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溯源

什麽是西餐?很簡單的問題。

細想一下,其實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設想一下,假如你在巴黎或紐約,跟你的當地朋友說,今晚我請你們吃西餐。他們會兩眼茫然地看著你,不知你到底想請他們吃什麽餐。

西餐是個很籠統的說法。對於中國人來說,歐美各國的餐都可以稱之為西餐。實際上,各個國家的西餐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盡相同,遠比粵菜和東北菜的區別要大得多。

簡單地說,西餐通常是指最出名的三大名餐:法國餐,西班牙餐和意大利餐。

法國餐精致高雅,廚藝精湛;西班牙餐融合薈萃,注重原味;意大利餐食材至上,烹調簡約。

意大利餐是西餐的源頭,此說毫不誇張。

距今2千多年前,古羅馬建城立國,當時的王公貴族們都喜歡美食美酒,都有自家廚藝精湛的廚師,都熱衷於開發新的烹調技藝和菜肴。平民百姓也跟著胡吃海喝,有些人覺得隻要能開發出新菜,就可以靠奉獻美食去接近貴族圈,改變社會地位。於是全國上下都沉浸提高烹調技藝的氛圍之中,越做越精美,越吃越講究,於是烹飪美食被推向鼎盛,奠定了意大利餐 “西餐之母”的神聖地位。隨著羅馬帝國的統治橫跨歐亞、中東和北非,源自古羅馬宮廷的意大利菜兼收並蓄。帝國統治之處,美食之風影響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以至於現代歐洲的菜式幾乎全都脫胎於意大利菜。

那法國餐呢?法國餐其實是很後的後起之秀,比意大利餐晚了一千多年。在羅馬宮廷的烹飪技巧和就餐禮儀成熟完美上千年以後,法國菜仍處於肉燒熟菜煮爛的鄉下人填飽肚子的原始烹飪風格,根本談不上在烹飪方式、食材選擇與就餐禮儀等方麵有值得稱道的地方。直到16世紀中,意大利公主凱瑟琳·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下嫁給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帶去了一批意大利廚師。精湛的廚藝,色味俱佳的意大利菜,令法國人大開眼界,目瞪口呆。 通過吸收這些意大利廚師所帶來的食材、技藝、禮儀與觀念,以及引入一係列意大利菜品,法國餐才開始步入正軌,然後急起直追,兼收並蓄,繼而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追根溯源,讓我們先從意大利餐聊起。

意大利餐有幾種風行全世界的食物:意大利麵(pasta),披薩餅(pizza),意大利燴飯(risotto),意大利火腿(prosciutto),意大利香腸(salami)和意大利咖啡(espresso和cappuccino)。

 

          眼花繚亂的意大利麵(網絡照片)

西方人最喜歡吃意大利麵。意大利麵品種繁多,大約有350種,令人眼花繚亂 -- 有長的(spaghetti)、短的(vermicelli)、扁的(fettuccine)、粗的(bucatini)、細的(capellini)、 通心的(macaroni),螺紋(fusilli) 、鋼管(penne)、貝殼(conchiglie)、蝴蝶結(farfalle),貓耳朵(orecchiette);還有餃子 (ravioli)、餛飩(tortellini)、麵疙瘩(gnocchi)等等。每一種麵都有一個專門的意大利文名字,連意大利人自已也未必能認的全這些名字。

為什麽意大利麵會有這麽多稀奇古怪的形狀?簡單地說,是為了搭配和吸附不同的醬汁。比如細的麵會用比較稀溜溜和清淡些的醬汁;寬的麵要用比較濃鬱和粘稠些的醬汁。

                Fettuccine(網絡照片)

 

 

Spaghetti(網絡照片)                                 

意大利菜有什麽特色呢?

意大利菜充分利用當地新鮮食材,巧妙調動食材的自然風味,並用大量的橄欖油、大蒜、奶酪和西紅柿入菜。意大利三麵環海,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天幹燥炎熱,冬天濕潤溫和,因而農產品和各種香料十分豐富。

意大利菜的烹飪方法比較簡單,但對火候運用卻非常講究,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意大利餐的米和麵花樣繁多,搭配各種海鮮、牛肉、香腸、蔬菜和香料,口味千變萬化。意大利燴飯(risotto)用魚或肉為底的高湯煮成奶油般濃稠的飯。而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意大利麵,通常與不同的醬汁搭配。意大利麵有三種基本的醬汁:以西紅柿為底的紅醬汁(red source),以鮮奶油為底的白醬汁(white source)和以橄欖油為底的油醬汁。再配上各種不同的海鮮和肉類,形成名目繁多的意大利麵佳肴。

  

 

 

 

 

意大利海鮮燴飯(網絡照片)                             西紅柿醬汁意大利麵(網絡照片)     

意大利國土像隻大靴子,南北的距離大約1300公裏,氣候和物產極為不同。加上曆史上分成很多城邦和王國,各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形成了各種不同風格的飲食烹調文化。意大利菜的主要流派分為北意菜係,中意菜係和南意菜係。

