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對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放棄動物性食品,這樣大而不當的問題時,筆者喜歡用一句調侃的話來表明態度,我從樹上下來可不是為了吃素的。但凡對人類演化過程有所了解的素食主義者,都不會愚蠢到認為我們人類是現在才開始吃肉的。但他們通常的策略是,貶低或者幹脆無視肉食對人類演化的重要性。他們將人類先祖的肉食證據解釋為,先祖們在無可奈何之下,為了活命不得不吃一點肉。這種觀點,用來形容放棄了以肉食為主食,轉而吃竹子的大熊貓,倒是頗為合適。
但這種可笑的觀點完全無視了我們的先祖,從遺留下來的種種證據看,他們對於肉食絕非什麽無可奈何,而絕對算得上是費盡心機。從曆史的角度看,肉食遠遠不止是一種食物。對先祖們而言,要想吃肉,尤其是吃到大型動物的鮮肉,絕非易事。簡單地說,為了吃到肉,我們改變了自己的解剖學結構,發明了一係列相關的工具,從石器一直到弓箭。肉食不僅是一種食物,它也給先祖們提供了新的工具材料,保暖的皮毛,強化了團隊合作精神,並最終促使我們發展出馴養動物的一係列技術,甚至影響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審美觀,仔細看看“美”這個字怎麽寫的吧。
對於比較解剖學家而言,人類如今的身體構造,清晰地顯示出人是一種典型的雜食動物。我們既擁有肉食動物的犬牙,同時也擁有草食動物的磨牙。但是無論犬牙和磨牙都無法與專屬性的肉食和草食動物相提並論,更不用談我們缺乏肉食動物那銳利的爪子,以及草食動物麵部必有的強大咀嚼肌和這些肌肉所依賴的骨頭。 我們的胃腸道特性也介於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之間。這兩類動物因為食譜的巨大差異,所需要的消化時間差別甚大,草食需要更大的吸收表麵積以及更長的腸道,常為12倍以上,而肉食動物的腸道要短得多,大約為動物身長的3~6倍。人類的腸道長度則介乎其中,大致為8~12倍。依據以上特征,比較解剖學家,就可以相當有把握地斷定,人類必然是一種雜食動物,因為他的身體之所以長成這個樣子,一定是為了滿足相應的需要或者不在需要。
但在數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實際上是相當專一的草食動物。從現存我們最近的親屬黑猩猩的食譜中,科學家所得到的啟發是,從某個時候開始,人科動物一定有一個巨大的行為轉變,從專一食草轉變為適當吃肉。今天的黑猩猩不僅僅會用草莖釣白蟻以及吃蚯蚓,它們甚至會集體合作捕殺猴子之類的動物。據統計,在黑猩猩的食譜中,肉食類食物大約占據6%的份額。
在自然界中,動物的食譜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算不上什麽大事。明星動物大熊貓的祖先花了大約800萬年時間,變成以竹子為主食偶爾吃肉的動物。就從靈長類所屬物種來看,一個簡單的食譜變化規律也是,小型靈長類吃肉(以昆蟲之類為主),大型靈長類則主要吃素,其中一些為雜食。進化生物學家關注人類先祖的食譜變化,因為這很可能就是我們最終進化成為人的原因,就算不是唯一,也是至關重要。因為食用何種食物,以及如何獲得這些食物,會導致動物從身體到行為上的巨大變化。
所有這一切要成為可能,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對火的掌控。茹毛飲血並不合我們的胃口,這是從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角度上所言的。目前,進化生物學家比較確定的是,大概在直立人階段,我們的祖先徹底控製住了火。對火的應用,導致我們的祖先改變了它們的食譜範圍,不僅改變了素食範圍,從葉子、種子以及水果,擴大到能夠對付大塊的根莖,同時,先祖們顯然也迷戀上了烤肉。但麻煩的是,大多數動物都害怕火,而如今的人類,已經被自然選擇塑造得對火天生就有親近感,即便有玩火者必自焚的文化恐嚇,但絕大多數時候這恐嚇毫無用處,每一個家長都必須麵對自己孩子那過分地想要玩火的欲望。這讓科學家很難猜想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先祖們一步一步地克服了動物本能地對火恐懼的心態。
