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歐美車與集體訴訟
潤濤閻
2-21-2010
(一)豐田麵臨的難題與結局
在英文網站,這些天來都有不少為豐田說情的美國人,但今天那些人大都立刻住嘴了,因為今天的新聞報道驚呆了這些人。
下麵我把英文原文貼在這裏,新聞的震撼地方在於:美國國會專門委員會的調查發現:豐田“換腳墊、加鐵片”的理論根據來源如何荒唐。打從2001年有人告訴豐田:豐田車有自己突然加速的毛病,到2010年,豐田從來沒有對2600多輛突然加速的車拆開研究過其中的一輛!
這就麻煩了。
用不著律師,也不需要專業人才,就是賣大白菜的老農都明白這個道理。一老農賣了100畝地的白菜,其中有2600買主抱怨說他們的白菜爛了。這個老農理應看看這2600棵白菜到底是怎麽爛的。可是這個老農沒看其中的一棵白菜,而是請其他菜農研究沒爛的白菜到底為何會爛。得出的結論是:白菜根上有土。可事實上,那些爛的白菜是因為裏邊有蟲子!
您說這不是玩人嗎?
國會議員便提出,豐田隱瞞了實情,並提出豐田這麽做有刑事犯罪嫌疑。
正常的做法是:把那2600輛有過毛病的車召回,起碼召回到當地最近的敵勒,逐一拆開裏邊有關的零部件,比如油門踏板裏邊的磨損程度,電動油門的狀態,刹車係統的靈敏度。然後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研究,找到突然加速的原因。可豐田連2600輛車裏的一輛都沒拆開研究,便得出“換腳墊、加鐵片”的召回決定,非但如此,還信誓旦旦地說,加上鐵片後再也不會出突然加速的問題了。
現在的問題就出來了:豐田是怎麽知道加鐵片就能解決突然加速的問題的。那2600輛車一輛都沒拆開研究分析,怎麽就知道是油門踏板出來問題呢?那些出過毛病的油門踏板磨損了多少?為何磨損了,就沒有連續發生突然加速的毛病?2600多輛車都沒有連續出現突然加速的毛病,表明那不是踏板磨損的問題。
如果美國司法調查最後發現豐田這次召回的真正目的是修電腦程序,那麽,加鐵片就是虛晃一槍,這可就是欺騙了。
欺騙了那麽多忠誠於豐田的客戶,數百萬人排隊去敵勒加鐵片。要知道,別說客戶了,就是豐田敵勒的工作人員很多都是虔誠的教徒,他們不喜歡欺騙,也不喜歡被欺騙。
更重要的是:到底是哪一級決定在不拆開2600輛有過毛病的車後就決定問題出在腳墊、油門踏板上了呢?如果豐田先生本人並不知道這個秘密,那對豐田的打擊不是致命的。比如,技術部門的頭頭背著豐田總部下令這麽幹的,那豐田總裁的威信受影響很小。這就好比三鹿,當時大家都想知道三鹿總裁知道不知道三聚氰胺的事。如果不知道,隻是下麵的人隱瞞了實情,那麽,三鹿就倒不了。可後來發現,三鹿集團收到醫院的揭發信後立刻交給了總裁,總裁想方設法減少公司的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而拖延了下來。這就導致三鹿的結局以及總裁無期徒刑的法律判決。
我們不知道豐田的內幕,對美國如何處理豐田的案子,要看豐田到底隱瞞了多少實情,以及在哪一階層隱瞞的。
Stupak, who leads the investigative panel of the House Energy and Commerce Committee, said he would ask Toyota executives about potential electronic problems and complaints of sudden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In his letter to Lentz, Stupak wrote that the committee's "preliminary assessment is that Toyota resis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electronic defects could cause safety concerns, relied on a flawed engineering report, and made misleading public statements concerning the adequacy of recent recalls to address the risk of sudden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Stupak said the documents show the sole report produced by Toyota on the acceleration issue purported to test and analyze potential electronic causes. The report, by consulting firm Exponent Inc., "was initiated just two months ago and appears to have serious flaws," Stupak wrote.
He said experts interviewed by the committee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port used an extremely small sample that would not 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One of the primary authors of the Exponent report said they did not examine any vehicles or components that had the unintended accelerations.
When owners complained about unwanted acceleration, Stupak said Toyota representatives "commonly responded ... by concluding that the events the consumer described could not have happened." Stupak also accused Lentz of misleading the public in television interviews in which he said Toyota studied the problem and the cause was the sticky pedals and floor mats.
