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微信,不知真假,但這個公眾號好像還行。
從簽字拒絕到死亡僅1個小時!北大醫生:現在想起來都後怕!
那天是我急診班,幾位家屬推著一位患者來到了我的診室。
家屬很著急:“醫生,您快點給我們看一下,結石犯了腰疼得厲害。”
我走向患者身邊,患者躺在平車上很痛苦。
“以前有輸尿管的結石嗎?”我問他。
“嗯,有,我這裏還有兩天前的檢查結果。”家屬說著趕緊拿出了一個CT報告單。
CT顯示:右側輸尿管結石。
“您現在哪裏疼?”我邊查體邊問道。
“右側,這兒,還有這兒。”患者指著右側的腰背部回答著。
“怎麽個疼法?是絞著疼還是拽著疼?”我繼續問著。
“好像是撕著疼,我也說不出來,就是結石犯了您快給我打打止疼針。”
“憋氣嗎?”
“不憋氣,就是疼。”患者很痛苦地回答著。
家屬也在一旁催促著讓我快點給患者止疼。
患者既往有右側輸尿管結石,而且幾天前的腹部CT顯示確實右側輸尿管有結石,這次又是右側腰部疼痛,確實首先考慮結石引起疼痛的可能性大,但是我就是覺得哪裏不對,可能就是一種當醫生的直覺,那種感覺我說不出來。
“哪裏疼,您再指一下。”
患者的家屬有些不悅,感覺我應該先給患者止疼。
患者用手再次指了指,我發現他疼痛的位置在腎區上方與肩胛骨下角之間的位置,而且我對他的查體:腎區叩擊痛並不明顯。
“惡心想吐的感覺有沒有?”
“沒有。”
“總想去排大便的感覺有沒有?”
“沒有。”
“睾丸有沒有牽拉痛?”
“沒有。”患者回答著我,家屬再次出現了不耐煩的情緒。
“先做個心電圖吧,我感覺病人並不是結石引起的疼痛,咱們先除外一下心髒的問題。”我很客氣地解釋著,我知道這個時候家屬會很不理解我的做法。
經過短暫地解釋,我把患者帶到了搶救室,患者的血壓雙側均正常,但是心電圖的結果顯示:T波倒置,這表明了心肌缺血。
於是我把這個患者交給了搶救室的內科醫生,然後回到我的診室繼續看別的患者了。
大概在2個小時後,搶救室打來電話給我講述了剛才那位患者的情況。
“厲害啊,你這看一眼怎麽就覺得那個患者是心髒的問題呢,真是厲害了,你一會有時間來看看他的檢查結果吧。”
“是夾層嗎?”我問道。
“你真神了...”
下班了,我去搶救室找到內科醫生詢問起那個病人的情況,患者開始到搶救室的時候內科醫生也覺得這個患者的疼痛可能是心髒問題引起的,需要給患者監護吸氧,但是一開始患者和家屬仍然很不理解,經過反複地解釋後患者進行了抽血和輔助檢查。
當血的結果出來後,內科醫生立刻高度重視,因為第二聚體的值高出正常200倍:
搶救室醫生叫來了B超醫生,這才真正地揭出了患者這次疼痛的根源:主動脈夾層!
