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不是這麽簡單,怎麽解釋這個事實:康熙皇帝瘧疾不是青蒿(黃花蒿)而是由金雞納樹粉治愈

本文內容已被 [ 楊別青 ] 在 2015-10-09 13:46:4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ZT from 網易

 

中醫對瘧疾成因分析不合邏輯:不知本,何以治本?

 

中醫治療瘧疾從根源上來看就偏離了科學的軌道,在對瘧疾成因的分析中,史料如是記載:中醫認為引起瘧疾的病因是感受瘧邪,在《內經》中將其稱為"瘧氣"。其中引起瘴瘧的瘧邪亦稱為瘴毒或瘴氣。中醫認為,在中國南方所致疾病較重,易於內犯心神、使人體陰陽極度偏盛。 "感受瘧邪之後,瘧邪與衛氣相集,邪正相爭,陰陽相移,而引起瘧疾症狀的發作。瘧邪與衛氣相集,人與陰爭,陰實陽虛,以致惡寒戰栗;出與陽爭,陽盛陰虛,內外皆熱,以致壯熱,頭痛,口渴。瘧邪與衛氣相離,則遍身汗出,熱退身涼,發作停止。"當瘧邪再次與衛氣相集而邪正交爭時,則再一次引起瘧疾發作。

 

現代醫學對瘧疾的描述卻是清楚細致、合乎邏輯的:瘧疾是人經過蚊子叮咬之後感染瘧原蟲引發的一種蟲媒傳染病,其臨床表現是寒戰、發熱發痛、肝脾腫大等。這是由於瘧原蟲在人體肝髒內寄生孵化,成熟之後進入人體血液破壞免疫細胞導致。[詳細]

 

最初中醫將研究對象弄錯:青蒿並不含青蒿素

 

1969年為研發抗瘧疾藥物,北京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加入項目,屠呦呦任科研組長。首先從係統收集整理曆代醫籍、本草入手,並收集地方藥誌及中醫研究院建院以來的群眾來信,尋訪老大夫總結實際經驗等,匯總了植物、動物和礦物等2000餘種內服外用方藥,從中整理出一冊《抗瘧單驗方集》,包含640多種草藥,其中就有後來聲名遠揚的青蒿。

 

在藥物篩選實驗中,青蒿提取物對瘧疾的抑製率很差,甚至還不及胡椒有效。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青蒿並沒有引起重視。這是因為:對能夠治療瘧疾的青蒿,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絕大多數為錯謬,首先傳統中藥青蒿包括兩個品種,學名為黃花蒿的具有抗瘧作用,而學名為青蒿的沒有任何抗瘧作用。其次絕大多數中藥用煎熬等高溫方法配製,實際上青蒿素在溫度高於60度時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對瘧疾有任何治療作用。

 

唯一幸運的是,唯一一個對青蒿使用正確的《肘後備急方》治瘧驗方對青蒿素研究有了啟發:"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但,這隻是一個驗方並非中醫藥方,是根據一些醫生長期治療某種疾病總結出來的方子,與中醫的辨證論治、複方配伍的理論無關。[詳細]

 

從《本草綱目》到《瘧疾論》:幾乎沒有治瘧方提到青蒿

 

中醫對青蒿的使用方法,唯一有正確記錄的是《本草綱目》,其中提到要使用"新鮮的或陰幹後研成粉",而《本草綱目》其實又是引用了《肘後備急方》中的記載;此外,《本草綱目》中提到的不僅有青蒿,還有黃花蒿,李時珍誤以為治瘧疾的是青蒿,而非黃花蒿。在清朝的韓善徵所著《瘧疾論》(1897年刊行),在當時為輯述瘧疾較為全麵之專書,所列治療的古方12個,無一提及青蒿;今方31個,其中2個提及青蒿,且都是湯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青蒿含有青蒿素,經過煎煮其活性也遭破壞,對治療瘧疾無效。一個簡單的事實呈現在麵前,從晉代到清朝,治療瘧疾的數十個藥方,極少提及青蒿。提到青蒿的,也被中醫的用藥方法自我消滅掉了。[詳細]

 

青蒿被中醫發現後,其實對瘧疾治療作用不大

 

從《肘後備急方》成書到發現青蒿素的一千六百餘年來,中醫對付瘧疾的狀況並沒有任何改善,仍處於一種 "束手無策"境地。其中所記載的所謂"青蒿一握",含有的青蒿素是非常有限的,青蒿素在腸胃中易被分解,吸收較差。因此直接用青蒿對付瘧疾顯然不行,藥效不夠,新鮮的也不便保存、運輸。

