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Razani實驗室發現了一種分子機製,過量的膳食蛋白質可能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19日的《自然.代謝》雜誌上。
根據過去十年對美國人平均飲食的調查,美國人普遍消耗大量蛋白質,其中大部分來自動物來源。此外,近四分之一的人每天攝入熱量中,22%以上來自蛋白質。
在2020年的研究中,Razani實驗室首次發現過量的膳食蛋白質會增加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之後,Razani實驗室進行了一係列實驗,從細胞到小鼠再到人類。
研究表明,蛋白質攝入超過每日熱量的22%會對負責清除細胞碎片的巨噬細胞產生負麵影響,導致這些細胞碎片在血管壁內堆積,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惡化。分析顯示,亮氨酸(Leucine,一種富含於牛肉、雞蛋和牛奶等動物源食品中的氨基酸)是導致巨噬細胞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說,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答:比如,當蛋白質攝入量在農業部建議的每天熱量15%和試驗用的的22%之間時會發生什麽?什麽是理想點,既可以發揮蛋白質的好處(比如增肌),同時又避免導致心血管病的分子層次的破壞。
這些發現在醫院環境中尤其重要,營養師經常為病情最嚴重的患者推薦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保持肌肉質量和力量。
研究人員說,”也許盲目增加蛋白質含量是錯誤的,相反,重要的是要從整體上看待飲食,並建議均衡膳食,這樣不會無意中加劇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對於有心髒病和血管疾病風險的人。
發現表明,富含蛋白的源於植物和動物飲食之間亮氨酸水平的差異,可能解釋了它們對心血管和代謝健康影響的差異。這種類型的機製研究為未來的飲食指南提供信息的潛力是相當令人興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