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鬱症和治療 (三)

來源: 2708喬一 2013-01-16 11:24: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10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2708喬一 ] 在 2013-01-17 15:56:5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作者:喬一

這篇很長,寫好後猶豫了很久。我想,可能有人會很不讚同。但是,前兩天,看到真妮最新的博客文章“孩子心中最深的渴望”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0560/201301/13056.html),那些有自殺傾向的孩子,寫給自己的話,或者說,靈魂深處發出的呐喊,和我曾經寫下的如出一轍。還有什麽比真實更有力量呢?我一定會寫下去。

2. Suppressed rage 被壓抑的憤怒 

上次說到,哭在我原生家庭是不被鼓勵的,如果我哭泣,父母會說,不哭了,不哭了。這個暗示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然後媽媽就會打來熱水讓我洗臉,這個舉動暗示哭是可恥的,應該被掩蓋。事實上,當我把臉埋進熱毛巾的時候,能真實地感受到羞恥。即使當時仍然在強烈的情緒當中,我也會強迫自己停止哭泣,好像一把熱毛巾就一瞬間抹去了一切痕跡。如果偶爾我不能控製,媽媽會非常焦躁的說,怎麽回事,怎麽還哭,不是已經好了嗎?媽媽這個反應,其實是非常典型的,父母不能承受自己的無能為力,不能承受失控,而產生的焦慮。父母用否定孩子的感覺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感。但作為孩子,會感覺自己的真實的感受完全不重要,父母期待的某種特定的反應更重要。這時候,分裂就產生了。

我在國內的心理醫生(下篇會詳細介紹)曾讓我描述一下“自我”的樣子,當時心中浮現的是裂成兩大片的鏡象。我想,這有兩層意思,我的所有的個性,習慣,感受都被貼上了好與壞的標簽,我用父母和社會的價值觀把自己的一切特性分類,好與壞之間嚴重隔離和分裂;更深一層來說,這樣的分裂最初源於我被期待或塑造的行為模式和真實感受之間的割裂。心理學專家武誌紅對此有一段精彩的評述:“對一個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他最為重要的感受,卻被周圍人紛紛說,你不應該這樣,你應該是相反的樣子。。。內心嚴重的分裂,甚至精神分裂症,就是這樣發生的。。。孩子的整個成長曆程中都麵臨一個問題:忠於自己的感覺,還是忠於頭腦。假若孩子的感覺總被破壞,他就無法忠於自己的感覺。無法忠於自己的感覺,或自己的感覺中太多痛苦,就會導致這個孩子很小就學會屏蔽感覺,而選擇用頭腦麵對這個世界。”

我想,抑鬱症,就是你的身體用你頭腦無法屏蔽的強大痛苦,來提醒你逼迫你,去看見,麵對,接納被壓製的那些感覺。


至於孩子哭泣怎麽辦?哭泣隻是現象,背後的原因才是關鍵。是不被關注的痛苦?是被過分管束的憤怒?接納情緒,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發現解決之道。我還沒有養育過孩子,不敢隨便給建議,推薦一下Patty  Wipfler的Listening to Children 係列書 (中譯本: 帕蒂.惠芙樂《傾聽孩子》),希望幫你走入孩子的心靈世界,並讓你和自己的童心重新鏈接。


為什麽孩子的真實感受經常被父母,學校,社會否定?Patricia Evans 的書Controlling People: How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People Who Try to Control You (中譯本:《不要用愛控製我》),裏麵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大意是,一個媽媽帶著女兒去冰淇淋店,女兒說,我要吃香草味道的。媽媽說,為什麽不吃巧克力味道的?巧克力味道的才好吃。你肯定會更喜歡巧克力味道的!幾番拉鋸戰之後,媽媽被迫屈服了。作者評論說,母親自己認為巧克力的好吃,就忽視女兒的意願和感覺,但是女兒能如此堅持自己,說明很可能家裏的另外一個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自我意願,所以她不害怕表達不同的意見。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這個媽媽心裏有一個女兒的形象,就叫理想女兒吧,這個理想女兒是喜歡吃巧克力味道的冰淇淋的。當真實的女兒要求吃香草冰激淩的時候,媽媽就承受不了,要改變女兒,把她變成理想女兒。

