條命,可是永興裏的家已經沒了。賈湘隻得找個地方拔草蓋房子,挖出了不知是誰藏的六千兩銀子,就這樣曆史上記下賈湘這個名字。很多人就沒有賈湘幸運,他們再也見不到自己視若生命的財寶,更想不到,當初小心藏匿的珍寶會在千年後重返世間,依舊讓無數人讚歎流連。

無論我們怎樣誇耀大唐,不得不說沒有哪個朝代的首都會象大唐的長安,被異族和叛亂的軍隊如此頻繁的被攻掠,洗劫。當初匆忙被埋下的財富,成了如今的大唐遺寶,不時出土,重見天日。其中西安地區窖藏金銀器的出土,最為代表。

1963年春天,在西安市東南郊沙坡村出土了15件唐代銀器。這15件唐代銀器是唐代銀器中的精品,其中有一些就在國博陳列。這裏講講其中的兩件文物。

鹿紋十二瓣銀碗,唐,1963年陝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這隻碗的形製,紋樣同發現的其他唐代銀碗大不相同,唐以前中國傳統器物,包括陶瓷器物都沒有和其類似的。在唐代金銀器中,鹿的紋樣不少,但是鹿角為平頂為靈芝狀,稱為肉芝頂鹿。這隻碗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心的花角鹿,整體呈火焰狀。

內底中心花角鹿,花角鹿常見於粟特器物中。碗口沿下有銘文,在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唐代金銀器》時還注明‘口沿下刻銘文一行,不識’。後來林梅村先生認為是粟特文,解讀“祖爾萬神之奴仆”。這隻碗可能是來自中亞粟特地區。

鎏金銀香囊,唐,1963年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郊沙坡村窖藏出土

香囊由兩個半球組成,使用時,由於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兩個同心圓機環的機械平衡,無論香囊如何滾動,裏麵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狀態,香料不會傾撒。16世紀歐洲出現航海羅盤就是這種後來稱為卡爾達諾懸體的常平架。 唐代香囊還可用於佛事。人們認為將佛經盛放在香囊之中,隨身攜帶,能起到消災辟邪的作用。

香囊剛出土的時候,大家不太清楚這東西叫什麽,1964年西安文物管理委員介紹的時候叫做熏爐,說是熏爐吧,比明代的銅質熏爐,小的多,比日本正倉院的唐代熏爐,還少一層。而且日本正倉院的唐代熏爐,上麵沒有吊鏈,是在鋪蓋中滾動,是‘被中香爐’。這個怎麽看也不像爐子,也有專家就把這個東西稱為‘熏球’。直到1987年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了類似熏香器,《法門寺物帳》上說“香囊兩枚”,才知道唐朝人管這個叫香囊。

羽人花鳥紋金銀平脫銅鏡,唐,傳河南省鄭州市出土

富麗堂皇,有鮮明的盛唐風格,是唐代平脫漆工藝的代表之作。此鏡的重瓣花紋鈕座是明顯的佛教風格。但是上麵飛天的造型很有意思。唐代飛天的造型特征基本固定,沒有羽毛,沒有翅膀,借助雲而不依靠雲。這裏的飛天背生雙翼,上有羽毛,有著道教羽人的特點。製鏡工匠將具有兩種宗教特征的藝術形象結合在一起。

金銀平脫鏡是唐代的出現的 “特種工藝鏡”的。製作金銀平脫鏡,先在捶揲或碾壓後變的極薄的金銀片上雕刻圖案,然後用膠漆貼在鏡背,其上髹漆數重,晾幹後細加研磨,使金銀片組成各種紋飾既與漆麵平齊顯露。

金銀平脫器在唐代極為貴重。盛唐時,皇宮和貴族的餐具多為金銀平脫漆器,連安祿山家的飯甕都是金平脫。隨著大唐國力下降,數次禁止平脫器,宋代以後,平脫漆器幾乎不見,到現在,金銀平脫器變的極為珍稀,專家估計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存世的金銀平脫器應該不過百件。陝西曆史博物館珍藏了一麵完整的唐代四鸞銜綬紋金銀平脫銅鏡,可惜1997年布展時不慎摔破碎為3塊。博物館的頂級文物也是有風險的。

清洗修複後的唐代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銅鏡,再現了金銀平脫器的雍容華貴的曆史風貌,藏陝西曆史博物館