人類先祖食譜中加入了肉食,與我們最終成為智人是否存在某種因果關係,如今尚無定論。但沒有科學家能忽視肉食中豐富的蛋白和脂肪對大腦發育的意義, 以及我們對肉食的渴望,這種渴望本身就暗示著,肉類對我們的重要意義。智能的出現,依賴著一個極其昂貴的器官——人類的大腦。人類的大腦複雜到甚至試圖去 理解人類自身乃至宇宙的奧秘,但你要知道,它最初出現的理由絕不是為了去理解這些複雜的事物。在大腦進化的曆程中,它每一步的變化——即變得更大更複雜, 這意味著這個器官變得更加奢侈和昂貴——都必須立刻獲得自然選擇的親睞,才有可能持續的演化下去,直到最終出現我們現在所依賴的大腦。而要獲得自然選擇的親睞,大腦的每一次複雜化,都必須馬上顯示出它的用處才行。
熊貓為了吃竹子進化出了它獨特的拇指。而人類呢,或許正是為了吃到肉,才最終成為了人。我們的確沒有專屬肉食動物所特有的尖牙利爪以及強悍的肌肉, 但我們有技術、工具和謀略。但技術、工具和謀略需要一個複雜的大腦,一個越來越複雜的大腦,意味著在尋找食物上的效率越來越高,在農業誕生之前,或許隻有像人類這樣的狩獵者,才需要這麽複雜的大腦。傳統的肉食動物,依賴它們的尖牙利爪和強悍的肌肉來獲得肉食,而人類則依賴他們的大腦。先祖們的狩獵技巧達到了何種高度,這從人類遷徙路線上,一係列大型哺乳動物的絕種時間上看,就可領略一二。
隨著先祖們食譜的變化,再加上對於火的充分應用,我們的麵部特征也發生相應的變化,變得相當的眉清目秀。任何一個對人類演化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現代人與他們的祖宗們相比,麵部特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的額頭不再凸起,因為我們不再需要那麽強大的咀嚼肌,同時我們的下巴也內收,以至於和先祖們相比,我們可以自稱平臉人。不誇張的說,人體解剖結構上的所有主要變化,都與食物的獲取方式以及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人類的曆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同時也塑造了我們對食物的口味,我們渴求三高——高糖高鹽和高脂。這種在石器時代非常有益的適應性,在當今的工業化社會中正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健康威脅和麻煩。今天,我們不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能輕鬆的獲得先祖們根本無法想象的膳食。而現代醫學和一係列技術的誕生,讓文明社會中的人們平均壽命大幅度提高,以至於從前根本沒什麽機會暴露的缺陷,現在成了新的流行病。這些流行病出現的基礎也被總結為三高——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這些症狀可以完美地和我們的口味相吻合。如果從演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那就是我們的身體終究適應的隻是雜食狀態,而不是真正的肉食動物狀態。這從兩個小地方即可得到證明,肉食動物不會因高膽固醇膳食出現健康問題,同時它們還可以自己合成維生素C,而絕大多數人必須從蔬菜和水果中獲取這種不可缺乏的維生素。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因紐特人(即愛斯基摩人,但該稱呼帶有貶義,其意為吃生肉的人),他們無意中發展出生食獨角鯨脂肪的習慣(維生素C一旦加熱即被破壞),這讓他們最終能夠完全依賴肉食生存。因紐特人可能是地球上唯一隻依賴肉食就能生存的人群了。筆者尚未見到有深入研究因紐特人身體健康的文獻,經過數千年的選擇,他們的身體是否比我們更加適應高蛋白和高脂的膳食,而不會出現我們這樣的健康麻煩呢?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寧可居無竹也不可食無肉的吃貨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