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西方哲學界讀不懂黑格爾?

來源: 慕容青草 2021-01-23 09:28: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094 bytes)

不久前我給出了一個西方專業哲學界讀不懂康德的例子(詳見西方哲學界讀不懂康德之一例 ),最近又遇到一個西方專業哲學界讀不懂黑格爾的例子。這裏是鏈接:https://www.academia.edu/s/823b25b8fd?source=link,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也去參與那裏的討論。這個例子比上次那個例子更震撼,因為,這裏除了作者之外,有好幾個一看就應該是所謂的黑學專家,但是明顯地,他們沒有一個人讀懂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當然,西方專業哲學界讀不懂黑格爾,康德,亞裏士多德,柏拉圖,就如同中國專業哲學界讀不懂老子,或者說全世界的專業哲學界讀不懂那幾位的哲學一樣,早已不是新聞。今天的專業哲學界甚至連尼采這位詩人的非常直白的文章都會覺得是高深莫測的哲學大典,就別提上麵那幾位相對深奧的哲人的文章了。不過,這裏我要討論的上麵那個鏈接所給出的例子有其特殊性。如果專業哲學家因為康德,亞裏士多德,柏拉圖,和老子的文章,或黑格爾的其它文章的文字難度大,邏輯比較複雜而讀不懂也就罷了,可他們在上述這個例子中表現出來的對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的誤解有其特殊性。不是說這本書的文字有多難或有多容易,而是說他們表現出來的問題還不僅僅是對文字的理解有缺陷的問題。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的文字是出了名的難懂,甚至被認為是最難懂的文章,因此如果讀者們在細節上遇到困難,或讀不懂具體的段落中的某些話,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些專業哲學家們至少應該知道黑格爾在那本書裏主要在說些什麽。這是因為黑格爾不是象我這樣為拯救世界哲學而孤軍奮戰之士,他在世時是堂堂的大學哲學教授,不但有學生去聽他的課,而且有一大堆哲學界的朋友,其中甚至包括歌德,謝林等大家,就是作為他死對頭的叔本華也與他有社會交集,因此,他就算不可能給當時讀者詳細解釋那本書的具體細節,隻要告訴他們那本書說的是什麽,那麽他的那些介紹就必然會隨著一代代的課堂教學而口口相傳,就會被記載在迄今為止已經出版的成千上萬本介紹黑格爾哲學的專著中。

即便是黑格爾這個人比較粗心而沒有考慮到讀者們可能會完全不理解他在幹什麽,隻要那些人當讀不懂那本書時問黑格爾一句,“你的那本書的出發點到底是什麽?你討論的到底是什麽內容?”,黑格爾自然會告訴他們他在《精神現象學》中是考察人的意識如何得出人們所掌握的對於整個世界和人生的各種真理,並將個人的意識看作是一個整體精神Spirit的特例,因而從對於個人的認識過程來探討文化現象這樣一個基本的思路,以及他的這本書與康德的哲學的關聯與不同等基本要點。

盡管黑格爾其實把這些都寫在了那本書中,但是由於那本書的表達方式之特殊和語言之難懂,如果他能提綱挈領地將該書的要點向當時的讀者介紹一下的,今天這個世界對該書的理解就會大不相同。

這裏的讀者如果有興趣可以去那個鏈接讀一下原文,再看一下那些黑學專家們的留言(除了我在那裏的留言之外),就會發現,他們居然直接將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的第四章中所說的主仆關係直接就用來解釋現實社會中的主仆關係並進一步上升到社會階層的對立和鬥爭的問題,而完全忽略了黑格爾那是在借用生活中主仆關係來討論自我意識的認識世界和得出真理的過程。

當然,既然黑格爾用現實生活中的主仆關係作為比喻,那就必然涉及到他對於現實生活中主仆關係之特點的觀察和理解。因此,作為一般讀者你非要說你根本不在乎他對於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討論,你隻對黑格爾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主仆關係的領悟和表達感興趣,那也無可厚非;畢竟對於任何一個作品,讀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來從中得到啟發。但是,作為一篇專門來討論《精神現象學》的文章,以及專門研究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專家們在向這個世界介紹這本書的時候,作者以及參與討論的專家們就不能完全忽略黑格爾到底在講什麽而將他用來比喻的內容作為他的主要論點來介紹。