後來患者進一步治療了。聽了內科醫生地講述後,我感覺後背忽然冒出了許多冷汗,一陣陣的後怕:如果當時我的第一判斷錯誤,把患者這次的疼痛誤認為是輸尿管結石所引起,那麽後果將不堪設想。
搶救室的醫生後來問起我,為什麽當時我否定患者是結石引起的疼痛。
我的回答:感覺,就是感覺,多年急診醫生的感覺。患者疼痛的位置和性質讓我感覺到了不安,從內心發出一種危險的信號,這就是急診醫生的感覺。
主動脈夾層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必要,夾層一旦破裂大出血,基本可以宣布死亡了。
什麽是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夾層指主動脈腔內血液從主動脈內膜撕裂處進入主動脈中膜,使中膜分離,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主動脈壁的真假兩腔分離狀態。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為主動脈夾層的主要原因:主動脈夾層由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者占70%~80%,高血壓可使動脈壁長期處於應急狀態,彈力纖維常發生囊性變性或壞死,導致夾層形成。
主動脈夾層臨床表現為:大多數患者突發胸背部疼痛,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起病後即達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樣、兩側血壓不等。
胸痛常被考慮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肌梗死時胸痛開始不甚劇烈,逐漸加重,或減輕後再加劇,不向胸部以下放射,伴心電圖特征性變化,若有休克外貌則血壓常低,也不引起兩側脈搏不等。
主動脈夾層的預防,調控血壓是關鍵。如出現上述症狀應避免活動、用力,立刻撥打急救電話。
這位患者是幸運的,雖然開始他和家屬表示不理解,但是最終還是相信了醫生,在夾層沒有破的情況下上了手術台。但我接下來要說的這個病例卻是個悲劇。
我曾接診過另一男性患者,身體很瘦,被老伴用輪椅推著進了搶救室,老人訴憋氣,既往有氣胸病史。
針對憋氣、胸痛症狀,我建議患者先排除一下心髒問題,但是兩位老人拒絕,堅持簽字去拍胸片看看這個氣胸量的多少。我努力地去勸說著,但是他們還是堅持去照了個胸片。
胸片的結果顯示沒有氣胸,老兩口要離開。我和護士都勸老人再查一下心髒,哪怕就先做一個心電圖。長達10分鍾的解釋和勸說,兩位老人堅持要回家觀察。
“我們不查,醫生別說了,我簽字還不行嗎?出什麽事和你們沒關係。”老人倔強地說。
“不是簽不簽字的問題,我們是怕您這次的憋氣和心髒有關係,是為了您好,做一個吧,沒事您也放心了...”。真的,當時我真的是在求他。
可是最後,老人簽字離開了。
一個小時後,老人被120急救車再次送到了搶救室,可是卻早已沒有了呼吸......
主動脈夾層到底是什麽病症?哪些人是高危人群?怎樣及時識破並預防?下麵再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什麽是“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是人體最粗的一根動脈,也是人體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根血管。它從心髒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像一根弓狀的管道,沿脊柱下行,並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
主動脈壁分內、中、外三層,內外壁就像房子的內牆、外牆,中層由結締組織構成,好比房屋的鋼筋混凝土。
正常情況下,主動脈中間的“鋼筋混凝土”非常結實,牢固地穩定住內外壁,但如果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危險因素,血流的衝擊力會把內膜撕破,讓中層斷裂(暴露),血液跑到內外膜之間,就形成了主動脈夾層。
通俗地講,主動脈夾層就是血管劈了。若不及時救治,血流會衝破外壁,就像黃河決堤一樣,造成大出血、休克,死亡就是一瞬間的事。
主動脈夾層的典型症狀是:多急性起病,前胸、後背感到撕裂樣劇痛,疼痛可向下延及腹部,嚴重者可導致休克。
累及升主動脈的夾層,叫A型主動脈夾層,夾層朝著心髒方向撕裂;發生在主動脈弓以下部位的叫B型主動脈夾層。
A型主動脈夾層疼痛部位一般在前胸、後背,B型疼痛部位偏下一些,多在後背、腹部。
臨床統計,主動脈夾層患者中,B型略高於A型,但死亡率遠低於A型。國外統計顯示,A型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隨著時間推移,每小時死亡率增加1%;如果不及時手術,48小時的死亡率為50%,一周內死亡率為70%,一個月內死亡率為90%;即便上了手術台,國外統計的死亡風險也有15%~20%。因此,用“九死一生”形容這個急症一點不為過。
5類人要格外小心
主動脈夾層有較為明顯的高發人群,以下5類人要特別警惕。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該症患者八成都有高血壓病史。
有的病人平時血壓控製得還可以,但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屏氣用力等情況下,血壓一過性升高,就可能誘發主動脈夾層。
動脈硬化患者
