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白酒之外,我小時候還經常喝一種果酒,就是橙子酒,我們當地叫廣柑酒。甜甜的,酒精濃度和葡萄酒差不多,很多小孩子都喜歡喝,當時在我們當地非常普及。我想這些小孩子和大人喜歡的不是酒,而是甜甜的味道,當時甜的飲料可以說稀缺。但後來改革開放後,這個果酒廠的生意越來越不好,沒過幾年就倒閉了。我想原因大概是各種甜的飲料選擇越來越豐富,於是喜歡喝甜飲料的人都選擇別的飲料了。而喜歡喝酒的人也不喜歡這種甜酒,於是就麵臨消費者萎縮的困境,最後隻有倒閉了。
後來高中的時候大街上有了啤酒賣,當時最普及的是散裝啤酒,三毛錢一碗。我第一次站在馬路邊上,拿起一碗啤酒一喝就喜歡上了,從此啤酒成為終身所愛,雖然當時很多人也管之叫做馬尿。就像《傳奇》唱的一樣:“隻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不經意間的第一碗啤酒就成為一生美好的回憶。上大學時我經常與我哥下圍棋,通常就是拿一塑料桶到外麵打上一桶散裝啤酒,買上點鹵菜。然後哥倆就開殺,一邊下棋,一邊喝啤酒,通常我倆打15升啤酒,最多一次我倆喝了25升啤酒。
其實我對啤酒情有獨鍾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初上大學時,有一年可能是因為吃飯不規律,我的消化係統出了問題,吃東西不消化,稍微吃點東西胃就覺得撐得慌。我平時飯量挺大,但那時也就正常飯量的30%不到就實在吃不下了。所以每頓飯都要倒掉一多半。後來暑假回家,我聽說啤酒養胃。於是就開始規律地每頓飯喝一瓶啤酒,這樣一個暑假下來,不到兩個月,我的消化係統恢複了正常功能。剛開始喝完啤酒後隻能吃一小碗粥。到暑假完了回學校前,可以喝完啤酒後再來上四,五碗。
後來剛出國時去的是新加坡。新加坡其實挺好,東西好吃不貴,但就是有一點實在不好,酒太貴。一瓶啤酒要五個多新元,當時新元與人民幣之比為1:5,頓時覺得啤酒實在太貴了。即使與美國的啤酒價格比較,也差不多是三倍,所以在新加坡的幾年很少喝酒。隻有在年節的時候才買幾瓶啤酒好好犒勞一下自己。新加坡啤酒種類不多,主要有Heineken,Tiger, Carlsberg以及中國的青島之類的。
後來來美國了,發現啤酒便宜多了,於是才又開始經常喝啤酒了。剛開始沒什麽講究,隻要是啤酒就可以,主要就是喝美國幾大啤酒廠家的啤酒:Bud, Coors,Miller,後來才開始講究喝什麽牌子的啤酒。我現在所在公司的初創者,就喜歡自己釀酒。他每年夏天會邀請我們部門的人上他家喝啤酒,我正好趕上了最後一次。我剛入職我們部門時人數才剛上兩位數,半年以後就至少增加了三倍,所以後來他就不再邀請我們部門去他家喝啤酒了。這是我第一次喝到私人釀製的啤酒,確實口感好。後來有一位朋友也自己釀啤酒,喝了這種啤酒之後,再喝外麵的啤酒就差遠了。我也曾動過心思自己釀啤酒,不過終究嫌麻煩最終還是沒能身體力行。
後來發現我們附近有個World Market,裏麵啤酒的種類不少。有歐洲各國的,也有美國各個地方的啤酒。我就開始慢慢地品嚐各種不同的啤酒,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不過每天品嚐一瓶不同風格的啤酒,也算一種不錯的體驗。後來疫情期間到附近的小鎮走走,發現有的小鎮也有自己的自釀啤酒,於是也購買了一些品嚐。現在比較喜歡幹的一件事就是到新的地方看看有沒有當地的自釀啤酒,有的話就買來嚐嚐。
這就是最近兩年在家嚐試的各種啤酒。
這是Heineken的各個城市的係列,後來再也沒見到了。
這是我們州的英倫風情小鎮當地釀造的啤酒。
現在基本上每天晚上也就小酌一瓶啤酒,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一瓶就打住了。冬天的時候喝葡萄酒多一些,不過也不多喝,一般一瓶750ml的葡萄酒差不多四,五次喝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所以人生苦短,如果酒能助興,能讓人暫時忘掉眼前愁苦,不妨一醉。一天勞作下來,晚餐來點小酒放鬆一下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減壓方式。不過借酒澆愁愁更愁,如果沉溺於愁苦而不能自拔,借酒澆愁也沒有大用,反而讓自己不能擺脫酒精的控製。所以酒可以喝,但不能讓酒控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