這裏最大的要害是,當黑格爾用主仆關係來比喻自我意識的活動時,盡管會涉及到他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主仆關係的觀察和理解,但他畢竟不是在那裏對現實世界的主仆關係進行全麵的討論。換句話說,如果他要是對現實社會的主仆關係進行全麵的討論的話,那他就不會隻局限於文中所涉及到的那些非常片麵的特點。。。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將他在那裏涉及到主仆關係的話拿來作為主仆關係的一般的全麵的真理,並引申到社會階級的對立和鬥爭,那就過於偏頗了,隻能說明你根本不知道黑格爾到底在說些什麽。

回到前麵的話題,要知道黑格爾在出版《精神現象學》之後,還活了幾十年,在大學教了幾十年的書,他那個時代的人有大把機會來向他提出上述問題。因此,他有大把機會向他們做出一些關於那本書的最基本的解釋。如果當時的人沒有錯過那樣的機會的話,也就不至於出現今天的黑學專家們都不知道黑格爾在那本書中到底在幹些什麽的狀況。

因此,這裏我們可以對為什麽今天的專業哲學界會讀不懂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的原因做出一個合理的判斷:因為當時有機會向黑格爾提問的人沒有要求黑格爾對於他那本書的出發點和到底在講什麽做出提綱挈領的解釋,而黑格爾也因為覺得既然都在書中提到了,就不必專門再講了。

其實,這個現象並不僅局限於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它所反映的是存在於黑格爾的所有著作,以及康德,亞裏士多德,柏拉圖,老子等作家的所有著作的一個普遍的現象 --- ---人們在這些作家活著的時候並不稀罕去要他們解釋清楚他們的作品,而是等他們死後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對那些作者的著作進行正確的或胡亂的解釋。這裏的要害不是他們沒有機會在那些作者活著的時候問他們,而是在於那“不稀罕”這三個字。正如老子活著的時候感歎道:“我的話非常容易懂,卻沒人在乎(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而等他死後,整個世界都開始煞有介事地對老子的話進行詮釋翻譯了。

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裏有兩方麵的原因,其一是前麵提到的,在那些人活著時候其他人不稀罕來問他們,至於為什麽會是這樣我就不在這裏深入探討了;其二是那些人死後,研究那些人的文章就變得非常的稀罕了。當然這裏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那些人的文章確實有價值,對於人們的生活有指導意義,而且能讓人們通過閱讀它們得到智慧的享受。不過,這隻是對於一般人來說的基本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原因,卻不是對於在那些作者死後來研究他們的作品的專家們來說的最主要的原因。。。對於那些專家們來說,那些作品在作者死後變得特別稀罕是因為對他們來說好處大大滴,這裏指的不是從那些作品中獲取智慧的好處,而是對名聲地位和金錢來說的大大滴好處。。。。。。君不見那些作者在世時往往如老子哀怨那樣是“懷裏揣著真理的寶玉,身上卻披著破棉襖(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而他們死後,卻可讓成千上萬一代又一代的人借著對他們的作品的正確的或胡亂的解釋而名利雙收裘馬揚揚。

所以,西方專業哲學界讀不懂黑格爾,或康德,亞裏士多德,柏拉圖,老子的真正原因並不完全在於他們的文章難懂(盡管那也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更在於人類文明機製中存在著的驕傲和利益的因素;並不完全在於今天的學術界的閱讀力的不足(盡管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更在於當初的讀者們沒有稀罕地去向那些作者問個明白。

當然,真正吃虧的並不是那些死去的作者,而是用社會資源供養那些專家的社會大眾。他們原本以為他們的信任和資源的付出可以讓那些專家們為他們帶來對於經典作品的正確的解讀,帶來理解和應對現實生活的真正的智慧,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人類文明的機製中存在著很多有悖於真理和智慧的因素,而那些因素常常在操縱著社會的運作,包括對於真理和智慧的探索和介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聽起來像黑格爾用哲學來解釋人的精神現象 LOL -難得糊塗一次- 給 難得糊塗一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10:00:38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