北意菜係:意大利北部靠近法國和瑞士,出產大米和玉米,玉米糕和米飯是餐桌上的主食。北部菜係與法國菜比較接近,烹飪時喜歡放大量的黃油和奶酪等乳製品,相對比較少用橄欖油和番茄做醬汁。北部地處阿爾卑斯山脈,氣候比較寒冷,有相當豐富的野味和菌類食材,大量使用香料,口味比較濃重。

中意菜係: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尼地區以葡萄酒和美食聞名。曆史名城羅馬、佛羅倫薩和比薩位於此地區,曆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裏是意大利的美食重鎮,很多出名的意大利菜肴通過這裏傳播到世界各地。這裏有清香的橄欖油,美味的帕爾馬火腿(Prosiutto di Parma)和頂級的帕爾瑪幹酪(Parmigiano-Reggiano),還有貴如黃金的優質鬆露(truffle)。這裏的主食通常是意大利麵和意大利餃子。披薩餅也十分出名。

南意菜係:意大利南部瀕臨地中海,氣候溫和,海產豐富。這裏出產最好的橄欖油,有些菜隻用橄欖油來烹調。這裏的菜用大量西紅柿醬、曬幹西紅柿和辣椒,味道比較豐富刺激。這裏的水果很出名,檸檬、血橙、橘子、杏子等水果都會用來入菜。

意大利餐風行全球。在歐美各國,每個城市都是意大利餐館林立:從最流行的披薩店(pizzeria),到家庭式的意大利餐館(trattoria),到高級的意大利飯館(ristorante)。風頭遠遠蓋過法國大餐和西班牙餐。

意大利餐曆史悠久,從古羅馬的宮廷菜發展而來,所以意大利大餐有一套完整的吃法,比法國大餐還要繁複。

意大利的正式大餐,客人入座前一般是先喝點開胃酒(apertivo),吃點醃製橄欖、幹果、薯片、奶酪等小吃,站著聊一會天。然後才入座開吃。前菜(antipasto)通常有意大利火腿、香腸、熏魚等做的冷盤。第一道菜(primo)是意大利麵、意大利燴飯或濃湯。第二道(secondo)是魚、蝦或肉等葷菜。第三道(formaggi e frutta)是各式奶酪和水果。第四道(dolce) 是甜點。第五道是咖啡或茶。再講究一點的,還有第六道,助消化酒(digestivo),通常是帶甜味的烈酒,如格拉巴酒(grappa),檸檬酒(limoncello),櫻桃酒(maraschino)等等。

意大利正餐的順序:前菜⇒第一道菜(意大利麵、意大利燴飯或濃湯)⇒第二道菜(魚、蝦或肉配蔬菜)⇒第三道(奶酪和水果)⇒第四道(甜點)⇒第五道(咖啡或茶)⇒第六道(飯後甜烈酒)。

在意大利,還有幾個傳統的小規矩要知道的。1. 卡布其諾咖啡(cappuccino)和拿鐵咖啡(café latte)是早餐時喝的,上午過後如果你要點這兩種咖啡的話,意大利人會用很不解的奇怪眼神看著你。中午過後意大利人隻喝意大利濃咖啡(espresso)。2. 披薩算是零食,不是正餐。很多高檔的意大利餐廳的菜單中沒有披薩。還有,吃披薩隻能喝啤酒或礦泉水,喝紅酒是要遭白眼的。當然,隨著披薩和意大利咖啡的國際化,這些也許已經成為過時的老規矩了。

對了,正宗的意大利麵不會煮得全熟,一定要有咬勁,裏麵有點夾生的感覺,意大利文叫al dente(彈牙)。同樣,意大利燴飯也是如此,米粒的心有點硬硬的夾生感,這才叫正宗的意大利飯。如果完全煮得全熟像亞洲人的米飯,他們會認為這個廚師的廚藝太糟糕了。

最後介紹幾道清爽可口的意大利菜:

1. 卡布裏沙拉Insalata caprese

這是炎炎夏日最好的開胃菜。由切片的新鮮莫劄瑞拉奶酪(mozzarella cheese),西紅柿片和新鮮羅勒葉調配在一起,放少許鹽和橄欖油調味。色彩靚麗,清爽開胃。

               

卡布裏沙拉(網絡照片)

2. 蛤蜊意大利麵Spaghetti alle vongole

這是一道味道鮮美無比的意大利美食。新鮮的蛤蜊用橄欖油加大蒜爆香,放入西紅柿製成湯汁,倒進剛煮好的意大利麵中。三十多年前我在威尼斯的一家小酒館吃過一次,至今仍覺得餘味無窮。

蛤蜊意大利麵(網絡照片)

3. 意大利檸汁雞 Chicken piccata

意大利餐的雞胸肉做的極為細嫩。把雞胸肉兩麵慢火炸一下,放大蒜,用牛油煎香,加檸檬汁,放上幾片翠綠的羅勒葉上碟。果香、微酸、鮮美,令人食指大動。

意大利檸汁雞(網絡照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