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雜誌第三期 (三)

六、關於陳煥章其人其事

http://img.ifeng.com/res/200904/0428_585171.jpg

陳煥章 (1880~1933年),字重遠,廣東高要(今鼎湖區廣利鎮硯洲)人。光緒十八年 (1892年)邑庠生,在廣州長興裏康有為的“萬木草堂”讀書時,受學於康有為。

與梁啟超為同學,主張尊孔,推行立會昌教。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任澳門《知新報》主筆,撰文倡明孔學,主張變法維新。光緒二十八年在廣州時敏學堂任教。翌年,任學堂監督。同時在家鄉硯洲創辦潁川兩等學堂,為肇慶有府屬學堂之始。光緒二十九年中舉人,翌年中進士,朝考點內閣中書,入進士館。後申請出洋留學。光緒三十一年奉派為留美學員,先入庫克學院學習英語,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考入紐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係學習政治經濟,宣統三年(191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肇慶府第一位博士。其博士論文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陳煥章譯成中文題目為《孔門理財學》)當年即收入由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師編輯的“曆史、經濟和公共法律研究”叢生,由哥大分兩冊精裝本出版。

民國1年(1912年)返上海,在滬海寧路創“孔教會”,任總於事。民國2年出版《孔教會》雜誌,任總編輯。是年夏入京,與嚴複、梁啟超等聯名致書國會,請定孔教為國教,允許信仰自由。是年,被聘為袁世凱總統府顧問,並創孔教會於山東曲阜。民國3年,因袁世凱稱帝,返硯洲躲避。是年高要大洪水,硯洲盡成澤國,倡築硯洲基圍,並親赴香港籌款築成。民國7年,被中央學術團體推舉為全國參議會參議員,提出孔子誕辰應張燈結彩,放假慶祝的提案,獲兩院通過。是年為“迦匿奇世界和平基金會”撰寫《孔教經世法》共24卷,主張裁軍弭兵,組織世界大國政府,受世界輿論重視,此稿藏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

民國8年(1919年),在北京發起建“孔教總會”會堂。民國12年在京創立“孔教大學”,任校長。民國15年,赴東南各國傳揚孔教,民國16年應紐約世界和平聯合會邀請赴瑞士日內瓦參加世界宗教和平大會,被大會推舉為副會長。民國18年,從歐非講學返香港,設“孔教學院”,自任院長,每周親作專題講學。民國20年,應聘為宣統《高要縣誌》主編,不久因故而停頓編纂工作。民國22年10月,在香港病逝。(編輯組供稿)

 

(七)曆史人物: 

 

君士旦丁大帝

君士坦丁約於(272-334)出生在南斯拉夫的內蘇斯鎮(今日的尼什)。他父親是一位部隊的高級將領。君士坦丁在戴克裏先皇帝的宮廷所在地尼考米迪亞度過少年時期。

他是帝國的西部奧古斯都(參見四帝共治製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克羅爾的長子。

公元305年君士坦丁的父親君士坦提烏斯一世成了羅馬帝國西半部的君主。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翌年去世,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將領們意見不一,爆發內戰。戰爭一直到312年君士坦丁在羅馬附近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擊敗他的最後一個勁敵馬克森提烏斯時才告結束。在這場大決戰前,君士旦丁在夢中得到神的啟示:讓軍隊中的旗手高舉基督徒的十字旗,一定能取得勝利。

君士坦丁成了羅馬帝國西半部名正言順的統治者,君士坦丁在公元313年 頒布了米蘭敕令 允許了基督教徒信仰自由 歸還教會財產等等,對於宗教自由做了很大的貢獻。基督教第一次會議(325年)。他在會上起了積極的作用,會議通過了《尼西亞信經》結束了這場論戰,《尼西亞信經》成了正統的基督教學說。

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基督教就成為地球上最大帝國裏居支配地位的法定宗教。無論是否由於他個人的信仰 都是曆史在進步。 在但丁的神曲裏,君士坦丁是置身於天堂的。

