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字就是“君”。最近看了部日本電影【挪威的森林】,這是一部很不錯的愛情故事片,推薦一下("Norwegian Wood",2012年在美國上映)。影片中的男主人渡邊君,他的好友木月君,還有他們共同的情人直子。看著中文翻譯字幕,聽著他們的對話,喚起我殘破的日語記憶。
那個尊稱的“君”是用在日語的語音“桑”。但這不就是我們中文裏的“生”字嗎?我們稱讀書人是書生,長者為先生 ,少年叫後生。還有張生、學生、武生、小生、老生、士官生(日文?)。因此“生”在中文的稱謂裏是一個非常中性的字。適用於尊者、長者和少者。假如士官生一詞來自日語,則它的發音也應該是“桑”。而“君”字在傳統的中文裏,隻用於非常尊貴的人,如君主和王侯以及他的家人等,當然這些個現在都絕跡了。君字也見於女子對丈夫的尊稱,反映出男尊女卑的中國曆史文明。
在日文裏,日本人對自己的家人的稱呼裏,諸如父母(喔托桑、喔卡桑)、祖父母等,都帶有這個“桑”音。可見他們自己間也不過如此隨便而已,就如我們中國人的爸爸媽媽等。那麽諸如渡邊、木月之類的稱呼,為什麽不如老張小吳這樣的稱呼,卻獨獨翻譯成遵貴的“渡邊君”和“木月君”呢?這樣翻譯即不符合字義,也跟發音無關(日文中君字念kun)。我們也沒有把日本人的父親母親翻譯成父君、母君(這個有點搞笑了)。難道說,早先的國人翻譯學者認為日本人特講究文明?或許曾接受日本人是來自“神的國度”的人麽?
現在想來,早年想出用“君”字來翻譯“桑”字的人,如果是個中國人,可真是太媚日了。建議以後就按桑字翻譯,如渡邊桑,木月桑。否則,日本人自己也消受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