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娘家行(3):故鄉的中秋夜


1. 親人團圓、中秋月圓

因為先生在今年春天回國探親過一次,用了不少假期,因此,這次探親行程他比我遲一個多星期回國,恰好是在中秋節上午到家。而我回到家的第3天,在區法院工作的弟媳婦就到南京參加江蘇省高院出差學習。不久,在市法院工作的弟弟到杭州參加浙江省高院出差學習。弟弟直到中秋節前4天才從杭州返回。終於在中秋節這天,全家團圓。

照片1-2:在親人團聚的那天中秋節飲食中,除了早晨精美的冶春茶社淮揚早點、晚上豐盛的水鮮家宴,特別引起我童年回憶的是螃蟹和菱角。中午時分,弟弟帶回來4盒新鮮活螃蟹,每盒有10隻;菱角是媽媽早晨在菜市場買的。

照片3-4:吃完中秋晚餐,全家外出散步賞月。出了居住小區的大門就是荷花池公園,一輪中秋圓月懸掛在夜空。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漆黑的夜空,八月十五的中秋月顯得格外圓亮。這皎潔的十五圓月使我想起故鄉“月亮城”的美稱。自古以來,曆代文學家和藝術家創作了許多詠頌揚州月色的詩文、書畫、和音樂歌舞。從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到陳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樓,月中歌唱滿揚州”,以及鄭板橋的“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而被前人譽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揚州人張若虛創作,他筆下的“春江”描寫的是當時故鄉南郊江濱的春。如今,位於西南部的荷花池秋月也是那麽幽美恬靜。故鄉的中秋夜,月是天上的圓,餅是地上的圓,而親人相聚是人心的圓。


2. 夜遊古運河

故鄉揚州中秋節的多種習俗是圍繞著那輪明月展開的。今年的中秋夜我和家人選擇了乘遊船欣賞中秋月和瀏覽古運河。雖然在往年探親時多次乘坐過這條線路,我們依然興趣盎然。城區段的古運河大約長13.5公裏,沿河兩岸有普哈丁墓園、吳道台宅第、盧氏鹽商住宅、何園、東關古渡等20多個曆史遺跡和古建築景點。水上旅遊線南起南門遺址公園的古碼頭,北到便益門廣場,穿過7座橫跨古運河的大橋。

照片5-6:古運河南門古碼頭以及遊船。

照片7-8:中秋夜,五彩繽紛燈光夜景伴隨著習習清風,使古運河顯得如夢如幻。

古運河水上遊覽線的七座運河橋在五彩繽紛燈光的照射下絢麗多姿,與兩岸景點交相輝映。七座運河橋由南向北依次是:渡江橋、徐凝門橋、柳葉橋、躍進橋、解放橋、便益門橋、五台山大橋。

照片9:橫跨古運河的渡江橋因紀念渡江戰役而得名。渡江橋的橋麵是雙向四車道,兩側是具有明清風格的木結構廊亭,高低錯落有致雅觀。廊亭包括中間一個四方亭和對稱分布的兩個回廊,有供行人休息的坐欄。

照片10:橫跨古運河的徐凝門因紀念唐代詩人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而得名,是一座高低肋雙曲孔橋。

照片11-12:這兩座橋中肯定沒有柳葉橋,但我現在分辨不出它們是躍進橋、解放橋、便益門橋、和五台山大橋中的哪兩座。明年回國探親時再乘遊船,對著照片和實物辨認吧:-)))。

照片13:除了橫跨古運河水麵的七座運河橋,在古運河水上遊覽線還可見到古運河的小分叉河上有一些造型獨特的小橋。

古運河兩岸有眾多的曆史遺跡和古建築,展現了運河曆史和運河文化。其中包括東關古渡、古寺廟、普哈丁墓園等。

照片14:東關古渡,那是當年隋煬帝到揚州下榻的口岸。岸邊豎立一壁浮雕,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時隋煬帝來到這裏的氣派場麵。中秋夜晚,東關古渡人流湧動,到古運河賞月的人還挺多。

