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妙義是佛親口宣說

要繼續跟各位來探討的還是“唯識妙義是佛親口所說”的這個問題。

      為什麽要來探討這個問題呢?因為自古以來很多人就在探討心識的問題,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討這個心識是哪一個識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討這個心識的時候,也說是“
唯心論”。從古時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紀文藝複興以來,西方科學在探討的這些唯
心的問題,它所探討的這個“唯識”是哪一個識呢?基本上他們所探討的這個識,都離
不開我們所認識的這個六識----也就是見聞覺知心的六識,這個識根本不是 佛所說的
這個“唯識”。佛所說的“唯識”為什麽祂是妙義呢?為什麽說唯識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處呢?因為唯識是出生三界萬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謂的“三
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是在說:我們這個欲界、色界、無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這些六塵萬法都是唯識所現。

所謂“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們就要探討說:是不是有一個客觀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說有一個客觀的三界存在的話,就是表示說:我們這個宇宙世間它是客觀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們現觀這個宇宙世間其實它是會壞滅的。如果有一個客觀的
三界存在的話,那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的時候,佛說他是滅了三界六塵萬法,也就是滅了
五陰,那滅了五陰以後,阿羅漢所滅的三界是誰的三界呢?阿羅漢所滅的三界就是屬於
他自心所顯現的三界的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心所顯現的三界的世間,這個就叫做“
三界唯心”。

那為什麽會有這個器世間的三界呢?我們說阿羅漢滅了三界以後,沒有任何一界
存在了,但是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明明活在這個世間的人、這個器世間它還是存在著
,那為什麽會有這個器世間存在?那就是因為有每一個人心中裏麵所存有的這個三界法
的種子,那因為這樣子的力量造成了眾生的共業,所以才會形成這個世間的形成,才會
形成這個宇宙世間;但是這個宇宙世間是因為眾生的共業所成,它本身是緣起性空的,
它是無常壞滅的。這個宇宙世間的器世間的三界,其實就是因為由每一個人的這個“唯
心”、每一個人這個“唯識”這個第八識(這個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三界,所以才會
因為這樣子的共業產生這樣三界的世間。

這個所謂的唯心跟唯識,在佛法裏麵我們所說的是哪一個識呢?就是在說阿賴耶
識,也就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也就是指如來藏、也就是阿含裏麵所說的“入胎識”。
這個入胎識其實就是十因緣法裏麵所說的那個識,(十因緣法: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緣觸、受、愛、取、有……乃至老死憂悲惱苦)這個識就是入胎識。眾生如果沒有這
個入胎識為所依的話,那眾生因為修行入了無餘涅槃以後,頓成斷滅。

這一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識,又叫做“所知依”,因為祂是我們見聞覺
知心,乃至於我們意根這些所知心的根本依的俱有依。這一個心還有什麽名字呢?祂另
外一個名字又叫做“本際”。為什麽叫做本際呢?因為世間所有一切法就隻有到這裏為
止,沒有辦法超出這個地方,所以祂叫做本際。祂又叫做“本識”,為什麽叫做本識呢
?因為眾生有八識心,八識心都是以這一個心為出生的根源,所以祂又叫做本識。祂又
叫做“非心心”,為什麽叫做非心心呢?因為祂並不是像一般覺知心的這一個心,所以
祂叫做非心心;祂不像意根、不像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心的這樣的一個心,所以祂叫
做非心心。那又叫做“無心相心”,為什麽叫做“無心相心”呢?因為祂沒有見聞覺知
心,乃至於剛剛所說的這個意根的這個心相,所以祂又叫做無心相心。

所以這一個心基本上祂是非心心、無心相心,也就是說祂是跟我們的六識心、我
們的見聞覺知心是迥異的。所以一般這些學術界乃至於古時候的這些印度的這些哲學玄
師,在探討的這些問題都是以見聞覺知心的這一個心在探討唯心論,那基本上這個是屬
於眾生輪轉的一個心。

真實唯識這一個心在大乘法裏麵,又叫做什麽呢?祂又叫做“真如”。因為祂有
真實的本體,而且祂又能夠如鏡現相,映現三界六塵萬法,所以叫做真如。祂又叫做“
真心”,因為祂是真如所顯現的這一個本識、這一個本心,所以叫做真心。在禪宗裏麵
,祂又叫做“本地風光”,因為就是我們修行要回歸本家,回歸如來家的那個地方,所
以叫做本地風光。那另外一個名字,祂又叫做“自性如來”,也就是我們的自性彌陀。
以上這些都是第八識的另外的一個名稱。

