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要是頭盔。安全非常重要。
亞洲人頭盔比較難買,因為我們頭型比較寬比較扁,我個人覺得kask的頭盔很適合亞洲人。一直比較舒服。我們去台灣環島,熊貓隊成員不少買了giant,因為是台灣製造,據說也很適合亞洲人。
頭盔的重量和透氣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否則長途騎行出汗很悶熱。
要經常檢查頭盔的完好,如果有裂縫和損傷,一定要及時更換。
第二是鞋子和pedal。
開始認真騎車以後,就要考慮上鎖鞋了。這是許多初學者最害怕的事情,因為如果來不及解鎖,會導致停車後摔倒。但是鎖鞋帶來的好處是一言難盡的,有了鎖鞋,才真正體會到和自行車融為一體的感覺,在加速,爬坡時候不會發生腳和pedal滑開的危險情況,所有的加力都會transfer到pedal上,更加efficient。
一般公路車都不帶pedal,需要自行購買,比較熱門的是shimano, 但是我個人一直用speed play,因為體積小,重量輕,而且可以兩麵上鎖鞋。鞋子是lake,個人體驗不同,因為我第一雙鞋就是這個,所以就一直沿用了這個牌子,我喜歡lake的BOA的設計,簡單快捷地套進去,後麵一轉緊就好了。
第三重要的是褲子。
騎行褲子是最眾說紛紜的。
這裏先要說的是,褲子再好,如果沒有好的bike fitting,都是白搭。如果saddle高度和角度沒有調整好,會造成對坐骨和會陰的壓力加大,引起不適和疼痛。所以買自行車以後,非常重要的是要做一次fitting。另外隨著騎車時間增多,或者開始爬山,對saddle的壓力也開始不同,所以要經常不斷調整。同時去gym時候,也要花幾分鍾調整saddle和handle bar。
騎車的褲子都要有padding,減少對會陰皮膚的直接摩擦,減少壓力。
女性騎行褲子我嚐試過非常多,最近常用的幾個牌子是Assos, Terry和Castelli。他們各有所長,castelli很多是為了三項設計的,墊子薄而透氣;terry是專門為女性設計的品牌,質地舒服;Assos質料一流,不同部位采取多種材料,彈性支持力好,是長途騎行首選。
慢慢騎長途多了以後,建議選擇bib(有肩帶),會減少褲腰對腹部的壓力,舒適感大大增強,搭配緊身的騎行服也不會出現遊泳圈或者露出皮膚的尷尬。
每次騎行,我都會在前一個晚上在褲子pad上擠潤滑油,然後在騎車當天不斷補加。下麵是我喜歡的一個牌子,有薄荷涼涼的感覺,減少皮膚的刺痛感。而且有小包裝,可以在騎行途中不斷補。
第四,騎行眼鏡。
保護眼睛很重要,陽光紫外線是第一考慮,另外也可以保護樹枝小蚊子之類的異物飛入眼睛。我的眼鏡是Oakley,輕,合臉,他們有專門為cycling設計的眼鏡,可以選擇各種鏡片色深度。
第五 手套
冬天穿全指,春夏穿短指,要注意有gel pad,這樣魚際肌不會受到太多震蕩,刹車時候也不會造成太多壓力,手套因為一直洗,所以折舊很快,要經常換,否則pad陳舊以後對手就沒有保護左右了。
第六:外套
我用的是castelli light jacket。這件衣服一直是我心頭大愛,可以cover40-60度的天氣,加州天氣不算特別冷,所以這件衣服整個冬天都足夠了,不悶熱,足夠透氣,而且防水,適合冬天濕霧天氣。
這次死騎我穿的是cannondale wind stop,因為很輕,可以塞在衣服口袋裏,穿脫很方便。
第七,一些附件
根據氣候溫度,還有一些小附件可以增加騎行舒適度,比如arm sleeves, leg warmer,base layer, shoe cover,就不一一贅述了。
最後朋友們會說,那jersey呢。我覺得jersey的重要性沒有上述那些裝備重要,裝飾性更強一些,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然後挑選自己喜歡的花樣和剪裁就好,最好是顏色比較鮮豔,這樣在路上騎車容易引起注意,比較安全。騎車三年,朋友送的,自己買的,event給的,也積累了不少jersey。
最期待的是馬上可以拿到death ride five pass finisher jersey,意義重大,哈哈。
貼一張和我熊貓隊閨蜜的合影,我們一起騎過上千裏,雖然不怎麽說話,但是那份感情,無可取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