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會元】斷臂求法之:大國師

今天繼續說慧忠國師。

南陽慧忠國師者,越州諸暨人也。姓冉氏。自受心印,居南陽白崖山黨子穀,四十餘祀不下山,道行聞於帝裏。唐肅宗上元二年,敕中使孫朝進齎詔徵赴京,待以師禮。初居千福寺西禪院。及代宗臨禦,複迎止光宅精藍十有六載,隨機說法。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雲得他心通。肅宗命國師試驗。

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

師問曰:“汝得他心通那?”

對曰:“不敢!”

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麽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

良久,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麽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

師良久,複問:“汝道老僧隻今在甚麽處?”

藏罔測,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麽處!”藏無對。

 

這一則公案, 非常有名。有僧人問仰山禪師曰:“大耳三藏第三度為甚麽不見國師?”

山曰:“前兩度是涉境心,後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見。”

又有僧人問趙州和尚:“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見國師,未審國師在甚麽處?”

州雲:“在三藏鼻孔上。”

僧後問玄沙禪師:“既在鼻孔上,為甚麽不見?”

沙雲:“隻為太近。”

其實三藏的他心通確實厲害。慧忠國師心中想什麽, 他都知道。 所以慧忠國師的前兩問, 他都應答無誤。 但是當慧忠國師入無有用心處時, 他就找不著了。由此可知,三藏的功夫還是不到家。

 

一日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三應。

師曰:“將謂吾孤負汝,卻是汝孤負吾?”

這個和佛陀用長繩打個結,連問阿難六次“是什麽?”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在以後的公案中會經常看到,叫你,你一答應就錯了。不搭理就對了。要麽就直接罵,“你個野狐精鬼叫個啥?”嗬嗬,先下嘴為強。

 

僧問玄沙:“國師喚侍者,意作麽生?”

沙雲:“卻是侍者會。”

雲居錫雲:“且道侍者會不會?若道會,國師又道汝孤負吾;若道不會,玄沙又道卻是侍者會。且作麽生商量?”

玄覺徵問僧:“甚麽處是侍者會處?”

僧雲:“若不會,爭解恁麽應?”

玄覺雲:“汝少會在。”又雲:“若於這裏商量得去,便識玄沙。”

僧問法眼:“國師喚侍者意作麽生?”

眼雲:“且去,別時來。”

雲居錫雲:“法眼恁麽道,為複明國師意,不明國師意?”

僧問趙州:“國師喚侍者,意作麽生?”

趙州雲:“如人暗裏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

慧忠國師, 在當時是名滿天下。 很多的禪師居士, 都在參他的話。慧忠國師, 為了接引自己的侍者, 就叫他的名字, 連叫三次, 侍者連應三次。國師一看, 隻好說, 不要怪我不教你, 是你自己太笨。上麵其他幾位大師的評語中。我最喜歡法眼禪師的, 不搭理,出去玩一圈再回來。

 

南泉到參,師問:“甚麽處來?”

曰:“江西來。”

師曰:“還將得馬師真來否?”

曰:“隻這是。”

師曰:“背後底聻!”南泉便休。

南泉禪師, 隻說了兩句話, 就懶得理這老和尚, 自己休息去了。南泉禪師, 也是禪宗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先賢。他開示和接引的方式非常對我的口味了,以後的公案中我們會常常看到他。我若生在當時, 一定和他是好友。不過,一歸一,二歸二。他答“江西來”答得不好,這個和女尼答“大日山來”一樣糟糕。但第二句就緩過神來了。

第三句更妙。國師喝道““背後底聻!”就是問第一義是什麽?南泉理都不理,跑去禪房睡覺去了。哈哈哈,不知道南泉是不是聽到過法眼的評語。

 

慧忠國師上堂:“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不了義者,互不相許。如師子身中蟲。夫為人師,若涉名利,別開異端,則自他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香象所負,非驢能堪。”    

僧問:“若為得成佛去?”

師曰:“佛與眾生,一時放卻,當處解脫。”

曰:“作麽生得相應去?”

師曰:“善惡不思,自見佛性。”

曰:“若為得證法身?”

師曰:“越毗盧之境界。”

曰:“清淨法身作麽生得?”

師曰:“不著佛求耳。”

曰:“阿那個是佛?”

師曰:“即心是佛。”

曰:“心有煩惱否?”

師曰:“煩惱性自離。”

曰:“豈不斷邪?”

師曰:“斷煩惱者,即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

曰:“坐禪看靜,此複若為?”

師曰:“不垢不淨,寧用起心而看淨相?”

問:“禪師見十方虛空,是法身否?”

師曰:“以想心取之,是顛倒見。”

問:“即心是佛,可更修萬行否?”

