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曆史 看四平市變化

《從新中國曆史 看四平市變化》(1)建國之前

朱立平

筆者生長在四平,雖然上吉大後離開家鄉越來越遠,但總是故土難忘,一直心係故鄉。

因為親曆、關注、惦記,我收集了很多關於四平的史料,也嚐試通過碼字的方式來抒發對故鄉四平的豐富情感。

自打習主席履新,我在國外真切感知,家鄉民眾的精神風貌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中國人民的精神麵貌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世界人民對新中國的認知也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故打定主意,從新中國曆史發展的恢弘視角,回顧四平市發展變化的曲折道路,從一個地級市的層級與截麵,寫一篇既可以映襯、折射、佐證新中國的曆史發展,又可以總結四平市的演變曆程,為故鄉人民奮鬥當下,展望未來,奔向美好提供一個值得回味、醒思、雄起的機緣,是為此文。

 

一、建國前的世界、中國、四平

1、二戰後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

一方麵,戰敗的德意日或被軍事占領或被美蘇分割,英法等戰勝國受到戰爭重創而沒落,美國通過先操弄、後參戰,一躍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另一方麵,蘇聯在反抗、反擊和反攻德國的過程中扶植了東歐和外蒙等諸多由親蘇共產黨主宰的政權,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共產主義陣營的“老大哥”。

美蘇,作為兩大陣營之首,借機博弈,順勢謀局,瓜分全球。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在蘇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皇宮,由美蘇商定,美、蘇、英三國首腦簽訂了《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私自瓜分了二戰勝利後各自在遠東的勢力範圍。

根據該密商協定,蘇聯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內向日本宣戰,出兵中國東北,美英此舉既可以減少自身戰損,加快結束戰爭,又可以誘使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去“複興”被日本終結的帝俄時代的利益,從而具體限定蘇聯在中國領土上的具體利益,進而達成列強攜手“名正言順”地共同瓜分和分別保障各自在中國的勢力範圍的目的。

蘇聯出兵得勝的“酬勞”是:1、外蒙古獨立(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2、對1904年由於日本背信攻擊(日俄戰爭)所受侵害的帝俄舊有權利,應予恢複如下:(a)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的一切島嶼均須歸還蘇俄;(b)維護蘇聯在大連商港的優先權益,並使該港國際化;同時恢複旅順港口俄國海軍基地的租借權;(c)中蘇兩國設立的公司共同經營合辦中長鐵路、南滿鐵路,並保障蘇俄的優先利益,同時維護中華民國在滿洲完整的主權;3.千葉群島讓與蘇聯。

蘇聯紅軍戰勝德國後如約出兵中國東北並打敗關東軍,如願實現了上述全部權益,還與歐美共同瓜分、分割、分占了在朝鮮、越南等國的權益和利益,包括占領了38度線以北的朝鮮和日本的北方四島,為日後與西方世界進行下一輪博弈奠定了地緣基礎。

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來自50國家的代表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起草《聯合國憲章》。代表們在中華民國、蘇聯、英國和美國四國代表於1944年8月-10月在美國頓巴頓橡樹園會議上提出的提案基礎上進行討論,結果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了《聯合國憲章》。當時波蘭沒有派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但後來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因而成為聯合國51個創始會員國之一。就此,蘇美英聯手將二戰後的全球布局通過成立“聯合國”的方式確定下來。

 

2、內戰後的中國

身處百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毛主席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當機立斷,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籌謀江山。

1945年8月9日,毛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同月10日至11日,朱德連續發布7道命令,命令解放區抗日軍隊大舉反攻,限令日偽軍向就近抗日部隊投降。

1945年8月14日,即日本投降前一天,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代表在蘇聯簽字同意《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款之一是允許外蒙古在100年內經由“公投”途徑確定是否獨立。當年10月20日,蒙古在蘇軍“保護監督”下舉行了全民公投,接近100%的票數讚成外蒙古獨立,成為蘇聯在亞洲與西方陣營對峙的“緩衝國”之一。

1946年1月5日,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發表了一個態度冷淡的簡短公告給予承認。

外蒙古獨立,從頭到尾皆靠沙俄和蘇聯庇護,斯大林起了決定性作用。

1949年初,毛主席在西柏坡對來訪的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談起內外蒙統一後加入中國的問題,米高揚回答:我們不主張這樣的統一,因為這可能導致中國失去一大塊領土,如果真這樣的話,那將是內外蒙統一起來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米高揚的言下之意是,若想把外蒙要回來,可能連內蒙都得丟掉。斯大林以後又再次強調了這一原則。

