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科學研發,是需要天量的投入的。現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歐洲大陸普魯士模式的國家主導,一種是英美的市場主導

來源: 五星紅旗永不落 2017-10-22 20:25: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48 bytes)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動用國家力量,去發展文學創作的。我估計,也就宋朝的時候會這麽幹。

 

文學創作,隻能依靠市場。就拿20世紀,港台的三位著名的“通俗流行文學”創作者,金庸、古龍、瓊瑤三人來分析一下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生人,1950年代開始創作。古龍(原名熊耀華),1938年生人,1960年代開始創作。瓊瑤(本名陳喆),,1938年生人,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開始創作。

他們三人的起步,都是1950、1960年代。而這個時候,恰好是港台經濟起飛的時代。市場迅速擴大,在競爭條件下,所產生優秀的通俗流行文學創作者,自然能夠在市場當中吃飽飯。金古瓊三人的作品,進入中國大陸的時間,恰恰是由於市場被摧毀以後,沒有需求也就沒有文化供給。1980、1990年代,中國毫無疑問,是一片文化荒漠,對吧?

 

但是,工業化與現代化,就有意思了。就基礎研究而言,一種是你可以走英美模式,就是市場拉動嘛,或者靠國家采購也是需求拉動供給,對吧?還有一種,就是國家投錢,推動供給。通過推動供給,去創造需求。

混合製,就是國家投入一部分,另一部分依靠市場規律,國家力量去扶持,去鼓勵,但不是直接投錢創造供給。

 

蘇聯模式事實上是脫胎於19世紀末的普魯士模式。就是依靠一幫容克地主,搞國家資本主義(注意,不是國有)。希特勒上台之前,口口聲聲說要顛覆性革命。上台後,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原因就是德國容克地主們,同時又是世代壟斷軍政要職。槍杆子在容克地主手裏,你動一下試試看?

 

但是,在沙俄時代,不存在長期時代壟斷軍政要職的普魯士容克地主階層。因此,蘇聯革命,能夠很輕鬆的把沙俄貴族一起割掉。

而在中國,也不存在長期時代壟斷槍杆子的地主階層,中國革命,把地主革命掉,也是很輕鬆的事情。

 

與普魯士模式最相近的,反倒是美國在亞洲,從一個封建農耕國家,一手扶持起來的韓國。韓國經濟由幾大財閥壟斷,是非常類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隻是這幫財閥,並不控製韓國的槍杆子,但是是控製韓國錢袋子的。國家一方麵,需要依靠這些大財閥的力量,否則根本就辦不了事。另一方麵,又是要幹涉,甚至是打壓。

 

就基礎研究而言,隻能是依靠這些國家資本集團力量去搞。

 

中國非常有意思,國家力量是占主導地位的,而且有相當龐大的國有企業,也就是所有權是國家,控製權在執政黨手中的大企業與特大企業。

因此,中國的基礎科研,除了國家力量投入之外,還可以選擇市場供求規律,產生出一種混合發展模式。在首先滿足國家需求之外,通過觀察市場需求變化,來調整基礎科研的供給。這就會成為一個非常有趣的模式了。

通過搭建比較完善,而且活躍的專利交易市場,向市場上拋售一些科研成果,看看會產生什麽樣的反應。賣專利賣出去的錢,交易市場抽一個固定的比例,科研機構抽一個固定比例,剩下來的,就是專利持有者。按照明規則來(當然,這樣確實非常理想化),明碼標價一些可以在市場上買賣的專利,所獲得的分成的比例。

 

我再看你在科研階段,搞個剽竊試試看?

所有跟帖: 

拋售一些科研成果,不會有什麽反應,因為對於中國普通民眾而言太高深了,開發成本也高,不會做也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Twinlight- 給 Twinlight 發送悄悄話 Twinlight 的博客首頁 (221 bytes) () 10/23/2017 postreply 02:32:37

技術專利交易,怎麽可能是普通民眾去買呢?一定是企業,做工廠的才會有需求,才會去購買的,對吧? -五星紅旗永不落- 給 五星紅旗永不落 發送悄悄話 五星紅旗永不落 的博客首頁 (2544 bytes) () 10/23/2017 postreply 05:44: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