文中的母親雖然有控製欲,但是心理足夠健康能夠承受小女孩的自由意誌。我看到過一個中國媽媽寫的家裏真實發生的事:小女孩不願意與外婆共用一個調羹,幾經勸說不聽,媽媽對她的不聽話非常生氣,把調羹搶過來,砸碎,扔進了垃圾桶,小女孩嚎啕大哭。其實這個小女孩正處於孩子形成物權意識的關鍵時期,這種你和我的分別心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至於情緒表達,家長可以示範和引導。想一想這個小女孩感受?她今後還敢和別人分清你我嗎?是誰說過,中國的家庭,你為我活,我為你活,但是誰也不許為了自己活。 

我媽媽是控製欲很強的女人,她又是一個好人。也就是為了別人犧牲自己利益的人,比如,為了我外婆高興,把每月一半的收入給我外婆,寧願自己小家庭捉襟見肘;為了我父親她放棄事業上的機會;為了照顧我她放棄生意。這些犧牲,並非被逼迫的,是自願的,她也確實吃了很大的苦。但這犧牲並不總是必要的,也絕不是無條件的 – 這種犧牲在心理層麵給了她重大的好處:一,她做了犧牲,她就占了道德的製高點。她可以告訴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她是好人。而好人是用來被尊重的,是有話語權的。二,我全是為了你,潛台詞是(有時候是明確說出來的):你還不如和如何?可以讓別人內疚,給了她控製別人的籌碼。三,犧牲者缺乏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感。我都為你活了,你為什麽不能為我活?所以,無論如何幹涉別人的人生,好人都理直氣壯。

這種犧牲,可能源於非常深的不安全感,在媽媽的原生家庭中,唯有如此犧牲,才能在重男輕女的父母眼中有價值。那麽,這樣的犧牲帶來的權威感和內心的不安全感更加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對小家庭的極度控製。

這種控製表現在方方麵麵。我和爸爸的衣,食,住,行,交友,工作/學習,任何時間的任何行動,她的意願無不滲透其中。不要以為這一定是可怕的,她的控製往往以愛的麵目出現,是無微不至的詢問,關心,照顧和自我犧牲。

我小的時候,曾喜歡深色衣服,但是媽媽從小沒有穿過亮色的衣服,所以會精心挑選漂亮的紅裙子給我穿。表麵看,媽媽多麽的愛我啊,鄰居們都感歎,太溺愛孩子了,其實,她隻是把我當成了那個沒有紅裙子的她童年的自己,用紅裙子來補償了她童年的渴望,那一刻,我的真實地感受和需求,她看不見。所以,溺愛不是真正的愛,你隻是在給孩子你沒有得到過的縱容,你愛的是心裏那個缺乏愛的童年的自己,卻剝奪了孩子成為一個精神獨立的人的機會。

就紅裙子而言,久而久之,我也隻穿亮色衣服,忘記了原來我曾經喜歡過的咖啡色外套。媽媽的意誌和喜好就成為了我自己的。而媽媽的意誌,不僅在穿衣,在我人生的一切事情上,都有體現。我在溺愛的環境中,成了她的意誌的實現。可是,一個身體裏麵隻能住一個人,我自己靈魂何處安放呢?Toxic Parents 的作者Susan Forward (中譯本:《中毒父母》)提到過,控製欲很強的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常常會有很深的空無感,不存在感。

我第一次體會到心裏的很大的無底黑洞的感覺,是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為了一件小事,和媽媽起了衝突。我隻是想偶爾做一件同齡孩子都會做的事情,卻被強行製止,我的憤怒爆發了。我不可能去傷害媽媽,我用的方式是傷害自己,以頭撞牆,希望媽媽能夠聽聽我的訴求。即便我的頭撞出大包,媽媽也沒有絲毫讓步,反而大聲斥責我的“忤逆”。她看不到我的真實存在,我隻是貫徹她意誌的工具。就算我的頭能撞開水泥的牆,也不可能撞開她剛強意誌的銅牆鐵壁。

否定孩子的真實感受,壓製其自由意誌,憤怒就產生了。然而,在中國的家庭和社會中,孝順為大,孩子對父母的憤怒是不被允許的,是會受到整個社會的譴責和壓迫的。憤怒不能直接的表達,可能以種種問題行為表現出來。或者,憤怒不能向外的時候,就轉而攻擊自身。很多小朋友會咬指甲。我的心理醫生有一篇文章解釋說,指甲是武器。咬指甲是孩子在壓製攻擊父母的願望。她的一個朋友看了之後,回家對孩子說,以後想咬指甲的時候,就打媽媽一下。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這孩子就再也不咬指甲了。我自己咬指甲很多年,去年一些很多和父母的關係的根本問題解決之後才停止(下一篇會討論解決的方案,絕對不是去改變父母(那是不可能的!:—D))。我注意到我所有咬指甲的朋友,都無一例外至少有一個極為控製的父親或母親。


