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兩漢魏晉隋唐醫學者,無不看重四部醫學巨著,即隋唐之間孫思邈所撰《千金要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唐玄宗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王燾所撰《外台秘要》四十卷,另一部則是日人丹波康賴所著《醫心方》三十卷。
《醫心方》是日本現存最早的中醫養生療疾名典,它薈集了久已失傳的中國醫藥養生典籍近200餘種之精華,是一部失而複得的中華醫藥集大成之作。《醫心方》是日本的國寶,是中日醫學交流史上的一座豐碑。
撰者丹波康賴(公元912年—公元995年)係東漢靈帝之後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孫,他醫術精湛,被賜姓丹波,累遷針博士、左衛門佐。他於日本永觀二年(即: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4年)撰成《醫心方》30卷,這是日本現在最早的醫書,成為後來宮廷醫學的秘典,奠定了醫家丹波氏不可動搖的曆史地位。該書薈集中國醫學典籍達204種,其中大半在中國亡佚,集當時日本漢醫之大成,內容廣及醫學的各個領域,乃至於養生、房中(性醫學),後者則導致它在中國大陸被視為準禁書達幾十年。
《醫心方》中,中日文混雜的行草文字,以及苦澀難懂的古語表達方式使一般讀者望而生歎,甚至有人認為《醫心方》純粹是一部天書。
《醫心方》是東洋皇漢醫學重要巨製。
《醫心方》底本為半井氏家藏版,是日本國寶級文物,保存了許多中國失傳的珍貴文獻,囊括房中養生、服食辟穀、本草食療、針灸按摩和臨證各科經驗秘方
我先說下這本書收錄的思路吧
這本書是中國人帶到日本的
當時方仙道盛行,或者說那時候的中醫才是傳統意義上的醫。
“小眾”“條理清楚”“方向明確”
“小眾”是因為古代用藥並不像現在好收集炮製。醫術精湛的人實際上都是有一定資財的。
當時佛教剛剛有興起的苗頭,但是被社會主流思想打壓,所有人都有重生貴生的概念,所以做事的時候方向思路都很清晰,就是往延年益壽去走。這個過程當中延年益壽就需要摒棄疾病的幹擾,。同時“強化”生命質量,這是一種慕仙的思想。有錢,好好活下去。
也證明當時其實社會生產力國力就已經很強了
條理清楚”是因為全書大體看分成專方,雜方兩類,實則是按照,病的發病順序,男女,正常人調養,方道服食等等思路走的。也就是從“病的陰”變成“仙的陽”這麽一個順序架構
方向明確,這個就不說了,寫書的哥們抄了方就去日本了.....日本被叫做扶桑,東極扶桑,太陽升起的地方,那邊原始環境富足,資源豐富,因為開化的人口少,很適合生活居住。這倒是一個很丟人的事情,這貨連名字都改了,哎。
治病大體第一
千金方裏說的很清楚,經方難精,原因是因為不容易判斷身體裏麵的情況
古人對肉體結構並沒有很明確的認識,實際上不是沒有,而是那時候傷寒論的思路已經開始有流失了。
對醫生本身素養的要求降低,讓大夫大多以脈診為主。所以第一段強調脈診,實際上我個人用望診問診比較多,大概的意思就是盡量搜集信息,不要引起不必要的信息缺失,引起判斷失誤。因為中藥也是能吃死人的!而且隻要用的對,藥效非常快。
這裏我要強調最後一小部分:第一段最後一小部分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等等。這個的意思不是因為虛而要損。實際意思是因為裏麵盈,多了,外表看起來就豐益健康,因為裏麵虛,所以外表表現就是損。所以很多人在診斷的時候看到病人還活著,其實他看病人已經死了。這就是望診的一個思路:“觀其外知其內”。
所以說醫術方術卜法筮法,技藝不容易精,如果沒有得到神髓,是不能學精微的。這裏的神理解成神髓就好,其實跟悟性靈感造化都有關係。
第二段,“大醫治病,先安神定誌”等等。這些實際上就是收心實意,如果病人求治,一定要認真考辨。
為什麽?因為在魏晉時期,醫生,不是現在固定的。都是遊方醫生,而且大多是修行有成的才會遊方。所以難免有達官貴人請去做事,而窮苦人遇到好醫生,也是碰運氣。這讓醫生本身會有高貴之感。因為病人本身就很誠心誠意,因緣才能遇到,所以才要這麽認真。這是一個雙向的作用,互相認真,都平等處理,信息就不會缺失,診斷迅速下手準確。
但是現代,醫不醫,病不病,各自都吊兒郎當。實際上就是沒有貴生重生的概念,再加上社會大環境,所以難以有所平衡。自然病人退化,該死之人必死,醫術退化,該活之人不活。其實他們互相審視自己,事情就不會變的這麽複雜了。所以恭敬心很重要,對天地都秉著負責的精神。
第三段,“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不得以彼富豪,處以珍貴之藥……”