1949年10月16日,剛誕生16天已經采取“一邊倒”向蘇聯國策的新中國不得不麵對現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蘇聯與歐美聯手割裂中國外蒙領土成為中華民族難以更改的事實。

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為了切實履行與國民黨政府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隨後不僅沒有旗幟鮮明地援助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反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試圖讓國共“劃江而治”,借以保護其既得利益,試圖擴大其現實利益。

通過賣國手段與蘇聯結盟之後,蔣介石政府排除了蘇聯援助中共的後顧之憂,簽約後當日給延安發電報,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

中共中央判斷,這個電報不外出於兩個目的:一、如果毛主席不敢去重慶,內戰爆發的責任就可以嫁禍於共產黨;如果毛主席去談判就給共產黨幾個部長席位,迫使共產黨交出軍隊和解放區政權;二、如果毛主席去和平談判,可以用和談掩蓋調兵遣將,爭取全麵奪取抗戰勝利的果實。

8月16日,毛主席電複蔣介石:“總司令本日曾有一電給你陳述鄙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同日,毛主席派人麵見國民黨派駐延安的聯絡參謀周勵武、羅伯倫,說:“毛先生不準備去重慶,待蔣委員長答複朱德電報後,再做考慮。”

8月20日,蔣介石又發一封電報,再次邀請毛主席去重慶“共定大計”。

8月22日,毛主席回電:“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同誌前來進謁。”當天又接見周勵武、羅伯倫,告以本黨決定先派周恩來同誌去重慶。

周勵武、羅伯倫這幾天在延安四處打探毛澤東意向,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是毛澤東不可能去重慶。於是,二人給重慶發去密報:毛澤東不會去重慶談判。

蔣介石要的就是這個情報。認定毛澤東不會來重慶,因此,根本不作任何和談準備,而是忙於調兵遣將,搶奪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

8月23日,毛主席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判斷當前國內形勢。毛主席認為:當前內戰的威脅是存在著的,但國民黨有很大困難,至少今年不會有大內戰,所以暫時和平是可能的,必需的。毛主席決定親自出去,還形象地說,我們是鑽進去給蔣介石“洗臉”,而不是“砍頭”。他建議由劉少奇代理自己的職務,建議書記處增補陳雲、彭真二人,以便毛周不在時書記處仍有5人開會。這表明毛主席已經充分考慮到此行的危險。

8月23日,蔣介石第三次致電延安:“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

蔣介石假戲真唱,鑼鼓喧天,三封邀請電報在廣播電台反複播發,各報紛紛轉載,一時間,蔣介石的和談“誠”意傳遍中外,美國、蘇聯呼籲中國和平,國內的中間派也心思大動,各界紛紛勸說毛澤東成行,把談判的皮球踢到了延安。

8月24日,毛澤東複電說:“鄙人極願與先生會見,商討和平建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誌立即赴渝晉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

8月26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的通知》,判斷形勢:“在內外壓力下,可能在談判後,有條件地承認我黨地位,我黨亦有條件地承認國民黨的地位。造成兩黨合作(加上民盟等)、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又分析了第二種可能:“如果國民黨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中國和全世界麵前輸了理,我黨就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擊破其進攻。”

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美國大使赫爾利、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的陪同下,乘坐飛機到達重慶。

重慶的蔣介石料定毛澤東不敢來,根本沒準備任何方案。中共代表團卻拿出早已擬就的整套方案,於是,蔣介石提議的國共和談一時間不得不按毛主席的方案推演。

3、內戰前的四平

據載,四平的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代,附近的燕國遺址表明,漢民族在春秋時期已開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境內原住民族雜多。

到了清代,四平歸屬哲裏木盟,後劃歸昌圖廳。1878年(光緒4年),奉化縣新恩社設立,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沙俄修建東清鐵路南滿洲支線時,從長春向南每隔30公裏設置一站地,經範家屯、公主陵(嶺)、郭家店到今四平為第五站,故俗稱四平為“五站”。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7月,南滿支線全線通車,沙俄將“五站”定名為“四平街站”。並在站前開始修築南北向的一、二、三馬路,鐵路租借地區域略見雛形。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9月,日俄戰爭在我國東北殺出勝負,沙俄戰敗。日本從沙俄手中接管南滿支線,並將沙俄時代“鐵路租借地”拓展為“滿鐵附屬地”,由日本人掌管“附屬地”內一切行政、經濟、街政建設、土地、房屋建築、文教衛生、稅收等事務的管理權。四平至此實行一地兩治。