最重大的剝奪 - 人生規劃和擇偶

所有強加意誌在孩子身上的行為中,最可怕,後果最嚴重的,是兩件,一是對孩子人生的規劃,二是對孩子擇偶的幹涉。

對孩子人生進行規劃,鋼琴,爬藤,可能是最常見的例子。

家裏彈鋼琴的孩子,有幾個孩子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呢?我說選擇,是指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創造一個環境,讓她/他充分的接觸,探索各類事物,發現,發展自己的興趣。聽到一個朋友說,小時候愛畫畫,媽媽不讓,撕了畫本,非讓學小提琴。這難道不是一種暴行嗎?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讓我學鋼琴。鋼琴我是喜歡的,但是我更喜歡唱歌,主持節目,寫文章。在媽媽眼裏,鋼琴是高雅樂器,比唱歌跳舞/主持節目更加彰顯層次,所以鼓勵前者,限製後者。買鋼琴之前,媽媽讓我鄭重承諾每天都認真練習。後來,十年時間,我沒有了童年,鋼琴成了噩夢,稍有懈怠,媽媽就會指責我不能遵守約定。而我會被自責和悔恨折磨。有時候,我用麻木或者頂撞保護自己,每當此時,媽媽會加大力度,痛心疾首的訴說她省吃儉用付學費的自我犧牲,以激發我的內疚心理,直到我痛哭認錯求饒為止。有一次,我不能承受內疚,猛扇自己的耳光,她才作罷。我上大學離開家後,就永遠沒有再碰過鋼琴。

這裏想說一下,和孩子的交流,一定要考慮一個孩子的年齡層。比如,三四歲的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現實,父母指責他/她說謊是很大的誤解和傷害。又比如,六七歲的孩子並沒有契約能力也不能理解重大承諾的後果,指責孩子不能守諾也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至於寫文章,我十幾歲的時候非常喜歡三毛,想當作家,媽媽非常擔心我會和三毛一樣到處漂泊,她沒有了陪伴,所以極力反對。我的天賦和喜好,隻有符合媽媽塑造的理想女兒的形象和目的,才能被支持,不過,一旦符合了那個形象,會得到無條件的溺愛。我想,那些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但是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國孩子們,就是被這樣的父母們塑造出來的吧。 

爬藤,本身沒有對錯,至於是否對孩子的心理有負麵影響,要看這個是誰的意願,誰的意誌,誰的渴望。在被綁上爬藤的戰車之前,孩子有沒有過機會真正發現自己喜歡什麽,有什麽樣的天賦和特長,對什麽事物有全然的熱愛,希望過什麽樣的生活。

我在國內和國外上的都是名校,但是我心裏有很深的匱乏感。因為從很小的時候,內心深處,知道父母的寵愛是有條件的,隻有學習成績好,上名校,替父母爭麵子,他們才會關注我,表揚我,鼓勵我。一旦做不到,他們就會失望。所以,我有很強的競爭心,很長時間都走在追求優秀的路上。追求優秀本身沒有錯,但是和身邊很多外國朋友比較,中國的學習優異的孩子生活更加單一一些,我們為了目標,可以更多的犧牲健康,犧牲玩樂,犧牲愛情。為什麽呢?就我個人而言,因為追求優秀的最初的動力,是內心的恐懼和匱乏:我不優秀了,父母會失望,不再寵愛我了。 

高考的時候,因為喜歡文字,喜歡人,喜歡傾聽和講述真實的故事,我想學新聞或者導演類的專業。但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我放棄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不能放下心中的渴望,去麵試國內大型的報紙和廣告公司,被錄取之後,又一次在父母的壓力下選擇了屈服。

現在,我在歐洲的我的行業裏頂級的事務所工作,雖然我的能力得到很大的認可,可是我從心底羨慕一些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同事們。去年的一天,上班時看到一篇關於一個犧牲的戰地記者的報道,我躲在電腦屏幕後麵,淚流滿麵。我寧願那樣生,那樣死,可現在,我在一堆一堆的文件裏,頂著光環,勉強前行。

不要以為我的父母是用肢體暴力讓我屈服的。他們從來隻是和我溝通。但是這所謂溝通,就是我充分了解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無私的,然後放棄自己的意誌,做出他們希望我做出的決定。我曾經在痛苦中寫下這樣的句子:

“我不需要溝通,我隻需要尊重。你所謂的溝通就是我來了解和接受你的意誌。我試過所有辦法希望你能感受我的意誌,我的理想,我的願望,我的痛苦,我的壓抑,我的抑鬱,我的犧牲,但是你聽不見也看不見。如果我死了可以喚醒你嗎?現在連這我也表示懷疑。”

如果你的孩子生來是個平凡快樂的漫畫家,把他培養成中產階級的醫生,又何嚐不是一種暴行?