動脈硬化患者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尤其是血管中層的結構變“糟了”,患者在上身突然扭轉、伸展或抬起的瞬間,主動脈受到猛烈牽拉,就可能造成血管壁撕裂。
曾有個病人打麻將時,舉著牌先往後仰,然後突然往桌上一拍,血管就劈了。我國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發病年齡提前,是我國主動脈夾層越來越多、且發病年齡早的主要原因。
肥胖者
胖人腹部脂肪多,會造成膈肌上抬,主動脈根部須承受更多壓力。
孕婦
孕婦因為胎兒的存在,主動脈也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另外,孕婦由於激素變化會使主動脈中層發生囊性改變,因此是主動脈夾層的高發人群。
馬凡氏綜合征患者
這是一種較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這類人的心髒和大血管存在先天性缺陷,容易發生主動脈夾層。
每周三、十月份,主動脈最易撕裂
雖然主動脈夾層發病凶猛,但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它的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月份和晝夜規律,在這些危險時刻不妨格外小心。
北京安貞醫院孫立忠教授研究團隊聯合美國耶魯紐黑文醫院研究人員發現,每周三、十月份,主動脈夾層高發。
研究人員分別從所在醫院選取研究對象,共納入1642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中國患者1397例,美國患者245例,患者平均年齡51.6歲,其中76.7%為男性。結果顯示:
-
冬季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為33.6%,夏季為17.2%,春季和秋季均為24.9%。
-
按月份來看,10月發生率最高,為10.5%,其次是2月和12月份,8月發生率最低。與每年5~8月相比,每年9月至次年4月,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明顯升高。
-
研究還發現,一周中周三發生率最高(15.5%),周一次之(15.2%),周日發生率最低(12.8%)。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的規律,在分析了2011~2018年在同濟醫院確診的2048名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
-
34.2%的病例發生在冬季,夏季發病率最低為14.8%;
-
夜間2~3點發病率最低,上午9~10點是第一個發病高峰,下午16~17點是第二個高峰,但合並高血壓的患者發病早高峰在上午7點,老年患者發病早高峰在10:40。
防治主動脈撕裂的5個關鍵
主動脈夾層屬於心血管急危重症,死亡率高,但可防可控,關鍵是去除高危因素。
控製好血壓
人人都要關注自己的血壓,一旦發現偏高,一定要積極治療,將血壓控製在正常範圍內。
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過勞等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因素。
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血壓高不僅會慢慢地傷害心、腦、腎等器官,還會引發主動脈夾層這種能迅速奪去人性命的急症。
防治動脈硬化
現代人因為飲食結構調整及體力活動減少,動脈硬化逐漸增多且出現年齡越來越早。
應該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控製熱量攝入,多吃果蔬,增加運動量。
臨床上有個衡量動脈硬化的指標叫“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是用壓力感受器或多普勒超聲信號等方法檢測不同部位的脈搏波,能準確評估動脈血管的僵硬程度),應將其列入中老年人常規體檢中。
減少某些突然發力的動作
老年人多有動脈硬化,生活中應盡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轉、拉伸等動作。
例如,起床、從沙發上站起身時動作要慢;廁所馬桶邊最好有個扶手,起身時借一下力;東西掉在地上,不要探著上身去夠,而應該走近然後蹲下再撿,可減少主動脈夾層發生的風險。
盡可能地避免外傷
外傷也可能導致主動脈撕裂,如車禍傷、墜落傷等,這些力量可引起受傷局部及遠處的主動脈內膜廣泛撕裂,造成一個或多個裂口的主動脈夾層。
重視體檢
心髒彩超、X線平片,有助及早識破主動脈夾層,MRI、CT均可做出明確診斷。
一旦懷疑或確診主動脈夾層,應該立即到醫院治療。成功獲救的前提是迅速就診、準確判斷、及時手術。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胸痛患者千萬不要盲目地使用抗凝藥,應該首選心髒彩超檢查。
如果發現主動脈管腔內有漂浮的內膜,就可以懷疑主動脈夾層。目前我國很多醫院開辟了胸痛門診,幾家大的血管外科中心水平居國際前列,手術死亡率低於國際平均值。
文中的兩個病例,一生一死,教訓真的是極為深刻!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三甲傳真綜合醫路向前巍子、生命時報)
Follow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