花鳥人物螺鈿青銅鏡, 唐,1955年河南洛陽澗西唐墓出土

圓形,圓鈕,以螺鈿鑲嵌而成,螺片光澤瑩潤。鏡鈕上方正中位置是一棵花樹,右邊樹梢上懸一輪明月。

螺鈿鏡也是唐代特種工藝鏡,工藝近似金銀平脫鏡,把金銀薄片換成貝殼薄片。唐代的螺鈿遺物在國內存世不多,藏品最富、保存最善、品種最全的是日本奈良的正倉院。正倉院的螺鈿藏品,大多數為遣唐使從中國攜回,並為曆代天皇所珍藏。

下麵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文物,開元通寶,唐

來跟我一起念,開-通-元-寶。你要是在博物館裏這麽念出聲,肯定收獲不少鄙夷的目光,接下來,你要鎮定的說,唐朝群眾就這樣旋讀錢文“開通元寶”,那意思就是開始通行的主要貨幣,《舊唐書·食貨誌》不得不接受了這種讀法,說“其義亦通”,不過為了和群眾劃清界限,就稱這種叫法實為“流俗”。

開元通寶,不是開元年間開鑄的,開鑄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開元通寶在中國貨幣史上標誌了幾個第一,首次將金屬重量改為純粹的貨幣符號,首次以通寶、元寶等作為鑄幣標示的貨幣係統。開元通寶錢十枚恰重一兩,改變了秦漢以來以二十四銖為一兩,使十錢為一兩的衡量單位逐步形成,‘錢’這個重量單位,從唐朝開始,沿用至今。

開元通寶鑄期長、鑄量大、版式複雜,是存世最多的中國古錢之一,也就是不值錢。怎麽不值錢呢,普通的開元通寶現在也就值10來快。《貞觀政要》裏說貞觀三年豐收,‘米鬥三四錢’。一鬥米大概12斤,三四文擱現在都買不了10多斤好點兒的大米。這都一千多年了,說好的文物保值呢?

黃釉褐斑“何”字貼花瓷壺,唐

流下有貼模印花母子獅紋,係下是貼模印花椰棗紋。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其中邢窯的白瓷和越窯的青瓷是代表。長沙窯瓷由於瓷土本身的原因,瓷質較粗,和白瓷和青瓷比,土一些。燒成溫度不高有些生燒,瓷質不優。長沙窯根據自身特點,迎合市場,一方麵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很多長沙窯產品是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另一方麵長沙窯創造性地發展釉下彩瓷,運用詩書畫、模印貼花等別致的裝飾手法,麵向大唐普通群眾。長沙窯首次廣泛采用詩詞做裝飾,詩句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為人們喜聞樂見。

有名的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詩文壺 七十年代出土於長沙窯,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下方以褐彩書“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埋沒了千年後,現在大家耳熟能詳。

說到大唐,就要說唐詩。長沙窯的流行說明唐詩不再是文人之間的明誌互唱,詩歌走進千家萬戶,在沒有朋友圈的時代,大唐文人和群眾把一切可用的都當作詩歌傳播的媒體,瓷器上,樹上,快遞(詩筒),門上。對於社會人,還要在身上刺詩,你一個劫道的,身上不紋幾首詩,你都不好意思開口搶錢。《酉陽雜俎》上說有一次抓個社會大哥,大哥左胳膊上就刺了首詩,文理可觀,‘昔日以前家未貧,苦將錢物結交親,如今失路尋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這和上麵的君生我未生情詩一樣,作者都是籍籍無名的社會下層,言語感情卻是樸素動人,不輸大家。

玄奘題名石佛座,唐,1956年陝西銅川玉華寺遺址采集

此件由方形底座和蓮花座二部分組成。蓮花座中間有安置佛像的長方形凹槽,佛像已不存。方形座側麵一邊刻有“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奘敬造釋迦佛像供養”共20字。

這件石佛座能成為國家一級文物,很大原因是這個20個字和玄奘有關係。玉華寺石佛座造上的龍朔二年是玄奘逝世前二年,而玉華寺是玄奘圓寂的地方。

玄奘在長安石譯經,經常要伴駕,還有很多俗事,象高宗的妃子生孩子這種事,玄奘也要上表點讚,玄奘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墮寸陰’,隻有晚上熬夜翻經。後來玄奘感覺體力不支,堅持搬到離長安遠一點兒的玉華寺譯經,呆了四年多,直至圓寂。