孩子對父母而言到底是什麽呢?經常聽到的中國家庭的故事,給我的感覺,孩子成了父母的個人物品,意誌的衍生,實現兒時夢想的工具,兼或養老的保障。這些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忘記了一個根本的事實: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他們經由我們而來,但他們是獨立的人,是有自己個性,天賦,特點,有真實感受和自由意誌的人。

另外一件事情是擇偶。這件事情,我父母也對我有很多的幹涉,造成了很多不幸。這個,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就不詳細說了。不能和真正愛的人在一起,內心的創傷是很難消失的。雖然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但是以穩定為基礎,迎合父母標準的婚姻,最大的問題是雙方可能都未完成和原生家庭的脫離,夫妻之間難以有真正的親密,夫妻關係往往不是家庭的核心,媽媽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爸爸在外尋找精神寄托,家庭序列發生紊亂,於是家族的命運又開始了輪回。

想補充一點,上篇說我父親出軌,如果你看了之後認為一切都是男人的錯,那麽真的違背了我的寫這篇文章的本意。確實,父親出軌,很多年,我是責怪爸爸的,並且對婚姻充滿恐懼。後來才慢慢了解,夫妻之間,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媽媽的控製欲和好人姿態,讓爸爸本能的逃離。我成年後,拚命考試出國,其實也是一種自救,為了逃離媽媽的控製,成為獨立的人。隻是長期在控製和溺愛中生活,好比雲南帶項圈的長脖子女人,項圈帶久了,脖子失去了支撐功能,除去項圈之日,也可能是死亡之時。

一個澳大利亞的好友,聰明漂亮,有非常健康坦誠的戀愛關係,並且渴望婚姻。她卻告訴我,她從小母親出軌導致父母離異,但是父母都用言語和行動讓她相信,那個隻是父母之間的事情,他們一樣愛她,他們也從未在她麵前詆毀過對方。然後她目睹了父親重建美好穩定的家庭,母親卻在一個又一個失敗的愛情裏掙紮。她說,他們讓我看到,怎樣做可能擁有健康的關係,怎樣做一定不可能。她的經曆對我原來的觀念是巨大的衝擊。

我們不能決定過去發生了什麽,但是能選擇當下和未來。

真實的感覺被壓抑,自由的意誌被剝奪而產生的巨大的憤怒,長期的被壓抑,就會指向自身。而抑鬱正是對自己的攻擊。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的表現形式,我前男友情緒不穩定,很小的事情會很憤怒,狂躁,這也是內心巨大憤怒的不時的外泄。

我曾經寫下這樣的話:自己人生若不能做主,生無意義,死一死又有什麽可惜。自由意誌被剝奪,靈魂無處安放,是我抑鬱的最根本的原因。


關於憤怒

一位有自殺幹預經驗的的心理學家曾提到,準備自殺的人,你讓他想想年邁的父母不一定能阻止他/她,但是如果你引導他/她把對父母的憤怒釋放出來,自殺的動力往往會消失。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是不能承認這種憤怒的。我也不例外。我曾經做過一個練習 ,就是把自己所有負麵的情緒和過去寫下來。我寫了羞愧,羞恥,內疚,寫到憤怒的時候,我突然就不能繼續了。那個筆記本就被我“遺忘”了。整整過了一年。直到我用昆達瑜伽的呼吸法,繞過頭腦,直接釋放身體中憤怒的感覺,二十多天的練習之後,我才突然又“找到”了我的筆記本。

為什麽憤怒這麽可怕?我想,首先,我們的文化沒有教會我們真實而優雅的向侵害者直接表達憤怒。其次,憤怒的力量太強大,太可怕,會毀滅我們幾十年用頭腦創建的整個世界。最後,可能也是最可怕的一點,憤怒會逼迫我們看到真實的我們不被愛的事實。