(二)日本車與歐美車的比較
很多人對我的上一篇文章耿耿於懷,他們的關鍵問題沒有搞懂車子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不是一回事。一說安全性差,很多人就以為可靠性也差。其實,我上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在安全問題出來後,尤其是在高速路上,比如死火、突然加速,該如何處理。對於車子的可靠性根本就沒涉及。所以,我發現有必要給大家講講這個話題。
(1)車子的可靠性(car dependable)和安全性(safety)的矛盾與取舍
在成本一致、技術水平相當的前提下,要想增加可靠性,就必然在安全性方麵做出讓步。用中國老農民的話說就是:又想好又想巧,買個毛驢不吃草。做夢娶媳婦,一分錢不花,媳婦還挺好。
就是天上掉餡餅,想要這等事,在夢中可以實現。真實世界不成。
首先,按照物理學常識,兩車相撞,重量大的一方占便宜。當然,如果真的按照物理學定律,那就該說“質量”,而這個中文詞匯跟另外的一個表示質量的詞很容易讓文科的讀者搞混。所以,最好用老農民都不會搞亂的定義比較好,所以,俺在這裏用“重量”,也就是車子的體重。當年王偉用戰鬥機跟美國EP3偵察機相撞,由於戰鬥機體重太輕,吃了大虧。道理屬於物理學常識。當然,撞擊的部位也很重要,比如,用你的後背打你老婆的巴掌,你不算是粗魯,道理就在這裏。
你開3K多磅的豐田出的“烤肉啦”或者4K多磅的本田“鵝烤的”去跟6K多磅的“卡蒂拉客”對撞,你肯定是“吸能”的一方,沒辦法不把對方的巨大能量吸過來。這就好比雞蛋撞石頭,吸能的隻能是雞蛋。如果考慮安全,打個比方,假如有一個巨大的吸能的雞蛋,與一大石頭相撞,你是站在不吸能的石頭的後麵安全還是站在吸能的大雞蛋的後麵安全?答案不言而喻。
同樣的材料,越是體重輕,零件的壽命越長。這個不需要過多解釋,最好的比喻就是你今天背著五歲的孩子跑,明天背著兩歲的孩子跑,那你明天跑的距離要比今天遠。更別說算下來平均每段距離食物的消耗量不同了。
所以,同樣材料造的車,體重輕的有以下幾個特征:不經撞、吸能、省油、長壽、毛病少。
那麽,把過去30年在美國上市的車,用體重做指標,哪國車平均最輕?答案:日本車。其次是歐洲車,最後是美國車。其它國家的車數量太少不值得提。也就是說,美國車體重大的占總車數的比例高。
那為何體重輕的車撞不過體重大的車?因為物理學基本常識決定的。哪位要是不服,我開個大卡車,你開個烤肉啦,你開足馬力撞我,撞死我活該。我沒意見。
所以,對於造車廠來說,應該選擇出產省油、可靠性強(毛病少)的車,除非他是個傻蛋。因為不僅用料少,名聲也好。“看!那輛車沒治了,即省油又不出毛病!”口碑特棒。但問題是:這必然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的。那投資日本車的美國大財團和日本車廠是怎麽讓大家信服日本車是安全的呢?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有新的物理學方麵的理論才行。這個不難,反正人嘴兩張皮,“薄皮車吸能”的理論家喻戶曉,占據了理論高地。
(2)歐美車為何甘拜下風?
從上麵的簡單描述可以看出,日本車在美國的迅速“崛起”是因為車子重量輕(而導致的省油、可靠性也增加);而相比之下,歐美車體重大(而導致的耗油量大、車子維修次數多)。
那問題就來了:難道歐美汽車設計者們就那麽傻,就不懂得用塑料布加紙板造車比日本薄鋼片造車更“吸能”、更省油、發動機更不容易壞?還是日本的東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東京理科大學裏的工科人才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麻理工、斯坦福、伯克利裏的工科人才?
潤濤閻認為: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和歐洲各大汽車公司在美國遭受到的“集體訴訟”使他們無可奈何。都知道“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道理。
現在我們比較一下,有那麽多現成的例子,隨便舉幾個看看。就拿美國的福特來說吧,在2001年,就因為一個零件而導致了集體訴訟。其實,是福特召回汽車換零部件的,但集體訴訟告福特說福特早就知道那個零部件不合格還繼續用。福特最後賠償27億美元!如果我們按照常理判斷:明明知道那個零部件要換,怎麽可能把它裝到車上然後召回換下來?這麽做,一不省錢(召回換新的要花費多少倍的價錢),二沒有好名聲。但辯論是沒用的,陪審團不可能偏向福特,一定會偏向集體訴訟的百姓。
更離譜的是警察告福特案子了。先後至少有兩個案子都是警察開福特造的警察車,在高速路上跟逃跑的匪徒糾纏,警車的尾部被匪徒撞上,油箱被撞而著火。您要想知道美國警察在高速路上是如何與逃犯開車決鬥,您現在就打開美國電視,看看那個隨時播放的警察英勇搏鬥的頻道,您就明白了那麽個互撞法,什麽車能經得住。再說了,福特那種警車還有專門的油箱保護設計:gas tank shield。就是在油箱外麵還有一層保護蓋。這樣,紐約的警察告福特,賠償250米林,就是2.5億美元。而達拉斯市政府也狀告福特,理由和經過與紐約州那個幾乎一樣。都是在高速時與逃犯的車相撞而起火,說福特的車有安全問題,不經撞油箱會起火。
有人一定說潤濤閻在編故事,那好,我就把這個報道貼在這裏。
Suit Accuses Ford Motor Co. Of Negligence, Aggravated Assault, Malice
NBC.com “ Dallas-Ft. Worth Feb.19, 2003
In December, the city of Dallas sued Ford, seeking information about Crown Victoria police cars that officers' groups say are prone to erupt in flames when hit from behind at high speeds. Ford says the Crown Victoria is one of the safest vehicles on the road, and that the problem is with how it is used.
Speaking through a spokesman, Dallas City Attorney Madeleine B. Johnson said the city and the Metzler family shared "significant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Crown Victoria police cars. "We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issues that led to Officer Metzler's death," Johnson said through spokesman David Schulze. Schulze declined to give further details about the city's dealings with the Metzler family.
The city wants information on crash testing on Crown Victorias equipped with gas tank shields. Detroit-based Ford announced in September it would pay to retrofit police-issued Crown Victorias with the shields, but the city is investigating whether such shields are effective, the petition stated. Dallas officials also want information from Ford about "bladders," or sacks that protect fuel from igniting.
A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investigation in October did not find a defect in the Crown Victoria. The agency said the rate of fires was not much greater than with Chevrolet Caprice police cars.
On Feb. 14 the family of a state trooper in New York who was killed when his Crown Victoria cruiser was hit from behind and burst into flames sued Ford for more than $250 million.
