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對技術是尊重還是不尊重?一步步走VS跨越式發展

來源: 五星紅旗永不落 2017-10-22 12:41: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54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五星紅旗永不落 ] 在 2017-10-22 13:06:0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步步走VS跨越式發展


就競爭而言,你去跟西方國家,在某個很狹窄的領域,去競爭他們已經做了幾十年的東西,你做的東西當然沒有別人的有競爭力,對不對?

還有,許多產品,是市場需求產生的。一個再厲害的創新,創新出來根本就沒有市場需求,無法變現的創新,是糟糕的創新。無法超越對手的創新,也是糟糕的創新,因為對手永遠領先你一步。當你好不容易,搞出了對手昨天或者前天的水平的時候,抬頭一看,哇,你的對手早就move on了。

這個時候,創新,隻能是以一個參照物為標杆,跨越式發展,而非線性的。還有,就是降低創新的成本。對於別人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要麽想辦法抄襲,要麽想辦法去買,要麽想辦法創造比別人還要好的。


大家都知道,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而引發工業革命。為啥呢?瓦特從小對蒸汽很著迷。這是典型的腦子不拐彎的工科男思維,隻看局部,而忽略全景。

瓦特與熱水壺的故事,從小對蒸汽很感興趣。但是,我們所知道的瓦特與蒸汽機的故事,就說到這,就結束了。

我來說說,我們從來不講的,瓦特與蒸汽機的那部分故事:

瓦特他爹,是一個幹了一輩子的高級船廠技工。瓦特小時候一段時間裏,不是去學校,而是在家裏上學的。既然是在家上學,那他學習的東西,就會特別的雜,也就是知識雜食類。他對文學不感興趣,但是,對動手製作,特別的感興趣。

成年後,動手能力極強的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樂器製作。為啥是學樂器?市場需求啊,笨蛋!肯定是那個時候,樂器賣的特好。但是呢,瓦特的心思,一直在蒸汽機技術上。他做過尺子,航海用的六分儀,航海用的平行尺,望遠鏡(也跟航海有關係)等等小工具。

1759年還曾經跟當時亞當斯密教授,也就是後來寫《國富論》的那個亞當斯密,成為朋友。牛X的人,到哪兒,都能遇到牛X的人,對吧?之後,瓦特的朋友告訴他關於蒸汽動力的利用。注意,瓦特之前僅僅是對蒸汽技術感興趣,而對具體應用,沒有想很多。也就是說,是個技術宅。瓦特接觸到了紐科門蒸汽機的模型(Newcomen atmospheric engine)。後來通過維修學校裏蒸汽機的模型,他提出了自己的改進方案,也就是他有了自己的圖紙。


但是,他也僅僅完成了,從興趣,到想法,再到了他擁有了自己的蒸汽機設計圖紙,距離變成實物,還差遙遠而且漫長的“最後一公裏”:

盡管有人資助他的工作,資金依然不夠將他的圖紙,變成實物的。阻礙他的主要問題,英國能夠製造出瓦特所需要精度的鐵器零部件,卻非常難於獲取!而資助他的鐵器公司老板,獲得了瓦特蒸汽機圖紙的專利,是一個造大炮的,這個時候也破產了。

倒黴的瓦特,隻能在這個時候暫時把蒸汽機放一邊,先想辦法謀生再說。因為他畢竟也得活著,是不是?


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是,那個造大炮的公司破產後,瓦特的蒸汽機專利,被另一家工廠主,馬修·博爾頓(Matthew Boulton)所購買到。


這個博爾頓,是一個富二代。1759年,正當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跟亞當斯密談天說地的時候,接管了家族工廠。這個博爾頓本身是個富二代,而且還跟一個富有的遠房表妹結婚。婚後這個遠房表妹生了三個孩子,都沒能養活,自己就死了。博爾頓馬上又娶了亡妻的妹妹安娜,女方家族不幹了,認為博爾頓是圖財。兩個家族懟起來,最後女方家族掌權人死去而告終。女方家族巨額財產,到了博爾頓現在妻子安娜那裏。

這個時候,博爾頓除了繼承自己老爹的財富,以及在此之前,他在兩任婚姻,所獲得的巨額財富。他的場子開始急速擴張。博爾頓是一個對藝術有相當天分的人,他的工廠,主要生產中高檔的銀製裝飾工藝品,以及中低端的,銅製裝飾工藝品。他的產品精美,設計時尚。並且獲得了,用今天的話說,給著名的大廠商代工的訂單,像是紀念牌匾,多彩寶石浮雕,浮雕陶器。

在業務迅速擴張背景下,博爾頓碰到了一個問題:他家的工廠,是用水力驅動,工廠動力是低效的。因此,他一直在尋找更高效的工廠動力來源。這個時候,他開始接觸到當時還是前沿科技的“蒸汽機”。非常偶然的機會,收購了那家製造大炮後來倒閉的鐵器廠,而知道了詹姆斯.瓦特這個人。

然後兩人開始通信,1768年兩人初次見麵。麵對一個業務急速擴張的富二代工廠主,錢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很快,瓦特就搞出了博爾頓想要的蒸汽機。