以上這些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乃至於入胎識,一直到真如、真心、自性如來
……這些都是第八識的另外一個名稱。這個心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的這個識,也就是 佛所說的唯識妙義的這個識。

那這個識還有另外的一個名稱,又叫做“異熟識”,又叫做“無垢識”。依唯識
種智來說的話,這個第八識心有三個位階,也就是說您還未斷分段生死之前,祂稱為阿
賴耶識;那斷了分段生死以後,祂就稱為異熟識,那斷了分段生死,一直到未成佛之前
,這個就異熟識;到成佛的時候就叫做無垢識。所以,第八識祂有好多的名稱,是因為
不同的麵向、不同的顯現的時候所安立的名稱,但是都是在直指這一個第八識。

這個第八識,佛是在什麽時候開示讓我們知道的呢?佛是一直等到大乘法、大乘
種智的時候才開示這一個法的嗎?不是這個樣子的!其實 佛在阿含期的時候就已經隱
覆密意說出了唯識的妙義,不是一直等到說般若、說中觀乃至於說唯識種智的時候,才
說這個唯識妙義。我們看一下以下的經文,《央掘魔羅經》裏麵 佛如何說呢:

【爾時世尊廣說妙法度脫眾生,名曰執劍大方廣經。初中後善,究竟顯示善義善
味,純一清淨、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央掘魔羅經》卷一)

《央掘魔羅經》是屬於阿含部的一部經,但是這邊 世尊“廣說妙法度脫眾生”,
把這一部經稱為《執劍大方廣經》。大方廣經其實就是唯識了義的另外的一個別稱,又
叫方等經。這個大方廣經它“初中後善,究竟顯示善義善味”,也就是初時也善、中時
也善、後時也善,究竟顯示善義善味。那什麽東西才有辦法初也善、中也善、後也善?
什麽東西才有辦法究竟顯示善義善味?才有辦法顯示出祂的“純一清淨”呢?才有辦法
顯示出祂的“清白梵行之相”呢?這個就是在指如來藏!如來藏祂本身本來具足了清白
梵行之相,所以叫做“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如來藏祂初也善、中也善、後也善,
佛從講阿含起開始就隱覆密意說:這個“初中後善,究竟顯示善義善味,純一清淨、具
足清白梵行之相”的這個如來藏。

所以《央掘魔羅經》裏麵又說:“我為聲聞乘說此偈意者,謂如來藏義:若自性
清淨意,是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央掘魔羅經》卷四) 佛在這邊說
啊,我為聲聞乘說這個偈的意思(這個前麵佛說的一段偈語),那這一段偈語其實就是
在讚歎如來藏,那就是在說如來藏的真實妙義。所以說“謂如來藏義”,就是說如來藏
的義理就是“若自性清淨意”,就像自性清淨。“自性清淨意,是如來藏勝一切法”:
如來藏勝過三界六塵萬法的一切法,勝過所有的一切法,這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生的,
所以“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

那在《雜阿含經》裏麵,佛又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
,梵行清白,所謂大空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雲何為大空法經?所謂此有故彼
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苦聚集。”】(《雜阿含經》卷十二)

這裏 佛就是在講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為什麽稱為《大空法經》呢?十二因緣
是依什麽而有的呢?十二因緣其實就是必須依於十因緣的觀行,依於十因緣這個入胎識
(剛剛所說的入胎識)的建立,才會有十二因緣的緣起性空。要不然聲聞緣覺修十二因
緣,從老、死、憂、悲、惱、苦往前逆推,斷了無明、行、識以後,是變成什麽樣的一
個狀況呢?如果沒有這個入胎識為依止,那就會變成落入了斷滅空。所以 佛在講這個
十二因緣法的時候,說這個是《大空法經》,《大空法經》就是說:這個法本身祂就是
“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梵行清白”,跟《央掘魔羅經》所說的完全一
樣。

在《雜阿含經》裏麵,佛又說:【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識有
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
卷十二)所以佛就是在這個時候說了這個十因緣法。也就是說十二因緣必須以十因緣為
基礎,所以 佛說“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到底因為有什麽法,才會出
生名色呢?到底有什麽法為緣,名色才會出生呢?佛說 因為“識有故名色有”;因為
就是有這個入胎識,因為有這個入胎識,所以會有名色;“識緣故有名色有”也就是因
為由識來入胎、來緣取名色的時候,才會有名色增長廣大。佛說“我作是思惟時,齊識
而還,不能過彼。”思惟到這個時候,就是從生老病死往前推的時候,到六入、到名色
要斷的時候,到底是到什麽地方為止?就是到這個十因緣法裏麵的入胎識,到這個“齊
識而還,不能過彼”的這個入胎識!