現在,讓我給大家講講我自己身邊的故事。這些故事裏的人都在網上讀我的文章。
先說Toyota Tecell 的故事。還是我前文提到的那輛車。全手動,包括手動檔、手搖玻璃、沒有動力轉向,靠手的力量轉動方向盤。就在這輛車從出廠還不到4年的時候,他帶領他妻子一起去華盛頓首府玩。就在市區,車子駕駛座位的下邊由於北方有鹽而導致了車盤生鏽,車底盤太薄,車座突然陷下去,到了地麵!旁邊的妻子看到丈夫掉下去了,那時她剛來美國不久,還不會開車,也不知怎麽辦了,就看到地麵冒火星,那是鐵片摩擦地麵造成的。還好,車座的前邊還連著,後邊下去了。要是前邊下去了後麵連著,那可就慘了。他比較沉著冷靜,身子下去了,但腳還可以踩刹車,手還勉強夠得到方向盤。這樣,車子刹住了。然後拖到豐田敵勒,豐田說給焊接好,一起費用包括拖車,都由豐田出。
他妻子後怕,說這要是發生在高速路上,那就真的完了。我聽說後出於好奇和擔心,就把那部車打起來,仔細查看,發現豐田敵勒用鋼板把下麵焊接牢固了,以後不會掉下去了。但他妻子總是害怕,不久,他們就把那車給賣了。中國人不喜歡打官司,這要跟那位警察比,說什麽也不能放過豐田的。給他和他妻子造成的那種恐懼感,多年後提起來都心有餘悸。
凱美瑞的故事之一:我孩子的高中同學,他坐在另一也是中國男孩開的凱美瑞右麵的乘客位子上去打球。不是像告福特的那樣高速相撞,而是在市區的紅燈底下與另一車相撞。凱美瑞裏的中國男孩看到右麵來了車就刹車,結果還是被右麵來的車給撞上了。開車的沒受傷,畢竟市區速度是35邁限製,但乘車的男孩由於凱美瑞“吸能”就把對方車的前杠的“能”給“吸”到了自己身上,他的腰部被撞傷,因流血過多而死亡。那位“給出能量”的車沒“吸能”,啥事沒有,轉過去就開走了。因為沒人看到,那個車主開車跑了,警察也沒破案。這個男孩非常聰明,非常有教養。因為我孩子跟我時常講起他又得了全國數學競賽第一名,辯論競賽第一名之類的,我就對他比較熟悉。我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美國的棺材是啥樣。我們可以想象:他的父母是何等痛苦。要是他坐的凱美瑞不是那薄鋼片吸能車而是豐田出的八缸Tondra,按照其他同學的結果看,他第二年可以在美國名校裏隨便挑。這句話一點都不為過。他那麽聰明,那麽有教養,好端端的一個孩子就沒了。可他的父母也不是愛打官司的人。這個例子要是跟警察狀告福特的例子相比,福特出的警察車可不是那麽好撞的。這個男孩在三四十邁的速度下就愣給撞死了,而對方的車轉個彎就跑了。
凱美瑞的第二個例子:自燃。
這位的九十年代中期的凱美瑞突然自己燃燒起來了,一直燒到紅彤彤。豐田很友好,給他賠償損失。就是說那部車市場價是多少就給多少。他很滿意。沒告狀,反正沒有燒到身體。我多次告訴他的妻子,找到這麽好的丈夫可不是容易的!那叫忠誠。夫妻而言,忠誠二字重如泰山。後來他又買了豐田車。對豐田的這種忠誠是經曆了火的考驗的!
以上是我認識的人中經曆過的豐田車故事。想想看,我認識的人可以數得出來的。打從凱美瑞自燃後,我便在網上查找,結果果然看到有老美在論壇上問他的凱美瑞自燃了,怎麽跟豐田交涉。立刻有人回複說他的凱美瑞自燃後豐田立刻給了補償,很容易。他們都在誇豐田公司好辦事。竟然沒有一人建議去告豐田。我看後無語。
前兩年有一位網友說她結交了一個男孩,男孩提出結婚,她認為有點倉促,問我這前輩能否給個建議。別說有代溝了,就算我了解她們一代的心理,由於我沒有任何詳細的信息,我怎麽給建議?當時正在想豐田車的事,立刻問她那個男朋友是否開豐田車。要是,就可以跟他結婚。她死活搞不明白這個道理為何,我告訴她:在美國開豐田的,不論他是哪國籍貫,統統都是以人為善的,都是不給對方麻煩的,甚至很多都是非常忠誠的。她聽後依然不太明白。想想看啊,在美國,不論是歐美的哪個汽車公司,都沒完沒了地遭到美國的集體訴訟,唯獨豐田,怎麽撞死的都有,還自燃,幾十年都沒有經曆過集體訴訟。
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廠和歐洲各汽車製造廠也是常常出點頭試探也跟日本車廠一樣,造一點省油“吸能”的車,就跟烏龜探頭似的,剛一露頭,一旦發現有可能遭到集體訴訟,立刻就害怕,今天召回這個,明天召回那個的,恐怕集體訴訟說他們隱瞞實情。
美國的三權分立,說穿了是律師界的天下。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100%是律師。美國國會的議員,最少的時候律師也占半數。美國的曆屆總統和副總統,律師占七成。所以,中國近期是“工科治國”,而美國則是“律師治國”。我查了一下美國的加州和紐約州,因為美國的大的律師事務所很多在這兩個州。就加州和紐約州的律師加起來就是25萬人。
25萬人是多少?也許您一輩子也沒有親眼見過25萬人的隊伍。我可是親眼見過,那是文革年代。沒見過沒關係,我告訴您一個典故。
林彪百萬大軍下江南的時候是通過我們老家的。縣城有個破城牆和一個城樓。古代一旦把城樓門一關,外麵就進不了城了。可這個破城樓子對林彪大軍的炮兵和坦克兵來說,太小了。縣委決定讓農民動手拆城樓子。據說林彪還是羅榮桓下令,不擾民。縣委還是找了些農民用鎬頭鐵釺把磚挖開,林彪部隊前邊的步兵每個人搬走一塊磚,到百米外放下。這樣,林彪大軍剛過去十幾萬人,城樓子就被扒光了。根本就沒影響部隊的前進。縣委用這些磚蓋了新的縣委大院。林彪大軍以急行軍的速度兩個多星期百萬人就走過了縣城。
粗算一下:步兵排著隊走,25萬人就是林彪百萬大軍的四分之一,要走三天半才走過一個縣城。
這就是美國加州和紐約州兩個州的律師隊伍規模。就是排隊走,也要三天半才能在你身邊走過去。
剛才我查了一下,美國有律師118萬人,比林彪的百萬大軍還多。美國律師的平均收入不低。這麽個龐大的隊伍,每天盯著的就是集體訴訟案件。
在美國,導致百姓性命攸關的領域有醫藥和汽車。
在醫藥領域,別說小的醫藥公司,就是首屈一指的醫藥公司,有的藥物上市已經十多年了,不知救活了多少病人,也不知給多少病人減少了痛苦,但一旦有人說該藥物有某一副作用,而這個副作用醫藥公司沒有列出,那就導致一呼百應,立刻遭到集體訴訟。一旦集體訴訟成形,該公司死不了也得脫層皮。十幾年這個藥物賺的錢統統交出來都不夠,有時血本無歸。
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公司在美國吃盡了集體訴訟的苦頭。他們寧可在車子的耗油量等方麵讓步,也得保證在安全方麵不出差錯。還拿福特車說事。福特的Focus,在加拿大是銷售量第一number one seller,在中國也是好評如潮。但在美國,福特的Focus發動機支架就與外售的不同:在美國賣的,支架非常脆弱,這樣,一旦有車禍,支架就立刻斷裂,這樣發動機就掉到地下去了,而把能量帶走。要不是這樣設計安裝,一旦有車禍,支架沒有斷裂,就有可能導致集體訴訟,說福特的車有安全隱患,明明知道還安裝!那樣,福特就又慘了。但在國外,比如中國,沒有那麽容易導致集體訴訟,福特就可以用比較堅硬的支架了。那麽,在美國賣的Focus這個發動機支架很容易在顛簸中斷裂,一旦斷裂,福特就得免費更換。福特就得這麽天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有朋友告訴我說,一個新的車叫Mini,很新奇。我告訴他,Mini是老牌歐洲車了,隻是它太“吸能”,哪敢到美國闖天下?賣了十年,一旦有了集體訴訟,別說賺到的錢要交回,弄不好連本都得吐出來。那叫血本無歸。Mini是看到日本豐田在美國幾十年都沒有過集體訴訟,也把“吸能”薄鋼片Mini車拉到美國來賣。我認為,Mini英國總部應該立刻把美國的銷售點撤掉,以防“人家牽驢你拔橛”。
