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天下】唯識六經之:心意識相

來源: 孔雀羽 2022-01-31 21:04: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714 bytes)

明天大年初一,祝大家新春快樂,心想事成,早日成就。

明天我會很忙,早上四點半就要起床,所以今晚雖是大年夜,還是再貼一篇。

免得一直跟讀我的文章的佛弟子們白等一天。

 

在上一本《龍樹之門》中,

我說,阿賴耶識是唯識宗的主張。

說曹操, 曹操到。

阿賴耶識是從哪裏來的?

就是從《解深密經》來的。

既然阿賴耶識是唯識宗的精髓, 那麽就有必要多花點功夫來完完整整地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爾時廣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如世尊說, 於心意識秘密善巧, 菩薩於心意識秘密善巧, 菩薩者齊何名為於心意識秘密善巧? 菩薩如來齊何施設, 彼為於心意識秘密善巧?”

菩薩說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廣慧菩薩摩訶薩曰:

“善哉善哉。 廣慧, 汝今乃能請問如來如是深義。汝今為欲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湣世間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為令獲得義利安樂。故發斯問。汝應諦聽。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秘密之義。”

 

“廣慧當知, 於六趣生死, 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依二執受。一者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二者相名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有色界中具二執受。無色界中不具二種。”

 

這一段的重點就是四個字: 依二執受。

我如何說來著?

離開兩邊, 非空非有, 空有皆去。

沒有了兩邊, 就沒有中間, 就不存在中觀。

兩邊都沒有了, 更不可能有一邊,

有智慧的修行人,

要能舉一反三, 融會貫通。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 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 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 何以故? 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廣慧, 阿陀那識為依止, 為建立故, 六識身轉, 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 眼及色為緣生眼識, 與眼識俱隨行, 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 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 生耳鼻舌身識, 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 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 廣慧, 若於爾時一眼識轉, 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 與眼識同所行轉。 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 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 與五識身同所行轉。”

 

佛陀這一段講得有點拖泥帶水, 含含糊糊。

我總結一下:

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是接觸型的識, 與外界接觸。

意是屬於反應型的識, 根據前五識與外界的接觸而發生反應。

我們來 看下麵佛舉的例子。

 

“廣慧, 譬如大瀑水流, 若有一浪生緣現前唯一浪轉。 若二若多浪, 生緣現前有多浪轉, 然此瀑水自類恒流無斷無盡。”

“又如善淨鏡麵, 若有一影生緣現前唯一影起。 若二若多影, 生緣現前有多影起。非此鏡麵轉變為影, 亦無受用滅盡可得。”

 

浪是相, 影是相。

因果不斷相不絕。

我說過, 相作為個體是生滅的, 作為整體是恒在的。

但是, 不管相是生滅還是恒在, 關你何事?

“亦無受用滅盡可得。”

關鍵是無受。

 

佛弟子要去參的,是為什麽不受?

其實你也不用參了,我的慈悲心就像大瀑布一樣綿綿不絕,早已經把答案告訴你了。

老實講,佛弟子們能讀到我的文章,算三生有幸了。

 

鏡中花, 水中月。

很多佛弟子以為,

我們應該要像鏡子或古井一樣, 對境不起心, 不取不舍, 以為這樣就是如如不動。 嗬嗬, 這就是我說的僵屍法。

不過, 大家不要小看僵屍法。

僵屍法的最高境界是無色界天的天頂, 非想非非想天。

這已經是六道的最高點,

超凡入聖, 一步之遙。

這也是婆羅門的最高境界,寂滅。

 

隻是婆羅門出了一個反賊,就是釋迦摩尼。當他走出苦行林的時候,就出了寂滅,出了無色界天。梵天的概念,其實是婆羅門的教義。

釋迦摩尼遍訪天下名師的時候,學的就是這個。

隻是他不認同他的那些師父的見解。

所以他反出師門,跑進了苦行林。

哪位佛弟子要是不服釋迦摩尼,要反出去自立門戶,也沒什麽不可以。

但我呢,卻是要頂禮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不是我怕什麽分裂僧團,誹謗佛,對佛法僧不敬,怕墜入地獄受苦。我根本不怕這些鬼扯蛋的無稽之談,我是對世尊的見解服了,誠心皈依,尊他為師。

 

非想非非想的問題在哪裏呢?

其實我上次在回答自信清靜心時已經說了。

不管你是非想還是非非想, 取還是不取, 舍還是不舍, 你的心還是有色在, 還是在圍繞著色轉, 你還是有鏡子和古井在。

依然是刀斧痕。

 

“如是廣慧, 由似瀑流阿陀那識, 為依止為建立故。 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 即於此時一眼識轉。 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生緣現前, 即於此時五識身轉。廣慧, 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 為依止為建立故, 於心意識秘密善巧。 ”

“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 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

 

菩薩和佛的區別是什麽?

菩薩由法住智,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

此施設彼就是因果, 佛不受因果。 而由法住智就是因果, 所以佛不需要由法住智。 唯識宗認為, 最後是從阿賴耶由識轉智而得成就。

世尊在這裏說得很清楚, 佛不需要由法住智。

 

“廣慧, 若諸菩薩於內各別, 如實不見阿陀那, 不見阿陀那識, 不見阿賴耶, 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積集不見心, 不見眼色及眼識, 不見耳聲及耳識, 不見鼻香及鼻識, 不見舌味及舌識, 不見身觸及身識, 不見意法及意識,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 如來施設彼, 為勝義善巧菩薩。”

“廣慧, 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如來齊此施設彼, 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阿陀那識甚深細,  我於凡愚不開演,

 一切種子如瀑流,  恐彼分別執為我。

 

如果菩薩,

不見阿陀那,

不見阿賴耶,

不見眼耳鼻舌身意,

不見色聲香味觸法,

就是勝義善巧菩薩。

勝義就是明了第一義,  所以勝義善巧菩薩就是如來。

 

否定否定再否定, 連否定也否定。

世尊說了半天的眼耳鼻舌身意, 阿陀那, 阿賴耶。 又是解釋, 又是舉例, 到最後, 他要廣慧菩薩通通不見。

 這些都不見了, 才是勝義菩薩, 才是如來。

 

這篇文章有點長,

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逐字逐句地講解經文。

世尊其實把第一義都說出來了,

就像三論宗一樣, 是唯識宗的後世祖師也好, 弟子也好, 自己沒看明白, 以為阿賴耶就是總攬一切的佛性。

於是就有了“外無內有, 萬法唯識。”

換個說法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什麽叫“外無內有, 萬法唯識。”?

什麽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除了識以為沒有其他,所有的其他都是虛幻,由阿賴耶識中不好的種子產生的幻覺。

我們如果把識用空性代替,

就是唯有空性,再無其他。

平師兄說相的本質也是空性,不也是說唯有空性麽?

這和萬法唯識,一模一樣啊,不過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失之毫厘, 差之千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所謂心識,依然是相。雖然是相,本具空性圓滿,與空性本為一體,從不異離。從修行的次第上來講,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516 bytes) () 02/01/2022 postreply 15:41:12

扇兄,我今天讀到一篇講到用科學手段證實靈魂存在的文章,和你分享一下。不過呢,我的觀點是,就算是有靈魂,也還是相,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317 bytes) () 02/01/2022 postreply 18:54:40

謝謝! -Dayoufan- 給 Dayoufan 發送悄悄話 (246 bytes) () 02/01/2022 postreply 20:29: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