師曰:“諸聖皆具二嚴,豈撥無因果邪?”又曰:“我今答汝,窮劫不盡。言多去道遠矣。所以道:說法有所得,斯則野幹鳴。說法無所得,是名師子吼。”

這一段, 僧人心中明顯有佛我對立的思想。看過我的《舌戰群僧》和《佛不受供養》的佛弟子, 自然明白慧忠國師為什麽這樣說。

 

慧忠國師上堂:“青蘿夤緣,直上寒鬆之頂;白雲淡宮,出沒太虛之中。萬法本閑而人自鬧。”

師問僧:“近離甚處?”

曰:“南方。”

師曰:“南方知識以何法示人?”

曰:“南方知識,隻道一朝風火散後,如蛇退皮,如龍換骨。本爾真性,宛然無壞。”

師曰:“苦哉!苦哉!南方知識說法,半生半滅。”

曰:“南方知識即如是,未審和尚此間說何法?”

師曰:“我此間身心一如,身外無餘。”

曰:“和尚何得將泡幻之身同於法體?”

師曰:“你為甚麽入於邪道?”

曰:“甚麽處是某甲入於邪道處?”

師曰:“不見教中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一段到底什麽意思呢?佛弟子們如果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是應該能都明白的,就是我說的“相中無性”。佛陀是覺悟者,自稱是佛。“見我”就是指見佛,見佛性。你如果在相中去找佛性,就是行邪道,不可能找到,不能見如來。

慧忠國師的“我此間身心一如,身外無餘。”說的是體和性一如,空性不二。學僧理解成了色身。

 

有僧到參禮,師問:“蘊何事業?”

曰:“講《金剛經》。”

師曰:“最初兩字是甚麽?”

曰:“如是。”

師曰:“是甚麽?”

僧無對。其實不隻是《金剛經》, 幾乎每本經的開頭都是,如是我聞。僧人沒聽懂慧忠國師在問什麽。“蘊何事業?”不是在問你做什麽工作, 而是問第一義是什麽。沒聽明白, 當然答得牛頭不對馬嘴。如果我是那位僧人, 我答“已是多餘”,然後也和南泉一下徑直去禪房休息。

       

肅宗問:“師在曹溪得何法?”

師曰:“陛下還見空中一片雲麽?”

帝曰:“見。”

師曰:“釘釘著,懸豹著?”

帝又問:“如何是十身調禦?”

師乃起立曰:“會麽?”

帝曰:“不會。”

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

帝又曰:“如何是無諍三昧?”

師曰:“檀越蹋毗盧頂上行。”

帝曰:“此意如何?”

師曰:“莫認自己清淨法身。”

帝又問,師都不視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師何以殊不顧視?”

師曰:“還見虛空麽?”

帝曰:“見。”

師曰:“他還眨目視陛下否?”

慧忠國師和肅宗的對話,我還是要解釋一下,否則許多人會看不明白。天上的雲當然不是釘子釘在那裏的,也不是懸著的,就是一時的因緣和合。國師的意思是,陛下,你見到的都是相。皇上接下來問法身,他就站了起來,就是自己,本來就是,不用到處找。

 

師與紫岔供奉論議。師胞座,奉曰:“請師立義,某甲破。”

師曰:“立義竟。”

奉曰:“是甚麽義?”

師曰:“果然不見,非公境界。”便下座。

一日,師問紫岔供奉:“佛是甚麽義?”

曰:“是覺義。”

師曰:“佛曾迷否?”

曰:“不曾迷。”

師曰:“用覺作麽?”

奉無對。奉問“如何是實相?”

師曰:“把將虛底來。”

曰:“虛底不可得。”

師曰:“虛底尚不可得,問實相作麽?”

這個和達摩祖師與慧可的對話有些相似。達摩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良久,答”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我與汝安心竟。“ 我在最開始說過,整本五燈會元,基本上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就是”離開兩邊“。

 

師以化緣將畢,涅槃時至,乃辭代宗。

代宗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

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

帝曰:“就師請取塔樣。”

師良久,曰:“會麽?”

帝曰:“不會。”

師曰:“貧道去後,有侍者應真卻知此事。乞詔問之。”大曆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右脅長往,塔於黨子穀。諡大證禪師。

代宗後詔應真問前語。真良久,曰:“聖上會麽?”

帝曰:“不會。”

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

還記得我在《無影掌》中寫了一位智封禪師。智封禪師曰:“日從閈汜出,照樹全無影。”江湖又現失傳了百年的無影掌。什麽才是無縫塔?或者說,如何才能無漏。有內外才有漏,有兩邊才會漏。漏,就是從一遍流到另外一邊。無邊就不會漏。

漏的都是相,因為相有邊。性空,本來無漏。

 

今天這一篇比較長,周末修行,大家周末愉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