(三)歐美車的可靠性:百萬英裏
歐洲車和美國車開到超過百萬英裏不是什麽新鮮事。原因我在上文裏講了,它們的零件是裏外都是堅硬的。要是外麵硬裏邊軟,當外麵的堅硬部分磨掉後,車子的壽命就到頭了。當然這是我這個外行的猜測。否則,無法理解歐洲車原裝發動機開到270萬邁。
下麵這個新聞是說,開了40多年的沃爾沃裏程達到270萬邁。這部車不僅發動機沒有換過,其它部分也沒有大修過。我不翻譯了,有興趣的可以看英文原文。我把它列在這裏。
Volvo with 2.7 million miles cruises into West Michigan
By the Grand Rapids Press August 08, 2008, 5:30PM
"I took a ride and fell in love with the car," he says and, on June 30, 1966, plunked down $4,150 for a showroom-new P1800, nearly the equivalent of his $4,200 teaching salary that year.
He immediately began piling on the miles, thanks in part to the 125-mile daily commute to the school at which he worked. Then, because he loved driving so much, he embarked on numerous cross-country odysseys, visiting every state in the continental U.S.
Later, as his car gained fame, he took it abroad and even overseas, where he put the odometer on overdrive throughout Canada, Mexico and Europe.
To say his Volvo gets regular maintenance would be an understatement. Gordon admits to being persnickety about every detail, and insists his beloved car hasn't a single defect or quirk. Except for work that requires the car be on a lift, Gordon says he does most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himself.
He did pay to have the engine rebuilt at 680,000 miles, even though mechanics said it was unnecessary.
"But I was nervous," he remembers, "because I didn't know of an engine that could do that."
Now, at nearly 2.7 million miles, "I'm getting nervous again, because I don't want any problems as I near 3 million."
While he may be a poster child for Volvo, he is quick to point out he receives no money from the automaker to maintain his car.
"They pick up my travel expenses, but I don't get paid," Gordon says. "Their philosophy is that if they paid for anything or everything, then anyone with unlimited funds could have 2.7 million miles on a car."
Gordon drove his little engine-that-could from New York to Friday's reception at Betten.
"It's unbelievable," Gareth White, a sales consultant for Betten, says of Gordon's car. "He actually was here at the dealership four or five weeks ago. He just turns up from time to time to have a chat with us."
At the Gilmore Car Museum on Saturday, members of the Great Lakes Volvo Club will show off 70 models between 9 a.m. and 4 p.m.
Club President Tim Cox, of Grand Rapids, says members will participate in a car show, Swedish tea (Volvo used to be a Swedish company until Ford bought it nearly 10 years ago) and other events.
他說他希望這部車別出大毛病,因為他想把它開到三百萬邁讓它退休。這部車他沒怎麽大修過。看照片他很高興。
(圖)
下麵是美國的福特百萬邁車。福特百萬邁車以前早有報道,包括林肯在內。這個新聞是2008年的。車子是Ford E-250皮卡。
Another million-mile vehicle: '97 Ford E-250 set to roll its odo overLike the Silverado owner, Doug Schell bought his 1997 Ford E-250 van used with 40,000 miles on it. The van still has its original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neither of which has been rebuilt. Schell said he puts 80,000 to 100,000 miles a year on the workhorse, delivering parts and "single envelopes" all over the country. Unlike the Silverado owner, Schell only changes the oil every 10,000 miles, and the van is missing certain features like working air conditioning. Even so, with severe understatement, Schell concedes "It's a really good van."