1916年3月,國民黨政府的交通部東北交通委員會四鄭鐵路局在四平街設置“北站”,直接管理北站地方的戶籍、民事、建築、公安事宜,不受“附屬地”轄治。

1922年以後,四洮鐵路通車,四平街的交通愈益方便,老四平、梨樹縣、八麵城等地商賈紛至遝來,大量建築接踵而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站”地立行政權被“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取而代之。

1937年12月1日,根據日本和偽滿洲國締結的《關於撤銷在滿州國治外法權和轉讓南滿鐵路附屬地行政權條約》,四平街道東、道裏行政權合一,偽滿州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直接隸屬奉天省。

1941年7月1日,偽滿洲國(1940年6月24日令)肢解東北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縣肢解出來,建置偽四平省。偽四平省下轄四平市、公主嶺市、通陽縣、梨樹縣、雙遼縣、東豐縣、懷德縣、長嶺縣。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偽四平省撤銷。

1945年8月8日,蘇聯如約對日宣戰,翌日150萬蘇聯紅軍開始分四路攻進東北及熱察地區。

同月11日,日本關東軍駐四平的首腦阪田祥二郎中將奉調擔任偽新京(長春)地區防衛司令官,受其指揮的關東軍第三十軍團亦同時調防,離開四平。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時,電台廣播日本天皇向中、蘇、美、英四國"投降詔書",淪陷14年之久的中國東北地區隨即光複。

五天後(20日),貝洛夫中將率領蘇聯紅軍一個師進駐四平,並成立了分別以維久根斯基中校和米哈依洛夫中校為司令的蘇軍警備司令部和蘇軍憲兵司令部,掌控四平市政。

8月下旬,在駐四平蘇軍警備司令部和蘇軍憲兵司令部長官參與下,遼北省和四平市地方治安維持會成立。

與此同時,國共兩黨各顯其能,逐鹿東北,山雨欲來。

根據中共中央部署,同月,冀熱遼區黨委和軍區抽調8個團、一個營、2個支隊,共13000餘人的部隊和2500名地方幹部,在李運昌司令員率領下,北出長城各口,進入東北的遼寧、遼北地區。

8月30日,國民黨政府公布劃分東北為9省2市(哈爾濱、大連),並任命了9省省主席和2市市長,意圖獨攬東北主權。

9月上旬,"四平市中蘇友好協會"成立,協會開辦"大眾閱覽室",創辦《遼北大眾報》、《火炬》兩種進步報刊,組織了小型劇團,宣傳中蘇友好,交流中蘇文化,傳播愛國、進步、革命思想。

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彭真為書記,並決定從關內各解放區調2萬幹部、10萬部隊和100個團架子的軍隊幹部到東北開辟工作。18日,彭真等到達沈陽,東北局在梅河口開始工作。

9月末,東北局派栗又文、周健等到四平,接受偽四平省政權,籌建遼北省自治政府。 
10月初,東北局派倪誌亮等帶領部分幹部和部隊到達四平,建立了中共遼北省工作委員會和遼北軍區。中旬,中共遼北省工委派魏兆林等16人接收四平市,成立了中共四平市工委,下設6個區委。下旬,經中共遼北省委決定,四平市民主政府正式成立。

11月上旬,根據中共四平市工委和四平市政府決定,四平市市公安局將偽四平市警察署和警備隊全部繳械,建立了由170餘人組成的四平市公安隊。

1946年3月13日,駐四平的蘇軍全部撤離四平回國,國民黨勢力取而代之。當日下午4時,四平市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於樹忠(時年26歲)在歡送蘇軍離開四平後從火車站的返途中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殺害。兩天後(3月15日),為了阻滯國民黨軍沿中長鐵路進攻北滿,在鄧華、鍾偉的指揮下,東北民主聯軍進攻四平,曆時8小時解放四平,活捉國民黨遼北省主席劉翰東、保安司令張凱以下3000餘人,史稱一戰四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幸虧沒把外蒙要回來,否則今天烏蘭巴托一小鬧後天一大鬧受不了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3/2019 postreply 13:23:25

此文細節錯誤兩處 -neshershahor- 給 neshershahor 發送悄悄話 neshershahor 的博客首頁 (2208 bytes) () 01/24/2019 postreply 20:09:55

我也是東操西拚,感謝詳細指正! -酒吧裏的美國- 給 酒吧裏的美國 發送悄悄話 酒吧裏的美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6/2019 postreply 16:27: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