 

曆史資料中,有對中國曆朝瘧疾防治束手無策的案例記載。其中,明萬曆時期在東南誌區有過大範圍的流行,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江西的永新、永寧、福安等地出現大範圍流傳,造成永寧、福寧"死者無算";永新"死者不可勝紀"的嚴重後果。而在1693年,清康熙帝患瘧疾,當時所有宮廷禦醫和民間中醫都束手無策,後服用由法國傳教士提供的"金雞納"樹皮粉末而康複,康熙皇帝斥中醫"南方庸醫"。在1950年,統計顯示全中國有瘧疾病人3000萬,當時每年病死有數十萬,位五大傳染病之列,中醫並沒有起到任何治療或預防的作用。[詳細]

 

化學研究和提純工藝,讓青蒿素得以開枝散葉

 

對青蒿素進行化學結構的確定,是天然藥物化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能為研究具有新結構類型的新藥提供先導化合物,這就是化學家們的事情了。在確認有效的藥材後,後續過程沒有用到中醫理論也不需要中醫參加:化學家和醫學家登場。他們分離出青蒿汁中的各種成分,再逐個試驗。

 

這個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種"提純——再試驗——測定化學結構——分析毒性藥效——動物試驗——臨床試驗——提取工藝的優化——生產工藝"的設計,一直到作成藥片擺到櫃台上。在中醫記載中,對青蒿的使用是"熬湯",溫度超60度之後對治瘧有效的青蒿素分解失效。在1971年下半年,的確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乙醚的沸點為34.6度),提取物抗瘧作用率達95%到100%,這一方法對證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關鍵作用——但用乙醚提純的過程,與中醫無關。[詳細]

 

對青蒿素治瘧原理分析,也是通過化學實驗確定證明

 

青蒿素是中國藥學工作者1971年從菊科植物黃花蒿葉中提取分離到的一種具有過氧橋的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有機研究所和北京中藥所的具體工作人員這期間做了大量反應,確定了青蒿素過氧的存在,也證明了過氧是青蒿素抗瘧的活性基團;青蒿素的鈉硼氫還原反應給青蒿素的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可能;青蒿素的堿處理反應為後來青蒿素的定量分析提出了方法,而這一些貢獻在一份鼓吹中醫對青蒿素研發的檔案中,都不曾被提起。[詳細]

所有跟帖: 

1)時空可以消蹤1切。2)史上利益永恒。3)中醫師不用功。4)中醫師專注點單1.。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2:56:19

5)中醫學思想與實務過於博大精神,所存世的文字汗牛充棟,所涵蓋的臨床學時控以千年計,西醫不過幾百年。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2:58:44

6)這也是當今之世的當代人們討厭中醫,討厭草根樹皮能治病,討厭內難傷經典之論,欲滅中醫,砸中醫,恨中醫,或愛中醫之原理。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247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3:06:47

青蒿到青蒿素是舉國體製研究中醫中藥的一個例子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3:50:14

支持所論。中醫人與全體人類必須有開放之心善待1種古老的傳統醫學,破除1切定見與權威,門戶之見,才能獲益。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3:55:15

中醫學與西醫學分屬兩種不同的係統,衝突本來不奇怪。而又互為思想與物質敵人,也並不奇怪。但是,其存在的合理性才是學術討論的重點。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3:58:15

不討論與本文無關問題。 -尼羅河- 給 尼羅河 發送悄悄話 尼羅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2:58:36

揚先生所討論的是與中醫,與青蒿,青蒿素密切相關的大問題,兄不可回避。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3:32:42

那麽我就給你一個說法 -尼羅河- 給 尼羅河 發送悄悄話 尼羅河 的博客首頁 (44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5:38:00

1)即然是兄所轉貼,應當給個提要,最好表明1下自己觀點與立場。2)此文所論是錯誤的。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5:42:25

原文是我的原創,不是轉貼。讀帖請仔細。 -尼羅河- 給 尼羅河 發送悄悄話 尼羅河 的博客首頁 (229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5:48:23

你文中所稱轉貼的是何文?另外,無論是你原創與轉貼,還是轉貼何文,我隻能據你此文字發聲。你所論是謬論。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5:52:57

還能是何文?當然是你要求我必須回應的那個帖子。 -尼羅河- 給 尼羅河 發送悄悄話 尼羅河 的博客首頁 (1688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5:58:05

不多說了,上麵我發表的言論,很不討喜,但是,我也不能告訴方子們太多,包括諾獎的得獎人,不過屠深知此獎應獎給1個群。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16:47:1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