這部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是原來的,從來都沒有大修過。他的工作是送貨,開著它走遍全國各地。每一萬邁換一次油,是合成機油。但現在空調已經壞掉了。無論如何,百萬邁他也該滿足了。
(圖)
下麵是薩博900,1966年出廠的,到2006年,四十年,總裏程超過百萬邁。這部車不論發動機還是變速箱都是原裝,連大修都沒有過。隻是這部車撞過8隻鹿,前蓋和車燈等一些小件被撞壞而換過了。動物保護組織應該找薩博算賬,憑什麽不造“吸能”的薄鋼片汽車,竟然撞死了那麽多鹿而車子發動機依然如故?
是的,我有一同學,在讀博時由於轉校來的半路上開著日本“吸能”薄鋼片車,在路上跟鹿撞上了。車子吸了鹿能而全報廢,鹿沒死,傷了腿,被當地的動物保護者治療好了。但他在醫院裏住了很久,直到開學,他還拄著拐去上學。
Saab 900 passes one-million mile markLake George, N.Y. - The affair began in 1966 - it's still running strong 40 years later.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ales may be his trade, but Saab enthusiast and owner Peter Gilbert certainly has Saab blue-blood coursing through his veins. The Swedish automotive brand has been his transport of choice since 1967 after being smitten by the Saab's rally victories with famed driver Erik Carlsson. Since, he has owned several Saabs.
As for the couple's future? Gilbert plans to finally let the tried and true Saab 900 SPG relax. "I plan to retire the car to The Wisconsin Auto Museum," Gilbert said. "The museum is in Hartford, which is not too far from me - that means I can visit my dear friend any time."
Amazingly, other than a hood replacement and a "few other parts" due to eight deer collisions and a transmission overhaul at 200,000 miles, the vehicle still wears most of its original equipment. Gilbert states that at the 600,000-mile mark it wasn't using any oil, which he attributes to meticulous maintenance using synthetic fluids. It was then that he thought it might just go a million miles, and it did. In fact, Gilbert thinks it might go a million more if it weren't for the harsh Wisconsin winters that have taken their toll on the frame and body.
圖片上看,這個零件裏外一樣硬的小車不吸能,但能跑百萬邁。
(圖)
下麵是通用的雪佛蘭皮卡,1991年的, 2008 年百萬邁。跟上麵福特不一樣,他說他每3000邁就換一次機油。
Wisconsin man's '91 Silverado set to hit 1 million miles
奔馳等百萬邁的車就沒必要貼了。這是最近幾年我看到的超過百萬邁的車。誠然,不要認為歐洲車美國車都能輕而易舉的開到百萬邁。也別認為汽車隻能開20萬邁就該報廢。
有人問:為何有的車能開到百萬邁,而我的歐洲車美國車開到10萬邁就毛病不斷?其實,這裏邊的道理並不神秘,但還是需要專文論及。等下一篇再談。
(四)為何豐田這次才受到集體訴訟,而很多中國人卻為豐田鳴冤叫屈?
要明白這個道理,您需要明白潤濤閻第六定律。請看《賠我那個夢!》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聽慣了美國媒體對豐田的正麵報道,就購買了日本車,從來都不思索美國車歐洲車遭到的集體訴訟案件,聽到了也沒放在心上,甚至認為它們是罪有應得。突然間聽到豐田遭受集體訴訟,首先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是真的,後來相信了一些,便認為是奧巴馬在鼓搗日本人,屬於政治目的。實實在在表明,很多中國人到了美國多年,對美國的社會、法律、媒體毫不了解。尤其是對美國的曆史,從不探討。大多數人不知道歐洲車美國車因為安全的原因遭受那麽多法律訴訟,自然也就不會主動去告發豐田車了,不論多麽冤。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人不習慣打官司,一聽說打官司就發怵。也理解不了突然間媒體就轉180度彎砸豐田。心目中的偶像突然倒了,無法接受。
豐田車本來早就該遭到集體訴訟的,在2002年的時候,突然加速導致車失控就有告狀的了,但媒體不炒作,豐田就不拿法律當回事,說穿了就是沒有被蛇咬過,不怕井繩。
2002年,倒是奔馳立刻安裝了“刹車是爺係統”(brake override system),後來其它國家的車也陸續安裝了這個係統,日本人不怕,就是不安。尤其是豐田,一直有人告它,它竟然無動於衷,還來個什麽換腳墊。後來又說是油門踏板卡住了。我一開始還以為那油門踏板是金屬的,後來得知,豐田比我想象的糟多了,那個關鍵部位是塑料的,連為豐田辯護的內行專家bbbbtttt先生都說那個塑料材料用錯了。但無論如何豐田也不能告訴大家:不論是腳墊還是油門踏板卡住了油門,那也隻能是“固定油門”而已,就像定速一樣,定了油門,為何會突然加速?
(五)歐洲車、美國車在哪些方麵害怕集體訴訟?
