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外麵還是白雪皚皚,但已止不住春天的腳步。我是去年開始學種菜的。是個菜盲,但深知莊稼一隻花全靠肥當家。雞糞的肥力大,但架不住每年漲2元沒商量。成本高呀.很幸運周圍有一班朋友與"垃圾"為伍,埋頭做著各種漚肥的嚐試。借鑒他們的經驗和教訓,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成功了大家一起分享,失敗了互相鼓勵。大家到處收集咖啡渣,豆渣。從此大多地區咖啡渣告急,豆渣告急,廚餘告急。很感恩,在漚肥的不歸路上為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獲得高產一起忙碌著,幸苦著,歡笑著....分享下我的幾種漚肥方法,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讓自家的院子花更豔,菜更綠, 土更肥.
1 . 大肥包
大肥包這個名字是一青起的。這種漚肥方式是他經曆過無數次的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過大家的不斷實踐和改進,已經很成熟了。具體方法是分2步走,先用bokashi(波卡西)方法處理廚餘,發酵好後和樹葉混合第二次發酵。把漚好的廚餘和樹葉按1: 9的比例倒入1個立方的編織袋中,2-3個月後出來的就是黝黑黝黑飄著清香的有機土了。它比傳統的三明治堆肥法發酵的時間更短 ,不招老鼠也沒異味,放進的廚餘可以葷素搭配比單純放素的營養更豐富.
bokashi(波卡西) 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研究開發的, bokashi 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發酵過的有機物”。波卡西堆肥,是將EM活菌製劑或者波卡西發酵糠混合到廚餘垃圾中,一同放進密封的、底部可排水的堆肥桶,通過厭氧發酵來分解廚餘的方法. 放入廚餘前,需要先鋪上一層EM發酵糠,這是為了讓底部的廚餘也能夠接觸到活菌進行分解發酵,而且讓滴下去的廚餘液也能接觸到有益的活菌。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像做三明治一樣,重複性的一層疊一層:菌種-廚餘-菌種-廚餘……以此類推,一直到桶子裝滿。鋪灑菌種時,盡量鋪灑均勻,讓其和廚餘充分接觸、充分覆蓋。每次操作完後,稍微擠壓,排出空氣,讓活菌更好地進行厭氧發酵。桶還沒有裝滿之前,每次加完廚餘後可以覆蓋一層塑料膜,然後再蓋上桶蓋,幫助營造厭氧環境。到堆肥桶完全裝滿後,就把蓋子蓋緊進行密封發酵。停止添加廚餘後的第7天,可以開始取底部的液肥。應1-2天取一次,否則影響繼續發酵的效果。 2周後桶內長出白色或偏紅色菌絲,說明堆肥正在順利進行中。再過1周後菌絲老化退去有泡菜味道就發酵好了可以混合樹葉了。接出來的肥水,我們叫老湯可以倒回到新的廚餘裏幫助發酵或兌水當肥料。漚肥實際上就是碳和氮相遇燃起熊熊的激情然後化做無形。廚餘是氮,樹葉是碳。按1:9的比例混合後,2天就可升高到55度。包裏最好保持在50-60之間。 高於70就要澆水降溫,不然就會殺死好的菌種. 氧氣,溫度和濕度是三個重要元素. 經常翻騰,觀察溫度和濕度,太濕就加點幹料。就像活麵團樣不斷調整。很快一個大肥包就漚好了.
如果沒有樹葉,也可以用代替peatmoss, 1包peatmoss, 10包20LBS的咖啡渣加100L的廚餘。
冬天就開始攢,一個冬天攢了4桶廚餘, 蝦皮,肉皮,熬過湯的骨頭和不要的菜葉子,果皮混雜在一起丟進桶裏。冬天溫度低,可以放在車庫或地下室。
1個立方的大肥包裏有8桶廚餘和打碎的樹葉。包裏樹葉較多,一點也不臭。剛開始LG還帶著口罩,後來發現根本不需要。他說有種淡淡的中藥和酒漕混合的味道。
差不多2個半月. 倒進去的樹葉,咖啡渣,豆渣和廚餘經過時間和高溫的洗禮已變成烏黑烏黑的有機肥. 廚餘裏除了素的,還有肥肉,骨頭,龍蝦殼,蝦皮.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追肥後兩種顏色的對比. 正好趕上雨天,肥往下留.瓜們有精神.
堆肥方法有千萬,最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對想試大肥包堆肥法的提個醒.如果你是女生,老公又有潔癖的不願意當苦力的要繞行. 要經常翻騰一個立方的肥包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當看見勝利的成果,一切辛苦和汗水都拋到九霄雲外了.值呀.
大肥包的袋子5元一個,可以在這裏買:501 McNicoll call Sanlcew, scarborough call 647-466-3049 for pickup.
翻騰的最好用這個叉子,翻騰無死角
也買過這個神器,輕便但邊角都觸摸不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