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醫想吃豬肉酸菜粉,讓俺回想起當初學徒時練出的第二套生存本事:廚子。
用俺師父的話:中醫就是個大師傳(北方人對廚子的尊稱),做不好飯的,不是好中醫。
無獨有偶,俺考研導師麵試隻有一道題:咋做鍋包肉。
用俺生化導師的話:不是好廚子,做不好生化實驗。
招了一幫弟子個個廚藝不凡。隻有一位不會做飯但特勤奮的,三天兩頭來討教,感動了導師,招了進來。理論上頭頭是道,一動手就出錯,實驗一塌糊塗,毀了幾台儀器。
我媽立的規矩:無論兒、女,上小學即開始幫廚、打下手。中學時為全家人做飯。在滿十八歲那年的春節,必須獨立做一桌不少於十二個菜的年夜飯。多特殊的成人禮啊。
可見,在這些長輩眼裏,吃多麽的重要,多麽希望有個好廚子給他們做好吃的。唉,俱往矣……
OK,書歸旁傳,轉個帖,娛樂中醫。
舌尖上的五行中醫-- 不想做宰相的廚子一定不是一個好中醫
https://freewechat.com/a/MzI2NTM4MjEzMw==/2247483903/1
伊尹(公元前1649—公元前1549),也就比孔子大了1000多歲的樣子吧。
他出生不太好,一出生遭遇洪水,成了被掛在樹叉上的孤兒。命大被莘國國王的廚師收養,所以從小耳聞目染練就一身好廚藝。
作為公主的陪嫁,來到了商朝湯王身邊,開始走上了屌絲逆襲錦繡前途,最後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
他通過對原材料自然性質的確認,對水火木的正確運用,最後使烹飪而成的美味水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呂氏春秋·本味》)的水準,即“五味調和”的水準。
這個“五味調和”就成為曆代烹飪師所追求的最高原則。他成為中華第一廚!
成為中華第一廚,隻是我們具有超雞智商的伊尹童鞋邁出的第一步!
他在做飯的時候居然悟出了醫道!
並寫了一本書叫《湯液經法》,這就是中醫湯藥最早的著作。
大家將張仲景稱為醫聖,將《傷寒論》列為經方,但是如果幾千年前的伊尹知道後一定會哭暈在廁所裏!
…………
過食酸味的東西,會使肝氣偏盛,脾氣因而受到克製,而呈現衰弱。(因為木會克土)
過食鹹味的東西,會使骨氣受傷,肌肉枯槁,心氣也會淤滯。(因為水克火)
過食甜味的東西,會使心氣喘悶,腎氣也就衰弱。(因為土克水)
過食苦味的東西,會使脾氣受傷而不濡潤,胃氣也就壅滿。(因為火重泄土)
過食辛味的東西,會使筋脈漸漸縱馳,精神也就頹廢。(因為金克木)
所以五味應當調和適當,使骨骼正直,筋脈柔和,氣血流通,腠理固密,這樣骨氣便精強。隻要嚴格地按著養生的方法去做,就可以健康長壽。
(很長,很能扯,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