首先,多燒油不會遭到集體訴訟,發動機有小毛病需要維修,隻要不涉及安全問題,不會遭到集體訴訟。所以,你就知道為何美國造那麽多耗油量大的車了。那麽,安全方麵都有哪些令美國汽車公司和歐洲汽車公司提心吊膽?其實,以潤濤閻看來,主要有三方麵:
(1)突然加速。這個集體訴訟案件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最近的例子就是德國車奧迪了,在1998年左右,記得當時各大媒體開足馬力報道。有700多人受傷,六人死亡。但這個案子奧迪沒有造假搞欺騙,雖然他們據理力爭,說車子沒毛病。在美國人看來,奧迪說的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最多算是態度不好,但沒有隱瞞欺騙行為。盡管如此,奧迪車一下子銷量減少了好幾倍。沉寂十年才勉強恢複到10年前的水平而已。
(2)突然刹車失靈。這個基本上發生在汽車的早年。後來,大家都在這方麵兢兢業業,不敢大意絲毫。2001年美國人狀告豐田,說豐田車突然加速,奔馳立刻帶頭安裝了“刹車是爺係統”(brake override system),反而出事的豐田車卻一直沒有安裝。據說2011年所有的豐田車都安裝這個係統。但有點亡羊補牢的味道。
(3)突然轉向。這個就是動力轉向係統出了差錯。這個係統一旦有毛病,汽車公司必須立刻召回,以免遭到集體訴訟。
下麵看看豐田。
1. 突然加速,這個就不用提了,有數百萬輛車因此而召回。2600多起,30多人死亡。
2. 突然刹車失靈。這個,Prius已經召回。
3. 突然轉向失靈。這個,Corolla由於把液壓動力轉向係統改成了電子轉向係統而發生突然轉向的問題,目前在考慮召回。
也就是說,豐田竟然大意到了如此地步!美國車歐洲車天天提心吊膽的三大安全隱患而導致集體訴訟,在豐田車上同時發生了。這不是奇跡是什麽?這個奇跡表明:豐田車得到了幾十年的恩寵,從美國的財團到普通百姓,都嗬護著豐田。被溺愛的寵兒,大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最後,不得不搞起了欺騙的把戲,想蒙混過關。不過,如果站在中國文化的角度看待美國媒體對豐田的態度,那就是兩個子:捧殺。也就是先捧後殺。中國的媒體對三鹿也是一樣的。
美國的律師多如牛毛不算,那麽多人精,怎麽能讓你欺騙得了?如果這次召回的車裏豐田在其它零部件動了手腳,腳墊、踏板是幌子,那可就自作聰明了。這次豐田如果也走的是三鹿的三步棋,那它的結局不會像它現在計劃的那樣很快就會複蘇。當然,如果豐田沒有說謊,沒有欺騙大眾,這個案子也不會把豐田打垮。
俺估計,這次集體訴訟案不會在短期內完結。還會有很多州的律師逐步加入。目前,已經有35個州聯合起來了。如此龐大的律師隊伍,怎麽可能輕易放棄這次機會。看看那些醫藥公司就知道了。
那麽,美國到底需要不需要那麽多律師呢?
答案是肯定的,盡管有時集體訴訟太過分。
你要想知道經濟流氓沒有龐大律師隊伍的製裁該是如何瘋狂,你去看看國內的農民工血汗工廠就知道了。我回國去看一個親戚,去了一家比較大的外資半導體企業,那裏的女工簡直不可思議,每天要幹12個小時,還不算低工資,說起來簡直就是一部血淚史。這還比當年山西的小煤礦好得多。我去山西小煤礦是路過,我去太行山去看當年韓信用兵的井陘縣,那裏隻不過有個一米高的水泥牌子,上書:背水一戰。不過,那個寬寬的大河在山坡上看,還是蠻壯觀的。然後翻過山就是山西的小煤礦,那些“煤黑子”礦工背煤的景象跟憶苦思甜那會兒說的舊社會礦工一模一樣。
所以,大家沒必要為豐田遭到的集體訴訟而吃驚。美國的司法獨立才是法治的根本。我們能享受比較公平的產品競爭,離不開律師團體的過分集體訴訟。看看20年前的通用吧,出什麽爛車都賣好價,公司有自己的專機,還有好幾架。公司總裁比美國總統都牛逼。而且年薪是總統的數百倍。要是沒有龐大的律師隊伍,這三個大肥牛不知道會造出啥樣的車讓老百姓開呢。三個大肥牛剛被馴服,華爾街的“肥貓”們又牛逼無比了。潤濤閻把話放在這兒:既然有了“大肥貓”的稱呼,被龐大的律師隊伍盯上後,有哭鼻子的那一天。俺老農民有一諺語:“買炮買響的,打肉打肥的,娶媳婦娶胖的。”這個道理在美國也適用。人怕出名豬怕壯。豐田早就該著手在汽車安全方麵謹小慎微了。那麽大意,2002年就有突然加速發生,奔馳都安裝“刹車是爺係統”了,你還不安裝。過了八年了,2600多起事故了,還是不安裝。安裝這個係統的車,沒有發現出這類事故和不良效果的。
最後談談:關於買車。
有人問我買什麽車好。我對此類問題簡直無可奉告。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對車的選擇必然不同。我的腰不能坐沙發,唯一的選擇就是車座。底下越硬越好,後背不僅要硬,還要在下部鼓起來能把腰支住。別的,對我無所謂。車有毛病?我喜歡自己鼓搗車。在美國修車,零件便宜得很,就是工錢高。所以,有毛病不是問題。安全?安全車是開出來的,不是造出來的。隻要有應急處理能力,提前檢查車子的安全隱患,就不擔心了。
對大多數不會修車的人來說,選擇可靠性的時候,就必然在安全性方麵有所失。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在安全性方麵多關注,那就要多花點錢,比較耗油。也就是說:花錢買保險。日本人不是神,美國人德國人也不是神。隻要省油、體重輕,安全方麵就得差。同樣是福特出的車,Focus肯定撞不過Expendition。別聽什麽專家的忽悠,物理定律是改不了的。當然,不同的設計確實有差異,但也別迷信哪個汽車廠能設計出來的,別的汽車廠就設計不出來。
後記:我的文章是給我博客裏的朋友閑聊點開車的注意事項。我體會到了一位寫手當年告訴我的話:中國人裏邊心理陰暗的很多,當你光明磊落地展現在他們麵前的時候,他們會懷疑你的誠懇,甚至發問:你為何寫這篇文章?一定有動機!
