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健康養生的基本常識:飲食健康,注重運動,保持心情愉快,等等。
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比較獨特的健康習慣:把鈉離子徹底從烹飪中除去。鈉離子就是鹽,味精,以及含鹽量高的物質比如醬油,豆瓣醬之類。
雖然鈉離子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我們身體體液就含0.5%的氯化鈉,但我們身體對鈉離子有很高的調節能力: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新鮮食品裏麵自然含有鈉離子(新鮮蔬菜,肉類,蛋和奶製品,特別是海鮮類),如果飲食均衡,根本不需要額外攝取鈉離子。也就是說,從健康角度出發,烹飪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另外加鹽或醬油。人體不會缺乏鹽分。
大家都知道鈉離子多了後給人體造成的危害。這裏不再重複。
但絕大多數人會覺得,沒有鹽的話,菜沒有味道,無法吃。所以大家共知的理論就是,減少鹽的攝入,但鹽一定要放到菜裏的。就說,很多人覺得應該少鹽,但不是無鹽。
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也應該做到菜裏無鹽。我們對鹹味道的依賴,是從古代沒有冰箱的時代開始的,食品必須用鹽防腐。有了冰箱,可以冷藏保鮮,大大減少了鹽的攝入,也是人類變得健康,從而壽命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但人對鹹味道的依賴,仍然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家裏有貓狗的朋友們知道,給貓狗喂的食品裏麵不能加鹽,因為貓狗自然界的食品沒有鹽,鹽對它們身體有害。給嬰兒喂的食品裏麵也不能加鹽。自然,原生態的飲食,是沒有鹽的。
我們之所以可以吃鹽,是因為我們身體對鹽的代謝有一定的能力,並不是我們身體需要攝入鹽。在餐館,或者很多人在家裏,吃飯的時候必須要飲料。一口菜下去,馬上要喝口水。這是很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正常的新鮮食品是不會導致人感到口渴的(你吃新鮮黃瓜時候會馬上要喝水嗎?但你吃pickle的時候肯定要喝水)。口渴是人體Stress的信號,吃得太鹹,身體馬上發信號要喝水,要把那些有害的鹽分排出去。如果吃幾口飯菜就要喝水,就是鹽分太多的表現。一個健康的飲食,蔬菜,水果,新鮮肉,蛋類等,不加鹽分的話,吃完都不會覺得口渴的。當然你為了健康等原因多喝水是另外一回事。
沒有鹽,菜就沒有味道?其實相反。加了鹽,所有的菜都是一個味道:鹹。不加鹽,各種菜本來細膩的自然味道都出來了,我們被鹽麻木了的感官會獲得新生,我們可以感到自然食品本身複雜而高雅的清香,比放鹽味道好得多。我去吃Sushi的時候,就是直接吃生魚片,不要醬油和芥末,充分享受各種魚肉的美味,而不讓醬油和芥末掩蓋了複雜而美妙的滋味。
我當年出國留學,需要自己做飯。開始還是鹽和醬油一大把,後來由於事情多,做飯開始偷工減料,煮熟了就吃,也不放什麽鹽和醬油之類,結果發現更好吃,從此一直吃下來了。
今天我人到中年,很多同齡人都有三高了。我體形和體能仍然保持在大學時代。體檢時候身體指標一切正常。特別是鈉離子含量,雖然不吃鹽,但卻是最佳值。
一位朋友,多年前常來往,他喜歡中餐,我們一起去中餐館時候,他總是把醬油倒在白米飯裏。我看了眉頭直皺:這麽鹹你怎麽吃啊?他有高血壓,需要吃利尿藥降壓。我說你應該減少鹽的攝入。他嘲笑我:你要敢於去享受生活,不要怕這怕那的。結果幾年後,常年的高血壓和降壓藥導致腎癌,幾個月就過世了,享年57。
有的老人身體不健康,不能正常保持體內鈉離子,需要額外補充,是很個別的現象,不能代表正常人都需要每天吃鹽補充。就像有的病人需要用大麻來控製病情,並不表示人人都需要吸食大麻。
大家應該主動去嚐試減少,最後消除鹽和醬油。如果自己做不到,應該在孩子們的菜裏不加鹽,這樣下一代長大就不再對鹽有依賴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