而已經玩了9年工廠的博爾頓,非常敏銳的察覺到,蒸汽機對於工廠動力革命性的提升。既然我家的工廠特別需要這個,那麽英國當時其他那麽多的工廠,也一定特別需要這個東西。

你不得不說,一個富二代的眼光,確實與普通人還是有點區別的。

這個時候,博爾特把興趣,開始投入到了蒸汽機,與工廠動力上頭去了。也就是說,一個懂技術,一個懂市場,他們共同都對一個革命性的東西,有濃厚的興趣。瓦特是通過博爾頓的渠道,獲得在當時,精度最高的鐵器。將其應用到自己的蒸汽機上,而瓦特與博爾頓共同改良設計的蒸汽機,解決了博爾頓自己家工廠動力的瓶頸。

你以為,瓦特的蒸汽機,到這裏就結束了? NO,NO,NO! 故事到這裏,還隻是一個小有成就的製造商,與一個發明家組隊而已。

這個時候,他們兩人開始給其他蒸汽機生產,提供設計與技術谘詢。之後,是博爾頓說服瓦特,將蒸汽機往紡織行業應用,去進行修改。也就讓蒸汽機擁有了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一項創造發明的商業應用前景的評估與預判,必須是,也隻能是來自一個商人,工廠主才能提供了的。因為隻有商人,才有足夠的市場敏銳性。

而紡織業的產品是啥?需求量非常大的消費品,對不對?當英國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時候,英國的紡織業是不是在急速擴張?也就是說,博爾頓他自家的工廠,在擴張的同時,工廠主看到了雖然與他所生產產品不是同一類產品,但是規模龐大許多的,英國當時的紡織業。


1776年,瓦特與博爾頓兩人,去了英格蘭西南角的康沃爾郡。這個康沃爾郡,從公元前21世紀,青銅時代早期,就有采礦活動。而在瓦特/博爾頓所生活的時代,康沃爾郡的礦主麵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壓低采礦業的成本,就成了所有礦主,抓破腦袋都想要的答案。采礦,我們都知道,是要抽地下水的。早在1714年,康沃爾郡就有了最早期的用來抽水的燒煤蒸汽機,Newcomen engines。

但是,煤炭使用成本非常之高。而且自從1714年首次出現在康沃爾郡,之後幾乎沒有什麽改進。而到了18世紀中期,這裏由於采礦業繁榮,競爭激烈,不少工程師與發明家,跑去這裏改進與改良抽水蒸汽機。瓦特與博爾頓,隻是眾多發明淘金客裏的一員罷了。在這裏,瓦特的蒸汽機,才真正的獲得認可。因為采掘業對動力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又是燒煤,成本控製又至關重要。

12年以後,到了1780,瓦特與博爾頓的蒸汽機,已經足夠成熟了。他麽又遇到了一個全新的問題,設計圖紙的複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你能夠設計並且製造優秀的蒸汽機,但是設計圖紙拷貝卻極為困難。而在1778年的時候,一個前英國退役上校軍人,也是一個發明家,經營過6年的玻璃製品製造,這個時候與瓦特和博爾頓成為朋友。聽說瓦特在設計圖紙複製上遇到的困難,是他將精力放在了研發圖紙複製的專利發明上。

 


換言之,不是技術專利問題,或者不尊重隻是產權,而是必須存在某種形式的技術專利交易市場!你隻有通過技術專利市場,才能將技術專利轉移到需要這個專利的人的手中。誰需要誰就出錢買嘛,這個好理解吧?那麽什麽樣的人需要專利技術?生產各種產品的廠商,需要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專利技術。
這些專利技術,要能轉化成為產品。而且,專利是要能夠得到保護的。

中國的網絡文學,何以如此發達?因為有大量的電影電視劇,動漫,通過IP交易市場,購買這些熱門網文作為他們產品的原型。以大幅減少投資製作電影、電視劇、動漫的試錯成本。你拍一部電視劇,賣了1000萬,聽起來很多。可製作成本是1個億,你才賣1000萬,那你可不是虧出血了嗎?你買下一個熱門網文的IP,投資1個億,撐死了虧損也就虧個2000萬。至少要比最大有可能是虧損9000萬,要好的多,是不是? 很大的限度的減少了投資方試錯的成本。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西方有著非常發達而且成熟的書籍出版產業,根本就沒有網絡文學的生存空間,更不存在網絡文學產業。美國能做的,也頂多是將書籍電子化,或者說數字化,放在網絡上,然後就沒有了。

 

 

同樣的,通過在專利交易市場,購買技術專利,或者拿到授權,減少你自己去研發過程當中,試錯的成本。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矛盾是啥?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物質需求拉動物質的供給,當物質生活大幅提升,必然產生文化需求,從而推動文化供給。當文化生活大幅上升,又促進物質需求的上升,再拉動物質的供給。即 “物質”<==>“文化”,“需求”<==>“供給”。文化產品的生產,也需要大量物質的工具,不是嗎?