照片15:古運河岸邊一座清代古寺廟,為一位清代揚州鹽商的私家寺廟。

照片16-17:普哈丁墓園,由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築古清真寺、古墓園、古典園林三部分組成。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孫普哈丁於1265-1274年(南宋時期)來揚州傳教,此墓園原是專為安葬普哈丁的,後又陸續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


3. 夜行於故鄉的街巷

古運河遊船從南門遺址公園的古碼頭到達便益門廣場就行程結束。上岸後,我們按原計劃步行回家。漫行於故鄉的大街小巷是我回國探親最喜歡做的事之一。

照片18:古運河岸邊代表揚州曾經的主要經貿(鹽業)和近代工業(揚州麥粉廠廠房舊址)的建築標記。

照片19:古運河風光帶供人休息的亭台樓閣。

>

照片20:東關城門。從城門向東關街看,人頭聳擁,中秋夜是熱鬧的。

照片21:沿著古運河岸邊的泰州路向家方向步行,走到了老城區廣陵路與泰州路的交界口時,我突然想起在其附近應該有一座教堂。弟弟說:“是的,耶穌聖心堂,就在北河下。”我依稀還記得教堂的位置,於是迫不及待地跑向它,站在鋼門外,靜靜地欣賞它好一會兒。後來,我借用先生的iPhone,伸進鋼門內,拍攝了2張照片。

照片22:耶穌聖心堂是一座建於1873年的天主教教堂,總體是哥特式建築風格,教堂的大門帶有中國建築特色。兒時,我最初不知道這座建築是教堂,因為那時它是一個工廠。之所以對這座建築印象深刻是因為它漂亮的彩色玻璃窗。後來,是爸爸悄悄地告訴我這座建築是教堂,隻是鍾樓和十字架被拆,被改為工廠。很高興,如今鍾樓和十字架又被修複。

照片23:老城區內的廣陵路曾經是故鄉的主要街道之一。這條當年市區最熱鬧繁華的街道之一如今卻顯得破落和冷清,但我依然非常喜歡它。這些年來,故鄉與年俱增的繁榮發展和變化使兒時成長和記憶中的故鄉與我漸行漸遠,而隻有在像廣陵路這樣的老城區街道才能找回更多的記憶。廣陵路也是我的先生作為揚州女婿對我故鄉最難忘的街道。他不止一次提起28年前第一次與我回揚州時在廣陵路上騎自行車的感受,非常喜歡。

照片24:位於廣陵路上的梅花書院是故鄉古老書院之一,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名為甘泉書院(又名崇雅書院),清朝雍正十二年改為梅花書院。根據相關資料介紹“明清兩代,揚州通過科舉考上進士的就有650人,其中明代245人,清代405人。梅花書院先後考中狀元4人,李春芳、王式丹、陳儼、洪瑩。清嘉慶十四年(1809),梅花書院一次送考就有4人被選中,其中洪瑩殿試第一,中了狀元。”

照片25:位於廣陵路與徐凝門大街交界處的蔣家橋餃麵店。我的女兒和女婿喜歡到這裏吃簡單的早點,價廉物美。他們認為富春茶社和冶春茶社的早點過於講究,比較複雜,有營養過剩和浪費之嫌:-)))。

照片26:位於徐凝門大街上的晚清第一園---何園(呼嘯山莊)以及南河下曆史文化街區標記。

照片27-28:從徐凝門大街右拐入南河下的一條小巷,這裏保持著老揚州住宅。裝修或維修老房屋必須使用與原來顏色等方麵相配的磚瓦。

照片29:這條巷子裏有一些古商會的建築。

照片30:這條巷子裏更多的是當年富有鹽商們的豪宅。

照片31:位於古運河與小秦淮河交叉口處的挹江門。它是自元朝至民國時期揚州城的十二座古城門之一。

照片32:快要到家時見到的現代建築與仿古建築。看到“維也納旅館”的招牌,我和先生相視一笑。我想起了那座美麗的音樂之都,雖然探訪過它兩次,我和先生計劃明年夏天再次去欣賞維也納。夜深了,故鄉的中秋夜,靜靜的。。。。。。

  



音樂《但願人長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