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醫生收費模式是fee for service,也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對醫療服務,醫生定價不還價。
但是1950-1970年代,為了控製醫療費用,美國逐漸過渡到HMO模式。“保險公司”對病人統一管理,代表病人利益,與醫生討價還價,(有點模特經紀人的趕腳,嘿嘿),達成一個批發價。
但是幾十年下來,發現這個模式並沒有為米國人民省錢。
所以最新開始流行08模式。
至於它是否能解決問題,不好說。
沒有保險公司(或者HMO)的年代,是醫生的黃金年代。
所有跟帖:
•
忘了說,米國政府的medicare係統是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
-惡俗老狼-
♂
(160 bytes)
()
04/25/2015 postreply
21:00:27
•
這些外包都要政府監控,不能走形式,為了壓縮政府而外包。表麵上政府減員了,其實隻是轉嫁。
-薛成-
♂
(0 bytes)
()
04/26/2015 postreply
04:07:22
•
應該引進基本計價標準,明碼標價,像修車一樣。保險公司不是代表病人利益,而是把給醫生的錢壓下來放自己腰包裏了。結果,
-薛成-
♂
(18 bytes)
()
04/26/2015 postreply
04:48:17
•
社會上老實人吃虧,鼓勵鑽空檔,社會風氣走到這個地步,自食其果。商學院教的都是技巧,百年老店,信譽第一的根本倒淡化了。
-薛成-
♂
(0 bytes)
()
04/26/2015 postreply
04:54:46
•
是,應該明碼標價。不然跟黑店有啥區別。
-viewfinder-
♀
(0 bytes)
()
04/26/2015 postreply
07: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