他對基督教的認可和確立的新製度和官僚體係是後來東羅馬帝國延續一千多年的重要製度基礎,為羅馬延命1000年,這個功績可不是隨便什麽人能完成的。

顯然,君士坦丁是歐洲史上最偉大的關鍵人物之一。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朝政治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曆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王安石的詩詞文章都有大家風範,最傑出的是在為振興國家改革法度過程中,具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

”,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麵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麵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等-其中不乏超時代的建國大政。

熙寧四年(1071年),頒布改革科舉製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製,恢複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同年秋,實行太學三舍法製度。

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宋哲宗趙煦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後高氏。高太後在神宗時就強烈反對變法,聽政後立即起用司馬光為相,司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麵廢除新法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葬於江寧半山園

中國曆史上最轟轟烈烈的‘新政改革’在皇室的搖擺和誤國忠臣的攪和下而失敗-曆史沒有‘如果’,徒留千年之歎:巍巍中華第一相,為何不生帝皇家!

 

(八)社會新聞:

杭州掀起國學熱

編者按:我們推行‘木鐸雜誌’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話語壟斷,使論語能走進千家萬戶,使老百姓直接和聖人交流。無獨有偶,杭州‘公益中學’的老師,以學生為主,編寫了發揚國學的輔導教材,可喜可賀!

 “假期有空閑,不妨學國學!”如今,杭州各地掀起了學習氛圍。在杭州公益中學,老師們就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編輯了輔導材料,指導學生學習孔子的大道,並在江幹區彭埠社區成立了經典誦讀組織,沒想到立刻爆滿,第一節課堂裏擠滿了前來學習的孩子和家長。不少國學展覽、國學論壇等活動也在不斷地開展著。近日,杭州靈隱寺內,由杭州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的“讓國學走進生活”2017國學公益論壇就吸引了杭城百姓的目光。

 在杭州的街邊巷尾走一走,不少國學內容不僅畫在了宣傳牆上,還印在了一些快消品的包裝上。“讓它們成為傳播優秀國學作品的一個載體,也是助推國學走入千家萬戶的一分力量。”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中華文化促進會的幹部如是說。

“傳承和弘揚國學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杭州市政協副主席汪小玫說,今後對杭州文促會而言,也將繼續開展國學論壇、講座等活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到更多普通百姓的身邊。(通訊員)

 

(九)典故一則:杜舉-舉杯敬酒的小學問

 我們生活中很多傳統都包含著學問。很多人在和親朋好友敬酒後,會把空酒杯高舉,然後輕輕放下,或續杯或交流…有人說這是一種習慣,有人說看樣學的-其實這細微的動作是有出典的。

戰國時,晉有國喪,尚未畢,國王晉平公與掌禮樂的大夫師曠和掌內政的大夫李調一起‘飲酒奏樂’。

一姓杜蕢之內侍聞聲至。升階斟酒,令二大夫飲。又麵北自飲一杯。

晉平公奇,問之。蕢言:‘大喪未畢不樂.曠,掌禮樂卻不秉告君王,故罰一杯;調,王之股肱,不敢言君王之失,故罰一杯’;蕢也鄙,敢與知防(越俎代庖犯上之意),是以自罰一杯。王曰:‘寡人也有過,當罰’。杜蕢洗杯,斟,舉杯過頭。王曰:“如我死,勿廢此爵杯!”-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觥,謂之‘杜舉’。

 這也是‘舉杯敬酒’習俗之由-至於近代,爵杯已碎,更把意見一砍為二,納左拒右的結果,不見真知灼見,唯聞巽與之言,政風敗壞由此起.

有詩雲:‘敢與知防’有幾人?唯我彭大將軍矣,遺憾上峰不認賬,‘杜舉’不成反被累.-最後含冤而死,那是另外的故事了。(學友來稿)第三期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