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普提道次第廣論》,就會發現一個特點。
宗喀巴說法和空海大師類似, 特別喜歡抄經典。
引用經典本身並沒有什麽不對, 隻是引用得有點太多了, 幾乎是言必稱經典。宗喀巴聲名鵲起, 就是因為他同時講十七部經典而無錯亂。
有一點毫無疑問,宗喀巴讀過很多佛經。
隻是有了空海的例子,總是感覺不太好。
在電影《鴻門宴》中, 範增和張良是同時下五盤盲棋,
說經也像下盲棋, 因為你不能大庭廣眾之下手拿經典照著念。 你得記住了。 同時說十七部經而無錯亂, 那是非常難的, 等於同時下十七盤盲棋。
正因為難, 一般人做不到, 才一炮而紅, 聲名鵲起。
在密法中, 常常會看到“不共”兩個字。
比方說, 時輪金剛不共大法。
不共, 就是沒有其他的可以和這個比肩的意思, 很牛的意思。
共, 就是一般般啦。 用廣東話講:嘛嘛的。
“趣入大乘道者, 有共、不共二種道。”
“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說諸道,此等何因而成應舍,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所餘一切,雖大乘人亦應修持,故諸菩薩方廣藏中,廣說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宗喀巴說的這一段的意思,
就是共法為劣根人說, 不共法為上乘人說。
在《普提道次第廣論》中,
宗喀巴強調, 修行人選擇對了正法是至關重要的。
他用了賽馬作比喻, 好的賽馬會一直往前衝, 如果你選錯了馬, 就會一直往後跑。 所以一定要選對馬。
宗喀巴認為, 選對了正法才是剛開始。
接下來就是要堅持, 不能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就像用瓶子裝雨水, 哪怕天在不停的一直下雨, 可是如果瓶子底是漏的, 最終還是什麽也不會留下。
這其實和溈山禪師的“事理不二”是一個意思。
隻是他們兩人說的這個“理”, 不太一樣。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理論, 都會要求信眾要事理不二。 也就是要理論聯係實際, 在生活中體現出來。
我以前說過, 密教三根本是:敬師, 重法, 實修。
宗喀巴的思想, 就是這方麵的代表。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便飲服,於說法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類文辭而為究竟。”
“是亦猶如害重癩疾手足脫落,若僅習近一二次藥,全無所濟。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
宗喀巴認為, 眾生無明深重。
就像重病患者, 不打針吃藥是好不了的。
而且要長期堅持, 隻吃一兩次藥是不行的。
修習正法, 就是打針吃藥。 不能無修, 不能隻是看各種外道的文章, 以為可以從中得到究竟解脫。 宗喀巴一棍子, 就把主張無修的通通打入“異類”。 他認為, 要像激流瀑布一樣, 勇猛精進地修持正法。
我們有智慧的修行人,
麵對各種理論和學說, 要善於做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和分析。
到目前為止,宗喀巴說的, 和蓮華生, 阿底峽, 密勒日巴,是不一樣的。宗喀巴是極力主張棄邪法, 重正法, 並要堅持不懈的實修。
宗喀巴和花教薩迦派的八思巴屬於同一陣營。
其他三位都是說無修, 當下悟了, 當下就是佛。
顯教的每一宗的教義都是不同的, 密教也是如此。
宗喀巴大師寫的這兩本書, 後麵四個字都是“次第廣論”。
我現在還不願意下結論說,宗喀巴是沒有明心見性的。
我很希望他是在說次第, 還是在說比較初級的次第。
我很希望他到最後能說出他的不共大法來, 說出第一義來。
我很希望看到藏密黃教格魯派是了義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