這裏有一個關於陰德的概念。為醫者,本來就是上天天命稀缺的“物種”,本身秉承天地鬼神所需才從事這一行,能活下去,調笑,不認真,就對不起自己這份工作,職責,以此為要挾做了醫生本分之外的事,會惹到很多麻煩。舉個簡單例子,病人因為某種原因被附體,又或者因為鬼神之為死了,你非要以為自己天下無雙能救活。可以救急,但是一定會被另一個層麵幹預。而藥有藥氣,藥本身也是托載。載的是醫術,改變身體的能量。當本身不認真,氣就會亂。因為古代的大夫,都是給病人煎藥的沒有聽說哪個病人回家自己熬藥,很少,要麽就是手把手教方法。所以煮藥本身就要用“神”,可以理解成精神專注。這時候因為本身做法精微,所以效果各方麵都會非常好。同樣心懷叵測,也會有所為害,實際上可以理解是能量不平衡了,沒有等價平衡。病人心誠認真,醫生在那調笑,病人的怨氣也會變的像詛咒一樣。長此以往也會傷及自己。所以引述了一段老子的話,目的就是表述陰陽平衡人間關係的道理。這裏還藏了另一點,藥該收多少收多少,一視同仁,也可以積累陰德。因為實際上窮人拿的錢和富人給的錢本來就不一樣,並不需要刻意要求,為了維持能量守恒,他自己也會多給或者從別的地方幫助,補償缺失。多做不必要的動作反而會累及自己受害,落下口舌是非
第四段,“自古名醫治病,多用生命以濟交急”等等
這一段說的就是動物藥少用,或者不用,因為這相當於一命換一命。古代時候東西珍貴,弄來不容易,包括雞蛋之類,為了治病,比如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裏麵用到生雞蛋黃,原因也是活物本身就是溝通陰陽混沌等等狀態。因為遊離在死生之間被殺死的,所以效力很強。
這個我去年講這個藥的時候也提到過。實際上現在不用特別貫徹這一點,反正大家也不怎麽惜命。
第五段,這段開始就是比較重點的了,一句句講。
仲景說,不能發汗的強行發汗,津液損傷過耗,病人會枯竭而死……這句話跟桂枝湯用法有關
1.汗法,用發汗把裏邪用汗走水液從太陽出。但是這個水液,本身就代表陽氣,所以發汗的時候用藥,得汗就停。如果用藥猛了,大汗,病人脫陽,陽氣不足,津液沒法完整循環,就會死。這個原理類似真空抽水泵,水抽多了,髒腑間壓力發生變化,內循環被打破導致髒腑失衡,人就完蛋。
這個書在日本並不是首要被看重的,被貶低的也很多,比如被古方派貶低
古方派,經典派,在日本他們認為跟宗教有關的都是舍本逐末、故弄玄虛
醫心方很重要,但是地位沒有傷寒論重要,這是在日本的現狀,吉益東洞罵過
《醫心方》的行文思路
順序是人體最容易受的物質層麵到神魂層麵,非常有次序
入世就是常人得的病
出世就是強化肉體後出現偏門的狀態
實際上書裏沒講病
講的是各個狀態
用藥氣告訴你狀態是什麽
每一個方都有一個背後的意思
2.而該出汗不出的,使毛孔閉塞,令人悶絕而死。這種就類似今天課前提到的皮膚病的狀態的第一種。
陰寒密固在表,汗不出,熱散不出,這個熱會反灼內髒。什麽情況呢?非典(Sars病毒),這是西醫的說法。
非典肺炎,實際上就是表熱不出,灼燒肺部大熱,病人肺都燒幹萎縮,之後熱力炎上燒腦燒死。就好像在屋子裏悶死的,處理起來很簡單,麻杏甘石,結束。完全可以不死的小病,但是可以說是溫病。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古代叫悶絕而死,就和你穿著雨衣跑步,最後憋死的感覺。
3.當下不下的,就是你該用大黃芒硝去治療實證的卻不用,使人心內懊惱,脹滿煩亂,浮腫而死。這寫的是一個死的流程。
因為裏麵熱,幹,不管是大便也好還是腫瘤。熱證,堵到了。這個熱毒會透過水液運化,再次跑到肝髒一部分進入血液流轉進入心,這個心就是胃,膻中的位置。因為胃熱,這個熱又燒灼膻中,內氣紊亂,心包不爽,神魂不安,當然煩躁。熱症的病人都喜歡亂動,說話不停,躁動。更嚴重的,虛熱的那種,就變成甲亢的狀態,還有發狂發瘋的。十個裏有六個是大便憋瘋的,實際上就是內毒攻心了,之後脹滿煩亂,食物下不去梗到。
醫案有三個目的
1醫案可以直接拿去抄,就算不用讀內容也可以直接拿去套用,但是人不會按照症狀生病
2醫案可以造假,造假的內容可以按照自己臆想的證狀組方
3之所以講書,而且挑這一本,就是因為今人看不懂,而且把後麵收錄的處方裏最後所標注的“久服輕身”等等內容當作是迷信忽略了,實際上古人不會閑著沒事幹造假,因為過去成書很難
現在很多人,因為他們看別的書形成慣性思維了
前言導讀都不看的
直接跑去看方子,然後看不懂,在那抱怨
要麽就盲目的抄一兩個方子用,蒙對了,覺得好,古人沒騙我,蒙錯了,就在那罵什麽垃圾書
實際上很少有人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同病不同治”還一個意思就是兩個醫生的思路切入點可能完全不一樣,但是同樣有效
思路不可複製,可複製的隻有人體的認知
所謂智慧的慧,思考本源的動作
這個才是可以傳承下去的終極思考
“同病不同治”還一個意思就是兩個醫生的思路切入點可能完全不一樣,但是同樣有效
思路不可複製,可複製的隻有人體的認知
所謂智慧的慧,思考本源的動作
這個才是可以傳承下去的終極思考
診斷治療出現差異性就在“信息不對等”
因為角度不同,沒有一個人站在“上帝模式”看事情,隻從自己“門派”“學習角度”看事情
那整個就完蛋了後世冒出來的門派都這麽來的
什麽扶陽派,滋陰派,實脾派,傷寒派,溫病派,內經派,時方派,經方派,大方派,小方派,都是自己局限自己我並不是說各個門派不好
所謂門派,第一個提出思想的人一定不是錯的,是看到本源的
然後取了一段自己覺得最合理的下手
於是在當時的時代內非常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