所以,佛其實在《央掘魔羅經》、在《阿含經》裏麵都已經隱覆密意說了這個唯
識妙義、說了這個第八識。所以在《長阿含經》裏麵 佛說:

【“……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我以是緣,知
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長阿含經》卷十)

佛就是說:若識不入母胎的話,會不會有名色呢?如果這個入胎識----如果這個
“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這個識,如果祂不入母胎的話,名色還會存在嗎?答曰:“
無也。”“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我因為這樣子的一個因緣,所以知道名色是由識
所出生的,緣識才會有名色。所以佛所說的唯識的妙義就是在這個地方!佛在阿含裏麵
隱覆密意說入胎識,說這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就是在這個地方,就是說“知
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所以說“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這個唯識妙義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大乘的唯識妙義是三乘菩提修行的最主要的根
本。如果沒有大乘的唯識妙義的話,三乘菩提的修行就會落入了斷、常二見。所以唯識
令三乘的有學不致落入斷見,也不致落入常見,因為有大乘的唯識妙義,所以也令二乘
的無學入於無餘涅槃的時候,不落入了斷滅論。因為有大乘的唯識妙義,聲聞緣覺斷除
了我執以後入無餘涅槃,到底還剩什麽東西存在呢?如果二乘無學斷了我執而入了無餘
涅槃,滅了三界,滅了三界六塵萬法、滅了五陰十八界,什麽東西都沒有了而入無餘涅
槃,那這樣子不就是斷滅論嗎?這個就是猶如焰摩迦比丘所說的“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
,更無所有”,這個就是斷滅見!所以就是因為有唯識的妙義,所以令二乘的無學入於
無餘涅槃的時候,不致落入了斷見,不致落入了斷滅空。

那也因為有大乘的唯識妙義,所以能夠成就大乘的般若中觀。因為有唯識的妙義
,所以大乘證悟如來藏----證悟這個般若心,證悟這個真如心的時候,能夠發起中道觀
。因為這個真如心雖然能夠出生三界六塵萬法,但是祂永遠都不住三界六塵萬法。這個
三界六塵萬法它本來就是因緣所生法,它是緣起性空的,所以它本身是空相,所以說它
是空。也因為如來藏,也因為這個唯識祂本身就不住這個三界六塵萬法、不會六入,所
以祂本身也叫做“空性”;但是這個空性,祂又能夠出生三界六塵萬法,所以祂又具足
了“有性”;所以這個就叫做“空有不二”,也就是般若經裏麵所說的“真空妙有”。
就是因為有這樣子的一個這個中道觀,所以能夠發起般若中觀“空有不二”的這樣子的
一個智慧。

那也必須要有這樣子的大乘唯識,才能夠圓滿大乘一切種智的修學。如果沒有唯
識妙義,那大乘菩薩悟了如來藏以後,所要修學的是怎麽樣的一個法呢?如果沒有唯識
含藏一切種子,讓我們修斷一切染汙習氣,乃至於修斷習氣種子隨眠,乃至於成就一切
種智到佛地究竟圓滿,那這樣子悟後不是就是已經成佛了嗎?那這樣子不是二乘人斷了
我見、斷了我執、斷了見惑、斷了思惑以後,就形同成佛了嗎?就是有因為唯識妙義,
因為有這個八識心王,因為有八識所含藏的這些種子,所含藏這些種子能夠讓我們來修
學這些種智的妙義,所以才有辦法成就圓滿大乘一切種智。

所以大乘唯識妙義是三乘菩提修行的根本。也唯有大乘的唯識妙義,才能夠令三
乘有學修行的時候,不致落入斷、常二見;也唯有大乘的唯識妙義,能夠成就大乘的般
若中觀;也唯有大乘的唯識妙義,能夠成就圓滿大乘的一切種智。

     那我們在上麵,已經說明了唯識妙義----大乘的唯識妙義是三乘菩提修學的根本
的基礎。那大乘的唯識妙義其實在阿含期的時候,佛就隱覆了密意就已經說了這個唯識
妙義。佛在阿含期的時候用了很多的名稱,來稱呼唯識這個識,也就是說“入胎識”、
“所知依”、或者“有分識”、或者“窮生死蘊”來說這一個識。那所以這個識,其實
在阿含期的時候,佛就已經說明了唯識妙義了,不是等到三轉法輪的時候的這個唯識種
智,才開始說的唯識妙義。所以 佛是在阿含期的時候就已經親口宣說了唯識妙義。所
以唯識妙義從阿含期一直到般若期、一直到三轉法輪的唯識種智,都是初中後善,甚深
了義啊!

