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的都知道publish or perish,發文章是生存的基本要求。現在這年頭,各種各樣的期刊實在太多了。特別是生物醫學方向,各種新期刊如雨後春筍。那麽有了好的成果,投稿應該去哪裏呢?老九們在一起,最喜歡爭論的就是哪個期刊容易進去,哪個期刊被大家高度認可。本文拋磚引玉,胡說八道,以博一笑。
最好的期刊,當然是CNS:Cell,Nature,Science。這些期刊,影響因子高,又有很長的曆史。他們是王者,應該沒有爭議。除了這幾個“教皇”級的以外,他們的子刊也是很牛的,如Nature Biotech,Nature Materials,Cancer Cell也影響因子非常高,而且不容易進去,並且得到廣泛認可的。發了這些期刊,個人感覺認可度和CNS正刊差的不多。有些子刊,如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Transl Med,Nature Microbiology影響因子不是那麽高,但是在該專業是唯一的子刊,影響因子也在15以上。這些子刊,在西方國家,可能認可度跟高影響因子的子刊是可以比肩的。
上述期刊都是很牛的,但是一般小民發不了。為什麽呢?這些期刊的編委,都是所謂的“專業編委”。他(她)們是全職為期刊工作的,多數是領域裏麵的大鯊魚(如院士,什麽獎得主)的學生或者博後。他(她)們本來可能是想做學術的,但是由於方方麵麵的原因沒有做教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的學術水平沒準兒還不如一個一般學校的教授。他們對科學研究發展的方向有靈敏的嗅覺,每年有自己的計劃推進這些方向的發展。這裏就有個問題了:他們跟誰討論決定下一個方向?他們決定了下一個方向後會先告訴誰?毫無疑問是他們的以前的導師和同事。這樣,一般的小民,如果不在圈子裏麵,就不容易進去了。除了方向以外,審稿也是可能有偏見的。選什麽樣的人審稿,直接決定這篇文章的命運。極端的情況下,編輯如果想收這篇文章,可能找3個投稿人的朋友或者肯定會給出友好意見的人去審。這些期刊,極其重視發最新的東西,一定要在T台上走在最前麵。我就知道有一次Nature 和Science的編輯,求著一個作者把文章發他們那兒去,為的就是要做leading-trend。因為他們太強調“新”,常常有不靠譜的東西發表,比如韓春雨同學的Nature Biotech,還有很多大牛的文章。有時候為了新,為了酷,一定要跟流行,老太太穿三點式上T台走秀也常常發生。(個人偏見:Cell最喜歡幹這種事。)
除了以上CNS等“皇家期刊”,還有很多行業協會的會刊,影響因子在10左右的。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有高影響力的”的期刊的門檻了。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的係統,大家看其他專業自己不懂的東西,往往看一下這個期刊的影響因子,如果大於10,那肯定不會是垃圾,放心看就是了。這些期刊的編委,一般都是教授。當教授的,當然沒有時間像經營自己的公司一樣去經營這個期刊,所以他們不怎麽重視“我這個期刊今年的品牌是什麽”。相反的,他們對今年發什麽文章心裏沒譜:作者投過來什麽文章多,他們就收什麽(當然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因此如果一般小民不知道今年的leading trend 是啥,或者不屑於追新(星?),在一個化石級別的方向上深挖出一塊還算有點用石頭來,這些僅次於CNS及其子刊的行業翹楚期刊還是發得了的。這些期刊,編輯往往包括大鯊魚和一般資深教授。這些期刊可能對平民百姓稍微容易一些。
除了上述行業頂刊以外,還有一些影響因子5左右的所謂很紮實的(solid)期刊,如JBC,Bioinformatics,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immunology,Genetics等等。這些期刊往往是某個行業受大家關注很多的期刊,有的還有百年曆史。能在這些上麵發文章,雖然不能保證肯定有飯吃,基本上也算在領域裏麵立足了。這些期刊,應該文章質量過硬就上的去,不需要是大佬或者他們的圈子裏麵的人。
影響因子小於5的,就不好說了。有的期刊,影響因子非常低,但是也是很牛的,不容易進去的。比方說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是一個有50年曆史的老刊,但是老是喜歡發一些極為艱深的理論,搞得大家看不懂沒法引用,所以影響因子還不到2。這樣的期刊本來在領域裏麵還有一席之地的,但是後來有人搞出來一個叫Open Access的東東,把整個學術出版圈子帶到溝裏去了。於是這些影響因子低於5的傳統牛刊,大概都不好生存,淪為末流(或幹脆關門大吉)是遲早的事。
