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裏做事,需不需要有比較強硬的時候?特別是senior一點的,如果同事或上級提出意見建議,想讓你按他/她的想法做,而你不太同意,你會怎麽辦、怎麽說?
這是一個有關how to be assertive的問題。
十幾位在北美職場打拚多年的老將——在本文的最後章節,我會向他/她們一一致謝,現在且讓我籠統地尊稱他/她們為老師——分享了TA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做法,或與之相關的經驗及教訓。
大部分老師認為,be assertive是必須的,是職場生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每天都可能碰到各種各樣的局麵,需要你去解釋、說服或say no。如果別人一說不同意見,你就改變主意或立場,對構建你的professional image十分不利,難以贏得尊重,也無益於日後開展工作(提醒:老師們基本上是各個公司裏的中、高級職員或管理者,更需建立威信)。一位老師同時指出:“as a prefessional, everyone needs to spend portion of time to think of selling himself or herself or his or her projects to management using layman language.” 有位老師說,assertiveness不但在工作中需要,TA在生活中也一以貫之,就像另一位老師說的,“Be a nice person, but never a pushover.”
其中一位老師分享道:“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形象。不能讓人輕易地看扁,(到了一定位置)不能輕易地向同事道歉(很容易被斷章取義)。就算做錯了,也要擺事實,要讓人覺得你錯得有道理。做事情要窮打猛追,不能輕易放手。要有主見,不能輕易讓別人的意見所左右”。TA曾經因為一個錯誤導致損失,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在董事會上道歉。結果被停職了一段時間。他的老板後來跟他說,大家一看你都道歉了,那說明責任肯定是你的。這位老板其實犯了一個更大的錯,造成更大的損失,但他“一個字的道歉都沒有,反而不厭其煩地解釋這個決定的合理性。說到最後,大家都覺得如果別人處在他的位置,也會做一樣的決定。就算有人會後想通了,覺得根本不是這麽回事,等到了一個月以後的下一次董事會,大家根本都懶得再提了。這事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另一位老師被老板要求要更有主見,因為同事一不同意,TA就改了主意。TA是覺得同事的意見挺好的,但老板其實更喜歡TA的想法,所以質問TA,你到底有沒有自己的主見?這位老師也曾碰到下屬在TA分配任務時,問能不能換一個?“這時候最簡單的就是no. 如果yes, 以後你就別想管他了。”
還有一位老師,年輕又聰明漂亮的美國下屬一開始對TA不服,有抵觸情緒,曾直言不諱地說TA英語不夠好。TA當時是這樣頂回去的:“我同意, 沒折, 我十四才開始學英語。哎,如果你想學漢語, 我可以教你啊。希望你的漢語比我的英語好。”
有三位老師提到角色或場合的不同,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應有區別。一位老師認為,“位置比較獨立的,可以更積極一點,位置如果還有不少其他做相同、類似工作的同事,千萬要隨大流,不能表現得超出別人太多。”另一位老師則說,在日常兩個人的交流中更需隨和,在多人的正式場合比如開會的時候則可以多些決斷;“高級別的人比低級別的人在前者情況更需要隨和,而低級別者在後者情況更需要隨和。”還有一位老師特別提醒:“ assertiveness 比較需要經驗,才能拿捏適度。我會建議大家多觀察,在公司裏比較受尊重的人是怎麽做的?看一些高手出招,更能體會到怎樣才是適度而有效。”
與大部分老師的態度稍稍不同,有兩位老師認為,通常情況下,你不必太過較真。一位老師的工作技術性強,結果非黑即白,很容易判斷出對錯。所以TA說,就按他(別人)說的做好了,等撞到了南牆,他自會回頭。另一位老師則引用“關係 > 印象 > 貢獻”的不等式,認為有時在公司裏,特別是大公司裏,誰對誰錯、誰的方案最有效、做出的貢獻會最大,其實沒那麽重要——who cares?有時候老板拋出一個看起來愚不可及的東西,其實也許他有幕後考量卻並不想讓你知道。例如, 老板希望保留一定數量的員工, 這個打算是不會直說的, 最多點一下: We need keep everyone busy。基本上,決定權在誰手裏,誰說了算(但上級的意見應予尊重);如果你顯示出更強的能力,別人想對你aggressive也不容易;人有的時候太在意ego了,需要自控。即使要be assertive,也是為了達到一個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決不是feed ego。
雖然老師們的意見稍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基本公認的,那就是be assertive不是be aggressive,defensive or stub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