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七妹留言,對諸子百家感興趣,希望我對比一下老子和孔子,尤其是老子如何比孔子高明。以前在《陶子》一書,有過一篇類似的文章,叫《孔子之仁》,幹脆在此分享一下吧。另外還有一篇相關的,叫《孔子觀水》,買過我書並仔細讀過的,應有印象。
隻代表我彼時的觀點。感悟和認識,都是在不斷更新的。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孔子之仁》正文:
——————————
說孔子,讀書人都要拜一拜,至聖先師對吧?孔子對華人的影響很大,那麽他最大的教誨是什麽呢?
就是仁。
孔子以學禮見長,一心複興周禮,振興家國,匡扶亂世,總向老子問禮。老子卻不以為然,認為禮已經是腐朽的東西,還規勸孔子去掉“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若虛若愚,才可以有一番政治作為,並用了著名的“上善若水”來比喻。孔子聽了老子以水比喻的道德之說,也見水觀之,抽絲拔繭,整理出“仁”這麽個內核。果仁、果仁,就是仁是內核之意。果仁之外呢,其皮其表,就是禮。
這樣,孔子發展出一套仁禮說,對應老子的道德說。老子的著作叫《道德經》,那麽孔子之述《論語》,另取一名,可以叫“《仁禮經》”吧。
禮我們大概知道,就是三綱五常、君臣節義,由家推及國的一整套社會禮儀尊卑秩序。但這套秩序,如果沒有“仁”這個核心,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誰願意遵守一套空洞的說教呢?
那麽“仁”是什麽?
“仁”首先和人有關。可以說,是借鑒老子的道,放在人之身上的應用。老子之道,是可以應用於萬事萬物 的。比如稼穡之道、駕駛之道等。孔子將其獨運用於君子處世之道、賢者濟世之道、君王治世之道,就發展出這麽個“仁”。
“仁”的古體字,有個人字旁,加個“千心”,表示和人心有關,而且是和很多很多人心有關,也就是天下人心。
孔子認為,孝為仁之本。仁,來自人心內自然樸素真實的慈愛情感。“仁者愛人”。孝順父母,尊重兄長、愛護弟弟,就是在一個家庭仁的體現。出了家庭,要能推己及人。人心都是想通的,都有類似的真情實感,所以光是愛自己家人,還是不夠的,也能愛別人。因為別人,也是別的家庭的父兄姐妹,通過推己及人,你也能做到尊重、友愛。
普通人,能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就近乎於君子了。孔子認為,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已經相當“仁”了。
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小人不能“克己複禮”,而君子可以做到。所謂“克己”,就是能戰勝、控製滿足個人私欲、名利的那個小我,“複禮”,就是能恢複到言行舉止,謙恭有禮。而這兩點,小人都是做不到的。在孔子這裏,小人並不是奸滑的壞人,而是指普通的臣民百姓,隻斤斤計較、營營以求個人私欲,而不顧禮法道德秩序的普通人。小人若能“克己”、能“複禮”,那麽他就不再是小人,而是君子。如果天下人人都是君子,則“天下歸仁焉”,也就是大家都恢複到純真善良的本性,社會變得十分美好。
這就是孔子心中的理想社會。
要達到這樣的社會,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則需要一部分人先“仁”起來,社會上需要更多的君子。這些君子,就是那個時代的底層沒落貴族、知識階層,孔子教育的對象。
老子之道,上可勸喻君王,下可教化百姓。但孔子認為無論君王及百姓,都是難以改變的。他需要一個君子階層,來推動。什麽樣的人,是孔子心中理想的君子?就是求“仁”、有“仁”、好“仁”的人。孔子之道,乃為經世濟民,安邦定國,所以在他的仁禮學說裏,把“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看做是大仁,是聖人之仁,而不隻是君子之仁。
聖人之仁,不隻推己及人,而是心懷天下,匡扶社會,拯救蒼生,造福萬民。誰具有這種仁呢?他肯定了管仲。即使管仲有些不拘小節,甚至不符合君臣節義,但孔子認為他是舍小仁而成大仁,博施廣濟,讓一國臣民受惠,這是大仁了。
從孔子釋仁,可以看出他的那套由己及人、以家到國的傳幫帶關係。有了仁,那麽才知禮行禮,這套社會秩序,才真正有效。若能做到君子,那麽就可以像管仲那樣入仕,上可輔佐君王,下可教化萬民。
孔子是這麽想的,中國社會也是這麽走的。出現了儒生、科舉、官僚這套體係。他們不是真正的統治者,也不是勞動者,而是個知識階層,以心治人的管理者。
中國社會就是這麽架構起來的。
但在老子看來,這都是末法時期產物。“大道廢,有仁義”。一個沒有道德的社會,才講仁義。道德是沒那麽多功利心的,君王無為,民自化,秩序井然。人們順應道,符合道而行,知道,合於道則受益,不合於道則受損。就是這麽簡單。無論是君王還是臣民,失去這樣的悟性,不再有這樣的修為,大家各行其是,爭奪利益,背道而馳,亂了套了,才會提倡仁義。家庭裏六親不和,才會提倡孝慈。很多人做不到,才提倡,而去做者,可能敷衍其事,可能表裏不一,造成“假仁假義”,造成人們的信任危機。
總之,“仁義”,具有極強的功利性,有巨大的功利目的。連孔子自己也承認,有“為仁”的現象,就是做出有仁義的樣子。同時,孔子又承認,“守仁”是很艱難的。即使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他認為也隻能做到“三月不違仁”。所以孔子之道,真正求仁者,做到很難;而又有虛假的“為仁”之徒,看似君子,實則小人,也就是偽君子。
所以孔子之道,看似美好,實行起來,也是有很多亂象叢生。但幾千年來,也不失為一套穩定社會的秩序工具。
作為真正的修道之人,還是要走老子之道。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從一花一木、一房一瓦、一山一水中,體驗大道,不斷修習,漸近自然。
————————————————
借此機會,再自我宣傳一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亞馬遜購買此書。主要內容,是把道德經的一些思想,化在日常生活點滴之中,比較容易上手。由淺入深,相當於此類一個中級讀物。
美國地址:https://www.amazon.com/Taozi-Chinese-Taotaosan/dp/1777199115/
加拿大地址:https://www.amazon.ca/Taozi-Taotaosan/dp/1777199115
如果你想買,建議買紙書版。一冊在手,永遠的朋友。:-)
我也有一個道德經講解的頻道。雖然看得人少,不代表沒有:https://www.youtube.com/@Taotaosan
現在地址簡化了,隻要在YouTube.com/後麵,加個@taotaosan就可以了。多謝您的包容,相信我的善意,不會將您帶入地獄之門(打倒木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