中國在很長時間裏,技術是外來的,或者說是“外部技術輸入型發展模式”,因此本土原創發明循環一直沒有起來,更別談市場化,有什麽很極為火爆的技術專利交易市場。否則,你看一下最近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熱門網絡小說抄襲的官司,就知道:凡是本土原創的產品,一旦市場化,能夠被放到市場上去交易,而且交易市場非常活躍,這個時候,原創者對於抄襲的容忍就變得非常低了,就必然會產生產權保護。中國的文化產品,都不是外來的,因此,就有一個本土原創循環。外來文化很難在中國本土市場上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

以前,你搞些文學創作,大家都餓肚子的時代,整本書被別人抄襲去,都也隻能是算了。當有人搞文字創作,辛辛苦苦寫了2億字,賣出了500萬的版權。這個時候你再抄他的試試看?然後,這個作者,1年能夠出一部,賣出1千萬的版權的小說,這個時候你再抄襲他試試看?

 

你抄別人的技術,抄襲別人的設計圖紙,是抄襲。你抄別人的小說,橋段,人設,主要場景,標誌性的故事情節,那也是抄襲。


英國的工業革命,雖然也有外來輸入,但是,是由外來輸入積累以後,本土原創發明創造,所以說,英國的工業革命是非常獨特的。美國的工業化路徑,也是非常獨特的,也有很多的外來輸入,然後才走上本土原創發明。

中國目前還是處在外來技術輸入,推動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基本上還是以技術抄襲為主。我們做不出來的,就抄外國人的,抄不到外國的方可抄,那就自己人抄自己人的。萬變不離其宗的前提是:這玩意必須有市場。凡是沒有市場的,也不會有人去抄。

20多年前,金庸等港台作家的文學作品,在中國大陸也遭到嚴重的抄襲。最糟糕的時候,是整本書整本書的盜版。比糟糕更糟糕的是,掛羊頭賣狗肉。而今天,你要試圖去抄襲一個熱門網絡作家作品的,哪怕一小部分,你恐怕會有麻煩。

如何解釋這個現象,隻有一個答案:中國是技術外來輸入型,但不是文化外來輸入型。因為文化輸入無法推動現代化進程,而技術輸入能夠推動現代化進程。以及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對於外來文化,基本上是抱著淺嚐即止的心態。

 

就文化產品而言,好萊塢厲害不厲害?厲害,打遍全球無敵手,對吧?你好萊塢來一個中式古裝劇我看看?你給我弄一個關於道家修仙題材,狐妖修仙故事大電影我看看?不要說西方好萊塢傻眼,就連中國周邊,與中國文化相近的日本韓國,都要傻眼。


中國的工業化,即是獨特的,也是符合其他國家工業化規律的。隻是說,現在那些搞基礎科研的,他們與市場脫節的非常厲害。

自己搞出來一個東西,但是由於自身遠離市場,對自己所搞的東西的市場現狀,都搞不清,更別提市場前景了。而且他們還處在“我不懂,我也不去找個懂行的去問問”的,這樣一種“前商業意識啟蒙時代”。

所以說,搞科研的,搞創新的,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商業啟蒙。在創造發明者,與商人之間,作為一種中介溝通者,能夠熟練掌握技術語言,與商業語言的人才。我們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就是一種“我能聽懂,看懂你所說,你所寫的每一個字。但是,連在一起,我就完全不知道你要說什麽”。

當習慣了外部技術輸入,就不可避免的產生路徑依賴。當一旦人家不給你技術轉讓,開始收錢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開始變得唧歪了。當人家連收錢都不給你,也牢牢保護著,不給你抄襲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不可避免的更加唧歪了。

先建立起中國本土原創發明,與市場應用的循環,再來談建立活躍的市場交易,再來談技術研發。否則,就老老實實的抄襲,或者花錢買人家的東西。對於技術的不尊重,事實上是技術持有者,沒有把技術賣出應有的價錢去。

所有跟帖: 

主要是進入的門檻高低不一樣,現代的技術創新比文學創作高多了,能參與的人太少,政治能量不夠推動製度完善 -Twinlight- 給 Twinlight 發送悄悄話 Twinlight 的博客首頁 (1790 bytes) () 10/22/2017 postreply 17:24:43

基礎科學研發,是需要天量的投入的。現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歐洲大陸普魯士模式的國家主導,一種是英美的市場主導 -五星紅旗永不落- 給 五星紅旗永不落 發送悄悄話 五星紅旗永不落 的博客首頁 (3948 bytes) () 10/22/2017 postreply 20:25:10

拋售一些科研成果,不會有什麽反應,因為對於中國普通民眾而言太高深了,開發成本也高,不會做也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Twinlight- 給 Twinlight 發送悄悄話 Twinlight 的博客首頁 (221 bytes) () 10/23/2017 postreply 02:32:37

技術專利交易,怎麽可能是普通民眾去買呢?一定是企業,做工廠的才會有需求,才會去購買的,對吧? -五星紅旗永不落- 給 五星紅旗永不落 發送悄悄話 五星紅旗永不落 的博客首頁 (2544 bytes) () 10/23/2017 postreply 05:44: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