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天下】大圓鏡智之:煩惱即菩提

來源: 孔雀羽 2021-10-18 06:38: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69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孔雀羽 ] 在 2021-10-18 06:49: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昨天寫《三淨觀》。

我說, 佛說《圓覺經》, 前麵都是直接說第一義, 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到最後反而說起了方便法, 那是因為佛陀有點煩了。

你想想看,

接連十二位大菩薩, 問同樣不開竅的問題,

佛連著解說了十二遍, 還是聽不懂,

你如果是老師, 你的學生都是這樣苯苯的,

你煩不煩?

 

世人都有煩惱。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斷除煩惱。

可是煩惱並不是件壞事,

相反, 它根本就是件好事。

你仔細想想, 你有煩惱, 是因為你有覺受, 是因為你是有情。 換句話說, 是因為你是活的。

石頭是沒有煩惱的。

你要不要變成一塊沒有煩惱的石頭?

 

我說法你要注意聽。

有智慧的人就能在字裏行間聽出法味來。

煩惱是因為你有覺受。

很多修行人希望通過斷除覺受來斷除煩惱。 比方說, 三淨觀的第一個就是奢摩他。 佛確實如此說了, “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

所以很多人就以為要不起思念。

他們看了前半句, 沒看後半句。

佛的後半句是“終不可取。”

 

我們因為有覺, 所以才成為與石頭不同的有情。

佛有六大神通, 你說佛是不是有情?

用腳後根想也知道, 佛是有知覺的。

所以我一直講, 如果有人教你什麽法, 要你不起思念, 無論那個法有個多麽好聽的名字, 在我這裏, 我都叫它僵屍法。

僵屍法的最高境界是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

雖然也不錯了, 依然在六道輪回之中。

 

覺是斷除不了的, 也不需要斷滅。

為什麽?

因為能夠感知的這種功能性, 就是恒在的佛性。

因為知覺性恒在, 所以才本無生死。

佛和眾生, 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

佛和眾生, 都沒有生死。

你想想看, 眾生就算是在六道輪回, 可是從來沒有真正死去。 輪回是佛教的根本, 可是輪回有一個前提, 就是不死。

死了還輪回個屁啊!

 

什麽東西不死?

覺性不死。

什麽東西會死?

相有生滅。

為什麽眾生會有生死輪回?

因為心有所住, 著了我人眾生壽者相。 因為相有生滅, 所以眾生的心就會隨著相的生滅變化而動。

用句通俗的話講, 入戲了。

炒股炒成股東,

泡妞泡成老公。

 

為什麽佛不受生死輪回?

因為佛心不住相, 所以覺而不受。

煩惱是因為受了, 不受豈會有煩惱?

 

上麵是以前寫的文章。昨天東西問問網友問了一個問題。她非常客氣地用了請問,那我就來答一下。

問:“理論上明白了不代表開悟,還得實修有空性的體驗才是吧?”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成佛的問題,是靠修還是靠悟?

先說答案。答案很簡單,佛不以修成,佛以悟成。釋迦摩尼遍訪名師,六年苦行,並沒有成佛。他是開悟成佛。

為什麽佛不以修成,因為本就是無生無滅。與修不修一點關係也沒有。

 

在電影《天道》中,王誌文主演的丁元英去寺廟請教大師。

大師問:“敢問二位施主,什麽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的什麽行呢?”

丁元英答:“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製性,悟道以性施行。”

大師再問:“何為佛教?”

丁元英答:“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佛教以次第而分,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從淺意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從眾生處說,是以貪製貪。以幻製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我摘錄的這幾句說的極好,特別是後麵幾句,也就是她說的淺意處,對方便法的理解極其精準。方便法確實是是以貪製貪。以幻製幻的善巧與慈悲。

前麵幾句說第一義的話,也就是她說的精深處,也說得非常好,完全沒有錯。可惜還是有抄襲經典的嫌疑,沒有從體性相用的角度進行完整的係統的闡述。所以我不能由這幾句來斷定作者是一位悟者。

其他的話就走偏了。

可見《天道》這本小說的作者李雪女士是佛學淵博的高人,一隻腳已經踩到了門檻,可惜,還未能雙腳邁入殿堂。

 

空性可不可以證?

當然可以,你無時無刻不在證,無時無刻不在用。性是什麽?是性能,覺知的功能。有情本自具足。當你在問問題的時候,當你在看我的文章的時候,在思考的時候,你已經在用了。

重溫一下達摩祖師的這段公案。

王問:“性在何處?”

祖曰:“性在作用。”

 

那你也許會接著問,那如何證明肉身滅了以後覺性依然在?

這個各宗有各宗的法門。

我說密宗的時候會說《明行道六成就法》,又稱那洛六法。那洛六法中有主動進取的法門,也有人人可用的中陰身成就法。

類似的法還有比如拙火定,無漏法,奪舍法。

六成就法中,中陰瑜伽是最自然隨順的,沒有刻意地要離開相(肉身),是真正最契合本來麵目的。空性相本是一合,不即不離。相是不可能真正離開的。就算性離開了肉身,依然是在各種相中,或者境像之中。空性並不是獨立的存在。

性相的關係我闡述過很多,是一合的關係,是糾纏的關係,但不相妨。

 

那些刻意去離開的法門,雖然能證明空性的存在,性相的剝離,卻還是偏離了本來麵目。不是最自然的方式,而是刻意所為。悟者可以用,非悟者就不要亂用,否則極易走火入魔。所以密宗極重次第。

在《五燈會元》中,我們見到過出東門死,南門死,西門死,北門死的普化和尚。也見到過金鱗罕遇中一傳法完畢就投江自盡的德誠禪師。這些都是主動去脫離的例子。

 

為什麽說,悟者可以用,非悟者就不要亂用?

比如說,你修法修得極好,可以定中元神出竅。如果沒有悟道,出去之後怎麽辦?如何才能安入涅槃?如果沒有悟出本來麵目,無一例外轉了半天又轉回來了,就轉世或往生。

什麽是轉世往生?

轉世往生的本質就是輪回。還在六道輪回中。

修,修得再好,也不能讓你安入涅槃,不能讓你跳脫輪回。

悟,或者,知,才可以。

 

當人去世的時候,與夢境極度相似,地水火風離散,中陰身自動分離,不同的景象紛遝而至。一個人若能自主夢境,便能自主生死。

天下又有幾人能自主夢境?

如何才能自主呢?明性,知曉本來麵目。

這個知,就是千年暗室中的一盞明燈。

你就算什麽也不修,隻要悟道了,一樣能中陰成就,乃至肉身就能成就。

釋迦摩尼,就是肉身成佛,然後中陰成就。

他並沒有刻意離開,他的肉身是自然死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非常感謝! 似乎自己是悟不了.這幾天經常想釋迦摩尼現在在哪裏呢?老師可以說一下嗎? -東西看看- 給 東西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9/2021 postreply 08:22:08

空空估計沒有當過老師,你如果是老師,是不會怪學生笨的,要怪隻能怪自己教的不好。釋迦牟尼教的很不錯了,他的弟子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170 bytes) () 10/19/2021 postreply 18:52: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