那這個甚深了義的這個唯識、這個如來藏祂是不是真實有呢?這個如來藏是虛幻
想出來的嗎?一般在談唯心都是用臆想的、都是用想象的,也就是說這個心祂本身是能
夠去認識的、能夠去見聞覺知的,以為這一個心祂就是唯識;但是 佛所說的這個唯識
並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甚至於末那識意根也不是 佛所說的這個唯識。眼耳鼻舌身意乃
至於末那識,都是由這個第八識----也就是 佛所說的這個唯識妙義的這個唯識所出生
的識。那這個如來藏、這個第八識、這個唯識祂是真實有的,祂不是想象出來的,所以
祂並不是像外道對於唯心論這一部分他是沒有辦法證知的。

因為如來藏祂是真實的一個實體,所以祂是具有科學所具有的條件:祂具有“可
證性”、也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再現性”。因為如來藏祂本身祂是一個實體,祂
是真實存在的,祂是可以讓我們驗證的,而且是每一個眾生都有這個“唯我獨尊”的這
個如來藏。所以 佛成佛的時候才會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這個“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在指這個如來藏。這個如來藏隻要經過如法的修學,隻要透
過大乘的參禪的功夫,每一個人因緣成熟都能夠親自驗證的,所以祂具有“可證性”、
具有“可證驗性”。而且祂是每一個眾生都有他獨有獨尊的這個如來藏,所以祂具有“
普遍性”。而且祂具有再現性,因為如來藏出生三界萬法,祂的體性不斷地能夠去出生
三界萬法給眾生受用(除了入無餘涅槃以外)。祂能夠出現眾生的五陰十八界,不斷地
再現,這個是眾生這個如來藏的“再現性”。

那其實祂還有具有一個“唯一性”,也就是說:每一個眾生都是有他獨尊的一個
如來藏。那這個心,即使上至拈花微笑的迦葉尊者,一直到菩提達摩等諸大禪宗的祖師
,都是親自證驗這個如來藏;乃至於近世的廣欽老和尚、乃至於我會中諸開悟明心的同
修,都親自證驗了這個如來藏、都親自的證明了這個如來藏的存在。其實這個如來藏就
算是三界六道的眾生,他也是本自具足的啊!三界六道的眾生----不管是天道的眾生、
乃至於餓鬼道的眾生、乃至於畜生道的眾生、乃至於地獄道的眾生,他們都是具足了“
分明露此身,何處不稱尊”的這個如來藏啊!甚至於毀謗如來藏的人、否定如來藏的人
他自己也是“分明露此身,何處不稱尊”,他自己的如來藏也是分明的顯現,但是他都
不知道,所以才會否定了如來藏。

而如來藏祂是真實有的,祂不是像外道憑空臆想的、不是杜撰出來的,祂是有一
個真實體,有一個真實的體性。而如來藏也不隻是理論、也不隻是思想----唯識不是隻
有一個理論,也不是隻有是一個思想----理論、思想它是哲學,理論、思想是玄學,哲
學跟玄學它是不可知不可證的。自古以來,很多人在探討出生三界萬法的本體,都是用
哲學思惟,乃至於落於玄學的思惟來探討這個問題,乃至於有往外探求所謂的梵我的思
想;所謂上帝、乃至於有如老子“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這個“自
然”就是出生萬法的根源,但是有誰證了這個所謂的自然?有誰證明了這一個所謂的出
生萬法的本體?這個就是哲學跟玄學最主要的一個問題點。