好了,我們來講講Open Access這個怪獸。以前下載文章都是要交錢的,還很貴呢。咱中國以前窮的時候,有些正規的科研院所都沒錢以學校的名義買版權,而是找一個人的名字去買(然後大家都用這個人的賬號),就便宜多了。各種盜版,如俄羅斯的Sci-Hub,就一個人下了之後“造福全人類”,直接給大家免費下載。後來發生了哈佛大學的Aaron Swartz惡意下載事件,導致法律糾紛以至於當事人在宣判前自殺。於是大家覺得科學研究的成果應該是公開的,不應該搞得窮人(或窮國家)看不起論文。一堆有理想的大佬搞出來一個期刊係列,叫“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免費下載。運營期刊是要錢的,錢從哪兒來呢?大佬們說,不能我們出啊,那就讓作者出吧。這個模式下,寫文章的人出錢,支持期刊的運營。如果寫文章的人來自非洲(或者確實沒有經費),那麽根據規定減免。這樣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免費看文章了。Open Access有個好處就是引用會高一些,因為讀者不交錢下載方便,自然引用也就方便了。我知道的PLoS係列當時有名的一篇文章就是人類基因組測序的Vender Genome在PLoS Biology上發表。
本來Open Access是好事情,但是大佬們順便又幹了一件事情:搞了一個叫PLoS ONE的期刊。大佬們覺得CNS這些雖然自己可以掌控,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有個期刊,不讓審稿人刁難,隻要是正確的就簡簡單單直接發表該多好啊。於是他們在PLoS係列中整出來這個PLoS ONE。結果也不知道是他們計劃中的,PLoS ONE成了大金庫,賺的錢遠遠高於運營的成本。算一算:每一篇文章一兩千美元(記不清當年多少了),一年發2萬篇,就是幾千萬了。由於Open的好引用,加上大佬們的高質量文章被CNS拒了的就直接去,PLoS這個地攤級別的新“學術小販”的影響因子一度高過百年老店JBC。(打假大師方舟子讀博多年,最好的文章就是JBC哦!)於是更多人投稿PLoS ONE,他們一下子就盆滿缽滿了。
這下可搞出商機來了。Nature不高興了:我們是皇家,怎麽能讓你們賺錢?!於是推出Scientific Reports,和PLoS ONE搶生意。其他各出版社有樣學樣,紛紛推出自己的“姐妹刊”。辦一個新的Open Access的期刊幾乎沒有任何成本,於是成百上千的這樣的期刊湧現,但是都沒有Nature旗下的SR賺錢多。後來CNS皇族又覺得低端的影響因子3-4的地盤不夠大,要在影響因子10左右的地方圈錢,於是Nature推出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推出Cell Reports,Science推出Science Advance。收的發表費用大約5000美元以上。這些期刊,由於有皇家期刊的稿源,影響因子一下子就上了10左右。CNS的名字好,又有高影響因子,很多作者是趨之若鶩。食髓知味,CNS在“高端”收費期刊的路上狂奔。最近Cell出版社一下子推出很多強製Open的雜誌,收費基本上都在5000美元這個級別上,其中兩個要9000美元,簡直就是搶錢。
這下子傳統專業期刊不好受了,影響因子一路下跌,很多不強製Open Access的都跌到10以下 了。那麽這些新貴們的影響力(reputation)怎麽樣呢?我個人認為它們不如那些以前正規的傳統期刊,比如Journal Neuroscience,Genome Research,Genetics等。我有精心打造的好文章,肯定先投傳統的,進不去再試Nature Communications。但是不同的人的想法不一樣。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回中國去找工作,肯定是影響因子為王了。而且畢竟名字裏麵有CNS,外行聽上去也很好聽。(所以大家不要跟著我走!)
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崛起了。有幾個中國的期刊影響因子都出人意料的高,如Science Bulletin, Cell Research,都超過10了。這些期刊我不懂,不敢妄議;但是在西方圈子裏麵,它們的聲望還有待大家接受。我知道在美國有人發Cell Research沒有過終生教職評審的(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如果是在西方有名的10分的其他期刊,可能會認可度好一些。
中國人一旦搞明白了係統,就會把它用到極致。在低端,仿造PLoS ONE,中國人搞出了兩個收費期刊係列:一個叫MDPI,一個叫Frontiers(Frontiers好像不是中國人創辦的,但是現在很多編輯都是中國人。)這兩個係列辦了無數的灌水期刊,文章質量慘不忍睹,但是很多影響因子比5高。這是什麽回事呢?說實話我也看不懂,這裏僅僅是一個猜測:中國係統裏麵很多拉幫結派互相引用的,常常是無關的文章也“刷引用”。(因此出現曲阜師範數學係引用數超過清華複旦的笑話。)MDPI的灌水雜誌,有中國人刷,就能保證影響因子。相反的,JBC,J Neuroscience這些嚴肅期刊,中國人進不去,影響因子就不能保證了。這些中國人控製的水刊,我個人認為,即便影響因子超過傳統期刊,其水平也差了一大截。大家千萬不要貪圖它們的影響因子,把自己正兒八經的文章投過去。當然如果你就是要灌水(如本科生畢業設計),那能發的地方多得是,PLoS ONE,SR,MDPI或Frontiers 其實都無所謂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