讓那些心理陰暗的人發抖去吧。如同那篇讓乙醛脫氫酶突變基因攜帶者們(喝酒立刻臉紅的中國人)遠離酒,我的文章可以讓那些在高速路上碰到汽車突然死火或突然加速的人明白了刹車與真空的關係,便可救命。很多人在高速路上發動機突然死火,前邊又趕上了突然減速,慌張張踩刹車、鬆開、再踩、再鬆開,把真空放掉後車子再也刹不住了,而導致撞車死亡。要是每個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就可減少不必要的人命損失。一個人死了,家屬是何等痛苦?別說人人都懂這些道理,本田車死的那30多人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應急才死的,他們可是開車多年的人。
不要轉貼。可以轉貼的,我每次都注明。
Lake George, N.Y. - The affair began in 1966 - it's still running strong 40 years later.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ales may be his trade, but Saab enthusiast and owner Peter Gilbert certainly has Saab blue-blood coursing through his veins. The Swedish automotive brand has been his transport of choice since 1967 after being smitten by the Saab's rally victories with famed driver Erik Carlsson. Since, he has owned several Saabs.
As for the couple's future? Gilbert plans to finally let the tried and true Saab 900 SPG relax. "I plan to retire the car to The Wisconsin Auto Museum," Gilbert said. "The museum is in Hartford, which is not too far from me - that means I can visit my dear friend any time."
Amazingly, other than a hood replacement and a "few other parts" due to eight deer collisions and a transmission overhaul at 200,000 miles, the vehicle still wears most of its original equipment. Gilbert states that at the 600,000-mile mark it wasn't using any oil, which he attributes to meticulous maintenance using synthetic fluids. It was then that he thought it might just go a million miles, and it did. In fact, Gilbert thinks it might go a million more if it weren't for the harsh Wisconsin winters that have taken their toll on the frame and body.
圖片上看,這個零件裏外一樣硬的小車不吸能,但能跑百萬邁。
(圖)
下麵是通用的雪佛蘭皮卡,1991年的, 2008 年百萬邁。跟上麵福特不一樣,他說他每3000邁就換一次機油。
Wisconsin man's '91 Silverado set to hit 1 million miles
奔馳等百萬邁的車就沒必要貼了。這是最近幾年我看到的超過百萬邁的車。誠然,不要認為歐洲車美國車都能輕而易舉的開到百萬邁。也別認為汽車隻能開20萬邁就該報廢。
有人問:為何有的車能開到百萬邁,而我的歐洲車美國車開到10萬邁就毛病不斷?其實,這裏邊的道理並不神秘,但還是需要專文論及。等下一篇再談。
(四)為何豐田這次才受到集體訴訟,而很多中國人卻為豐田鳴冤叫屈?
要明白這個道理,您需要明白潤濤閻第六定律。請看《賠我那個夢!》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聽慣了美國媒體對豐田的正麵報道,就購買了日本車,從來都不思索美國車歐洲車遭到的集體訴訟案件,聽到了也沒放在心上,甚至認為它們是罪有應得。突然間聽到豐田遭受集體訴訟,首先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是真的,後來相信了一些,便認為是奧巴馬在鼓搗日本人,屬於政治目的。實實在在表明,很多中國人到了美國多年,對美國的社會、法律、媒體毫不了解。尤其是對美國的曆史,從不探討。大多數人不知道歐洲車美國車因為安全的原因遭受那麽多法律訴訟,自然也就不會主動去告發豐田車了,不論多麽冤。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人不習慣打官司,一聽說打官司就發怵。也理解不了突然間媒體就轉180度彎砸豐田。心目中的偶像突然倒了,無法接受。
豐田車本來早就該遭到集體訴訟的,在2002年的時候,突然加速導致車失控就有告狀的了,但媒體不炒作,豐田就不拿法律當回事,說穿了就是沒有被蛇咬過,不怕井繩。
2002年,倒是奔馳立刻安裝了“刹車是爺係統”(brake override system),後來其它國家的車也陸續安裝了這個係統,日本人不怕,就是不安。尤其是豐田,一直有人告它,它竟然無動於衷,還來個什麽換腳墊。後來又說是油門踏板卡住了。我一開始還以為那油門踏板是金屬的,後來得知,豐田比我想象的糟多了,那個關鍵部位是塑料的,連為豐田辯護的內行專家bbbbtttt先生都說那個塑料材料用錯了。但無論如何豐田也不能告訴大家:不論是腳墊還是油門踏板卡住了油門,那也隻能是“固定油門”而已,就像定速一樣,定了油門,為何會突然加速?
(五)歐洲車、美國車在哪些方麵害怕集體訴訟?
首先,多燒油不會遭到集體訴訟,發動機有小毛病需要維修,隻要不涉及安全問題,不會遭到集體訴訟。所以,你就知道為何美國造那麽多耗油量大的車了。那麽,安全方麵都有哪些令美國汽車公司和歐洲汽車公司提心吊膽?其實,以潤濤閻看來,主要有三方麵:
(1)突然加速。這個集體訴訟案件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最近的例子就是德國車奧迪了,在1998年左右,記得當時各大媒體開足馬力報道。有700多人受傷,六人死亡。但這個案子奧迪沒有造假搞欺騙,雖然他們據理力爭,說車子沒毛病。在美國人看來,奧迪說的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最多算是態度不好,但沒有隱瞞欺騙行為。盡管如此,奧迪車一下子銷量減少了好幾倍。沉寂十年才勉強恢複到10年前的水平而已。
(2)突然刹車失靈。這個基本上發生在汽車的早年。後來,大家都在這方麵兢兢業業,不敢大意絲毫。2001年美國人狀告豐田,說豐田車突然加速,奔馳立刻帶頭安裝了“刹車是爺係統”(brake override system),反而出事的豐田車卻一直沒有安裝。據說2011年所有的豐田車都安裝這個係統。但有點亡羊補牢的味道。
(3)突然轉向。這個就是動力轉向係統出了差錯。這個係統一旦有毛病,汽車公司必須立刻召回,以免遭到集體訴訟。
下麵看看豐田。
1. 突然加速,這個就不用提了,有數百萬輛車因此而召回。2600多起,30多人死亡。
2. 突然刹車失靈。這個,Prius已經召回。
3. 突然轉向失靈。這個,Corolla由於把液壓動力轉向係統改成了電子轉向係統而發生突然轉向的問題,目前在考慮召回。
也就是說,豐田竟然大意到了如此地步!美國車歐洲車天天提心吊膽的三大安全隱患而導致集體訴訟,在豐田車上同時發生了。這不是奇跡是什麽?這個奇跡表明:豐田車得到了幾十年的恩寵,從美國的財團到普通百姓,都嗬護著豐田。被溺愛的寵兒,大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最後,不得不搞起了欺騙的把戲,想蒙混過關。不過,如果站在中國文化的角度看待美國媒體對豐田的態度,那就是兩個子:捧殺。也就是先捧後殺。中國的媒體對三鹿也是一樣的。
美國的律師多如牛毛不算,那麽多人精,怎麽能讓你欺騙得了?如果這次召回的車裏豐田在其它零部件動了手腳,腳墊、踏板是幌子,那可就自作聰明了。這次豐田如果也走的是三鹿的三步棋,那它的結局不會像它現在計劃的那樣很快就會複蘇。當然,如果豐田沒有說謊,沒有欺騙大眾,這個案子也不會把豐田打垮。
俺估計,這次集體訴訟案不會在短期內完結。還會有很多州的律師逐步加入。目前,已經有35個州聯合起來了。如此龐大的律師隊伍,怎麽可能輕易放棄這次機會。看看那些醫藥公司就知道了。
那麽,美國到底需要不需要那麽多律師呢?