但是如來藏祂是有一個實體的,祂是可證驗的。隻要是親證的人,都知道如來藏
祂確實是存在的,祂並不是臆想出來的。而如來藏唯識祂是了義,不是方便說----如來
藏唯識本身就是 佛對於出生三界六塵萬法、對於出生眾生的這個根本,所開示的最主
要的一個法,那這個法本自具足於每一個眾生,所以是法爾如是、本來常住的,這個法
祂本來就在的,祂是了義法,祂並不是方便法,祂並不是方便說。所謂的方便說就是人
天善法,佛所說的“四悉檀”裏麵的為人悉檀、對治悉檀乃至於世界悉檀,這個就是方
便說。甚至於聲聞解脫道(聲聞菩提的法),其實相對於大乘法來說,它也是方便說--
--它是 佛為了引入偏向於解脫的這個根性的這些眾生所方便引導的。在《法華經》裏
麵也說了,二乘的菩提它又叫做“化城”。因為它是化城,所以它不是究竟蘇息之地,
也就是不是究竟能夠讓眾生能夠解脫,能夠讓眾生能夠休息的地方。所以,二乘解脫法
它才是方便說;如來藏唯識了義,祂是最了義說的,祂是所有一切法的根本,所以祂是
了義,不是方便說。

而如來藏祂不是自性見。什麽是“自性見”呢?自性見就是以三界為自性的,以
三界任何一法為自性的人,這個就叫做自性見,因為三界任何一法它並沒有自性的。那
有很多人用西方的哲學來探討唯識,所以他們說,唯識有“認識論”的唯識,還有“本
體論”的唯識。也就是說,他們用這個覺知心的認識,也就是認知這個的過程來了解、
來解讀這個如來藏。但認識論它基本上是不脫離見聞覺知心、不脫離意識思惟的這個心
,那認識論來探討如來藏的話,永遠都隻能夠在六識裏麵去探討。那這六識裏麵探討的
話,會衍生幾個問題----你的意識思惟探討的時候、你探討到本體論的時候,一定是探
討到往外推求、往外推求,不是落入了無窮過,就是落入了常見外道,乃至落入了梵我
外道;所以執取上帝、執取梵天為出生萬法的根源,也猶如道家執取了這個“自然”、
“無為”就是出生萬法的根源。這個就是外道的本體論。

這個外道的本體論,基本上就是來自於意識思惟來的,所以基本上還是脫離不了
他們所說的認識論,因為認識論基本上就是以意識覺知心認知三界六塵萬法的一個了知
性,來探討這個問題。所以以認識論來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除了會往外探求這個問題
,也會去探求這個見聞覺知心、這個心的本體是什麽,結果就會安立了一個“細意識”
:認為這個心能夠了知的是粗的意識,但是還有更深層的一個細意識,是在支持著這個
意識心。但請問各位:細意識祂是不是意識?我們說廖添丁他劫富濟貧,他叫做義賊,
那義賊是不是賊?義賊還是賊!所以細意識還是意識,不管你冠上了幾個細意識的名稱
----細意識的細意識,或者細意識的細意識的細意識----祂一樣脫離不了意識,脫離不
了自性見。因為你認識論就是落入了見聞覺知,也就是落入了三界六塵萬法的這些覺知
性裏麵,所以這個才是自性見。所以用這樣子來解釋如來藏,這個才是自性見。

也就是說,以覺知心為自性、以細意識為覺知心的本體,來了知所謂的虛空、來
了知所謂的梵我、來了知所謂的神我、來了知所謂的上帝,認為出生萬法可能就是梵我
、可能就是上帝,乃至於往外推求虛空中有一個能量能夠出生這些萬法,這個都叫做自
性見;因為這個都脫離不了三界六塵萬法的任何一法。那我們說:隻要是執取三界六塵
萬法的任何一法,這個都叫做自性見。

所以如來藏祂其實是有一個“無自性性”,因為從如來藏觀三界六塵萬法的角度
來看的話,三界六塵萬法它是無自性的----三界六塵萬法它本來就是緣起性空的,它怎
麽會有自性呢?三界六塵萬法沒有它的自性。如果執取三界六塵萬法,就像剛剛所說的
以認識論或是以外道的本體論來探討這個問題,而落入三界六塵萬法的任何一法,執這
個任何一法為自性的話,這個才是自性見----執這樣子的三界六塵萬法任何一法為自性
、為本體的話,這個才是自性見。