看了這些,你也許以為,我不再愛我父母了。其實,恰恰相反,當我看到了,接納了憤怒,悲傷,我也看到了我對他們的愛。我的父母生活在種種的思維的局限中,他們在能力和認知的範圍內,認為他們自己已經是好的父母。我看到父母真實的形象,不再期待改變他們。能夠拒絕他們,也能夠付出。用我心理醫生的話說,就是不帶評判的拒絕,不帶委屈的付出。

我想說,表達憤怒的方法有很多種,原來的頭腦創建的世界毀滅之後,可以用心靈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我們可以重新做自己的父母,無條件地愛自己。並且,我深信,每個人都有神性的自我,在靈魂層麵,我們深深的彼此相愛。 

有網友問,為什麽有時候情緒發泄了卻不能療愈?釋放情緒,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就是對已經發生的,以及一切不可改變的人和事臣服。改變孩子,伴侶,父母,妄念而已,就算一時成功,第一不能真正解決你內心的匱乏或痛苦,第二,你把自己幸福快樂的責任轉嫁給了別人,第三,你可能在造成其他人的痛苦。當你放棄改變別人,臣服於現實,專注於當下的時候,你的心境不同了,改變會自然的發生。

這就是為什麽失去的親人流淚可以療愈,和父母大吵一架卻不能。前者,是臣服,是釋放,後者是有改變對方的企圖心的,比如讓他們認錯,道歉,承認你的痛苦,真正的了解你等等。

有一次,我在微博上發帖,發誓今後要讓我的孩子活好,J.Krishnumurti (克裏那穆提) 的中文譯者宋顏回複說,首先要讓自己活好,能讓自己活好的媽媽,孩子不會活的太差。原來,我和我的父母一樣,陷入了完美父母的假象,我說的這個所謂的·“好”,是我自己的標準,不是我未來的孩子心中感受到的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第一步。

很長一段時間,我在網絡上的簽名是“不能辜負我是誰”。但是我究竟是誰呢?我不知道。現在終於走過這段非常痛苦,非常艱難,很多反複,又非常漫長的過程,終於慢慢地的發現了自己,其中的艱辛,難以言述,但是現在,我的簽名已經換成了“一切皆有可能”,這一生,我要嚐試成為我自己,並且活好。

我下篇會具體的寫寫我自我療愈的過程,介紹所有我嚐試過的治療方法。雖然,我的治療開始於精神分析,但是走過這麽長的路,我現在認為,不一定要像我一樣,把傷口都撕開,才能療愈。 

托寶貓的博客上有一段寫給她女兒托小貓的話,感人至深,借來作為這篇的小結尾: “我愛你,我的孩子。就算生命的盡頭注定是死亡,我在今生也笨拙地、不完美地、自做主張地、邊走邊探索地、傾心愛你。”

推薦的文章和書籍 (已更新)

 
關於好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e6sh.html


幾本書:

You Can Heal Your Life by Louise Hay (中譯本:《生命的重建》)

Emotional Balance by Roy Martina (中譯本:《改變,從心開始》)

Toxic Parents by Susan Forward (中譯本:《中毒父母》)

Controlling People: How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People Who Try to Control You by Patricia Evans(中譯本:《不要用愛控製我》)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緣,妙不可言 1
  • 我的抑鬱症和治療 (二)
  • 我的抑鬱症和治療(一)
  • 關於付出
  • 安德魯和蜜蕊(三)
  • 所有跟帖: 

    Thank you!!! So well-said. Look forward to the next. -SU- 給 S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3:25:44

    這是一篇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文章。感受到你內心力量。感謝你的分享!謝謝。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3:30:16

    深刻的心路曆程,寫得太好了! -viewfinder- 給 viewfinder 發送悄悄話 viewfind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4:40:34

    懂得放下一切,為自己生活的人才能遠離憂鬱。謝謝分享。 -曉雨1- 給 曉雨1 發送悄悄話 曉雨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5:17:05

    頂著鍋蓋說句不同意見,看了你這篇,覺得為人父母太難了......另外, -茉莉媽媽- 給 茉莉媽媽 發送悄悄話 (126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8:57:51

    同感。 -秋問- 給 秋問 發送悄悄話 秋問 的博客首頁 (172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9:05:46

    是,可能這跟孩子的個體差異也有關係。有的天生很敏感,有的天生相對豁達一些,我LG就是後者。 -茉莉媽媽- 給 茉莉媽媽 發送悄悄話 (220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9:16:02

    其實,做父母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大家都喜歡說"中國父母如何如何", 其實就我接觸到的 -茉莉媽媽- 給 茉莉媽媽 發送悄悄話 (152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9:23:44