學者考證,雖然玄奘當時在玉華寺主持譯經,但是佛像不應該是玄奘造的。 藏的願意是盛東西的容器,佛教典籍分經,律,論三類,史上,對通曉佛典、尤其是從事譯經的高僧敬稱為三藏法師,簡稱三藏。三藏這個稱呼在中國由來已久,南北朝就出現過。玄奘雖然德高望重,但是從來不自稱三藏,一般自稱“玄奘”或“奘”。石佛座應該是玄奘的仰慕者代其供養的。

到了宋朝,受了玄奘的鼓舞,趙匡胤鼓勵大家出國取經,多的時候一人賜錢三萬,取經的一下絡繹不絕。以理財知名的大臣陳恕受不了,不能直說沒錢,就上書說去印度要經過許多國家,那些歪瓜裂棗的出去,一路讓人笑話,丟的是大宋和趙家的臉,出國一定要嚴選,凡是‘質狀庸陋’的不許出國丟人,取經是要看顏值的。

下麵這兩件文物來自阿斯塔那古墓群。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古墓群南鄰高昌故城,是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由於墓群所在地區的氣候十分幹燥,地下水位距離地麵20多米,而墓室一般在地下3至5米之間,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許多怕潮易腐的絲織品,曆經千年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1959年以來,先後出土數千件珍貴文物,被稱為地下博物館。國博陳列的唐代文物,很多是出土於阿斯塔那古墓群,有名的餃子,點心和食具。

狀麵仕女絹畫(複製品),唐,1972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唐墓出土

買櫝還珠的看看這件作為展櫃背景的絹畫,為什麽挑出這幅畫?中國繪畫裏,唐以前的紙絹畫出土很少,多是磚,壁畫等。

同樣1964年出土於阿斯塔那東晉墓的墓主人生活圖,是我國目前所見保存完好、時代最早的紙畫,就彌足珍貴,現藏新疆博物館。很有生活氣息,畫風樸實簡潔,注意四個手指,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珍品。

目前流傳於世的紙絹類唐代繪畫作品數量很少,許多號稱唐畫的,其實是後人摹本,並非真跡,難於排列出繪畫藝術發展係列。阿斯塔那唐墓絹畫的出土,算是填補了一個缺環。中國美術考古的掌門楊泓談到這些絹質屏麵畫的時候,用了‘令人興奮’四個字。

蓮花紋方磚,唐,1958年陝西省西安市大明宮遺址出土

學者考證,這種花紋方磚鋪於含元殿前升殿街道的梯形台階上。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光殿基就高出平地15米多。唐代人回憶,在台階下仰觀高高在上的皇帝,“若在霄漢”。

含元殿複原圖

惠特曼說過要一株三葉草和一隻蜜蜂就可以想像一片草原。眼前隻有一塊磚,要想像整個長安。蓮花紋方磚紋飾精細繁縟,國博說體現了自由、豪放的盛唐風格,由此想見含元殿,大明宮,長安城。敦煌曲子詞裏外國人會唱‘生死大唐好’,而大唐人心中,長安是最好的,所謂生‘作長安草,勝為邊地花’。

1986年狄龍對張國榮大聲說‘我不做大哥很久了’,唐昭宗李曄聽了一定會淚流滿麵吧。904年朱溫近乎綁架的把李曄遷到洛陽,車架經過華州,大唐子民依舊夾道高呼萬歲,這時的李曄就會想起狄龍的話,哭著對他們說:“我早已經不是你們的大哥了”(“勿呼萬歲,朕不複為汝主矣!”)。隨後朱溫將長安拆毀,夷為白地。

一定有無數的國寶依舊在地下沉睡,夢中還是開元天寶的萬花似錦,芙蓉曲江的燈火長明,人群中不知是誰在那裏低吟淺唱:生作長安草,勝為邊地花。

更全文物請看 公眾號 觀民濟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謝謝! -chinomango- 給 chinomango 發送悄悄話 chinoman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1/2019 postreply 10:27:39

長安後來水土保持不佳,也是遷都的原因之一吧? -realniu- 給 realni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9 postreply 03:30: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