而如來藏祂能生三界六塵萬法,所以祂叫做無自性性。因為祂有一個無自性性,
祂並不是完全都沒有一個體性,所以 窺基大師在《妙法蓮華經玄讚》裏麵說:“謂依
三自性,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滅等。破所執有相,說之為無,非一切無。”(《妙
法蓮華經玄讚》卷九)也就是說,依“依他起性”、依“遍計執性”、依“圓成實性”
,因為如來藏有這三種體性,依這三種體性來說三界六塵萬法它其實是無自性的;也就
是依如來藏的體性來反觀三界六塵萬法,三界六塵萬法是無自性的,它是生滅的。它是
生滅的,所以“破所執有”、“破所執有相”,也就是說為了要破隻有這個三界六塵萬
法它的相、它是實在的,所以“說之為無”,並不是說如來藏沒有任何一法;所以如來
藏 窺基大師在這邊說“非一切無”,也就是說,不是撥一切空。

那《入楞伽經》裏麵 佛說:

【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常不斷絕,身俱生故
;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入楞伽經》卷七)

這裏 佛對 大慧菩薩說“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但
是啊祂跟無明七識(也就是說七識的無明業種,乃至於跟七識)共俱;“常不斷絕,身
俱生故”,也就是跟七識和合運作,這個叫做真妄和合;但是祂本身是離無常過的啊,
祂本身是無我性的啊,所以祂是離於我過,祂本身是自性清淨的。所以唯識論記裏麵說
:“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成唯識論》卷九)也
就是說“諸法勝義”----如來藏的勝義,就是這個真如,所以如來藏就是真如,就是常
如真如的性----“常如其性故”,所以這個就是叫做唯識實性。也就是,唯識的實性本
身祂就是如是次第現的。

那這樣子的話,我們就來看看:那否定如來藏的人,他其實才是真正對如來藏生
起了執著。有的人認為說:“那你們都說如來藏就是對如來藏執著。”其實否定如來藏
的人,他才是對如來藏執著。為什麽呢?因為證悟如來藏的人,他現觀如來藏祂遠離蘊
我、祂遠離處我、遠離界我,也就是遠離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我;他現觀如來藏祂
本身就不入六塵萬法;他現觀如來藏本身是無我性而轉依祂的無我性,怎麽會再起執著
呢?因為如來藏祂本身就是無我性了!那他已經轉依了這個如來藏的無我性,怎麽會還
會起執著呢?所以否定如來藏的人,必定會落入斷、常二見,這樣子才是真正的自性見
,所以證悟如來藏的人,反而是遠離了自性見。而執著否定如來藏的人,這個才是自性
見,因為他這樣子一定會落入文字障當中,而對如來藏這個名相起了執著----對如來藏
這個名相“有啊或是無啊”----到底有沒有如來藏,或是沒有如來藏,就透過學術的研
究去研究這個如來藏,也就對這個如來藏的名相起了執著。不管在這個上麵論有或是論
無,說有說無、說空說有,這樣都是戲論的;因為都跟如來藏的了義法不相應,都是用
意識見聞覺知心在推敲這樣子的法,就是不離三界六塵萬法的任何一法的自性見。所以
否定如來藏者,一定會落入自性見;反而證悟如來藏的人不會落入自性見。

那第八識祂更不是細意識,《成唯識論述記》說:

【此即是我第八之識。所以者何?極成意識不如是故,……謂彼計有二意識生:
一粗二細……意識所緣不可得故,又此所依是種子識,即我所說第八識者。】(《成唯
識論述記》卷四)

窺基大師在這邊就說的非常明白了,這個極成的意識有人把它分成粗意識還有細
意識,但這個意識所緣是不可得的;這個意識的所緣其實是依止著種子識,是依止著
佛所說的第八識,所以並沒有這個細意識能夠成就第八識的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這樣子的一個道理:如果否定如來藏的話,將會使佛法會
滅亡。否定了如來藏,佛法一定會因為這樣子而滅亡,而大乘佛教也會將因此而名存實
亡,而人、天善法必定取代佛法;因為沒有一切種智可以修學,沒有一切法可以修學,
隻有人天善法。所以大乘佛教,因為如來藏被否定,將會因為這樣子而名存實亡。而二
乘法將會因為這樣子而成為佛教的哲學,而成為佛教的玄學,那如果落入哲學論還有玄
學論,必定落入了斷滅的緣起性空見,也會落入了斷滅的般若中觀戲論。也會因為這樣
子來建立細意識心常住之法,來滿足他們避免落入斷滅論的窘境,所以必定會讓二乘法
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成為哲學、玄學、玄思。

正文 唯識妙義是佛親口宣說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 -cmsla- 給 cmsla 發送悄悄話 cmsl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17 postreply 21:55: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