    愛的自由。 -2708喬一- 給 2708喬一 發送悄悄話 2708喬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7:54:13

    我覺得還是容許一些誤差的。大方向上,如果孩子生性敏感,父母就注意別太強勢。 -viewfinder- 給 viewfinder 發送悄悄話 viewfinder 的博客首頁 (263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8:11:53

    是, 做父母難。這是我為人父母後的切身體會, 以前也曾總埋怨父母過。 -茉莉媽媽- 給 茉莉媽媽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0:20:26

    嗬嗬,我三四歲的時候有一次,忘了是因為什麽了,很委屈哭了一場, -viewfinder- 給 viewfinder 發送悄悄話 viewfinder 的博客首頁 (349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2:13:55

    思維太過極端,這樣的人不憂鬱也難,世界不是為個人量身打造的 -華山97- 給 華山97 發送悄悄話 華山97 的博客首頁 (2403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0:17:24

    the story says resistance prolongs pain -niersi- 給 niersi 發送悄悄話 niers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0:41:44

    Very well said. -LoveAutumn- 給 LoveAutum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6:16:25

    能不回頭看就放下的人一定是有的。隻是我最初的方法是精神分析。無論哪條路,看到實相最重要。 -2708喬一- 給 2708喬一 發送悄悄話 2708喬一 的博客首頁 (133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8:00:16

    其實寫這篇的時候,我心中平靜,對父母有了深深的了解和愛。你看到的怨念,是你心中的投射。 -2708喬一- 給 2708喬一 發送悄悄話 2708喬一 的博客首頁 (83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8:11:30

    沒這麽簡單。如果你真的對父母有了深深的愛,為啥讀者沒有感受到呢? -wells1999- 給 wells1999 發送悄悄話 (619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1:52:28

    我的文章說的是你不能控製,卻能控製你的潛意識。認為隻是控訴父母真的在鑽牛角尖。 -2708喬一- 給 2708喬一 發送悄悄話 2708喬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5:44:58

    同意你的說法。樓主對很多細節都放不下。即使不按照你的意願給你穿深色裙子,你媽媽 -wells1999- 給 wells1999 發送悄悄話 (757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1:34:07

    wells好,很久沒有看到你了,一切都好? -華山97- 給 華山97 發送悄悄話 華山97 的博客首頁 (587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1:58:40

    好久不見!我挺好,謝謝。我非常非常同意上麵你說的每一句話! -wells1999- 給 wells199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2:22:31

    我覺得你誤讀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sesamepeanuts- 給 sesamepeanuts 發送悄悄話 sesamepeanuts 的博客首頁 (272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7:41:23

    寫的非常好,現代心理學對家庭影響太過強調了。 -niersi- 給 niersi 發送悄悄話 niersi 的博客首頁 (545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0:27:08

    謝謝你。下一篇會說正念療法的,和其他的療愈方法。因為機緣,我首先接觸的是精神分析。 -2708喬一- 給 2708喬一 發送悄悄話 2708喬一 的博客首頁 (55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8:04:45

    不對。你說的不對。抑鬱症很多都是非常聰明而敏感的。不僅不嫉妒而且過於自我犧牲。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7:20:27

    認知是一個過程。沒有天生的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344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0:39:45

    ~~~~3Q3Q3Q~~~~~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495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1:39:15

    如果能做到上麵這些估計抑鬱症就好了,哈哈。抑鬱症的時候我的超級犧牲超級孝順的典型,嘿嘿。 -2708喬一- 給 2708喬一 發送悄悄話 2708喬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8:02:57

    你說的完全相反了 -MayX- 給 MayX 發送悄悄話 MayX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7:48:13

    你說的完全相反了 -MayX- 給 MayX 發送悄悄話 MayX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7:48:33

    你一定是個聰明又敏感的人,覺得憂慮症更多是基因遺傳,同環境關係不大 -newnewid888- 給 newnewid8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09:13:37

    你可以去讀個心理學學位,出來能幫助很多人 -冰塊- 給 冰塊 發送悄悄話 冰塊 的博客首頁 (41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6:23:01

    讀過了,謝謝你的分享 -sesamepeanuts- 給 sesamepeanuts 發送悄悄話 sesamepeanut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7:36:22

    重型炸彈!把那些虐待子女的人炸的膽戰心驚,隻好以攻為守。 -hakuta- 給 hakuta 發送悄悄話 hakut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9:20: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