答案是肯定的,盡管有時集體訴訟太過分。
你要想知道經濟流氓沒有龐大律師隊伍的製裁該是如何瘋狂,你去看看國內的農民工血汗工廠就知道了。我回國去看一個親戚,去了一家比較大的外資半導體企業,那裏的女工簡直不可思議,每天要幹12個小時,還不算低工資,說起來簡直就是一部血淚史。這還比當年山西的小煤礦好得多。我去山西小煤礦是路過,我去太行山去看當年韓信用兵的井陘縣,那裏隻不過有個一米高的水泥牌子,上書:背水一戰。不過,那個寬寬的大河在山坡上看,還是蠻壯觀的。然後翻過山就是山西的小煤礦,那些“煤黑子”礦工背煤的景象跟憶苦思甜那會兒說的舊社會礦工一模一樣。
所以,大家沒必要為豐田遭到的集體訴訟而吃驚。美國的司法獨立才是法治的根本。我們能享受比較公平的產品競爭,離不開律師團體的過分集體訴訟。看看20年前的通用吧,出什麽爛車都賣好價,公司有自己的專機,還有好幾架。公司總裁比美國總統都牛逼。而且年薪是總統的數百倍。要是沒有龐大的律師隊伍,這三個大肥牛不知道會造出啥樣的車讓老百姓開呢。三個大肥牛剛被馴服,華爾街的“肥貓”們又牛逼無比了。潤濤閻把話放在這兒:既然有了“大肥貓”的稱呼,被龐大的律師隊伍盯上後,有哭鼻子的那一天。俺老農民有一諺語:“買炮買響的,打肉打肥的,娶媳婦娶胖的。”這個道理在美國也適用。人怕出名豬怕壯。豐田早就該著手在汽車安全方麵謹小慎微了。那麽大意,2002年就有突然加速發生,奔馳都安裝“刹車是爺係統”了,你還不安裝。過了八年了,2600多起事故了,還是不安裝。安裝這個係統的車,沒有發現出這類事故和不良效果的。
最後談談:關於買車。
有人問我買什麽車好。我對此類問題簡直無可奉告。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對車的選擇必然不同。我的腰不能坐沙發,唯一的選擇就是車座。底下越硬越好,後背不僅要硬,還要在下部鼓起來能把腰支住。別的,對我無所謂。車有毛病?我喜歡自己鼓搗車。在美國修車,零件便宜得很,就是工錢高。所以,有毛病不是問題。安全?安全車是開出來的,不是造出來的。隻要有應急處理能力,提前檢查車子的安全隱患,就不擔心了。
對大多數不會修車的人來說,選擇可靠性的時候,就必然在安全性方麵有所失。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在安全性方麵多關注,那就要多花點錢,比較耗油。也就是說:花錢買保險。日本人不是神,美國人德國人也不是神。隻要省油、體重輕,安全方麵就得差。同樣是福特出的車,Focus肯定撞不過Expendition。別聽什麽專家的忽悠,物理定律是改不了的。當然,不同的設計確實有差異,但也別迷信哪個汽車廠能設計出來的,別的汽車廠就設計不出來。
後記:我的文章是給我博客裏的朋友閑聊點開車的注意事項。我體會到了一位寫手當年告訴我的話:中國人裏邊心理陰暗的很多,當你光明磊落地展現在他們麵前的時候,他們會懷疑你的誠懇,甚至發問:你為何寫這篇文章?一定有動機!
讓那些心理陰暗的人發抖去吧。如同那篇讓乙醛脫氫酶突變基因攜帶者們(喝酒立刻臉紅的中國人)遠離酒,我的文章可以讓那些在高速路上碰到汽車突然死火或突然加速的人明白了刹車與真空的關係,便可救命。很多人在高速路上發動機突然死火,前邊又趕上了突然減速,慌張張踩刹車、鬆開、再踩、再鬆開,把真空放掉後車子再也刹不住了,而導致撞車死亡。要是每個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就可減少不必要的人命損失。一個人死了,家屬是何等痛苦?別說人人都懂這些道理,本田車死的那30多人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應急才死的,他們可是開車多年的人。
不要轉貼。可以轉貼的,我每次都注明。
(四)為何豐田這次才受到集體訴訟,而很多中國人卻為豐田鳴冤叫屈?
2. 突然刹車失靈。這個,Prius已經召回。
有人問我買什麽車好。我對此類問題簡直無可奉告。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對車的選擇必然不同。我的腰不能坐沙發,唯一的選擇就是車座。底下越硬越好,後背不僅要硬,還要在下部鼓起來能把腰支住。別的,對我無所謂。車有毛病?我喜歡自己鼓搗車。在美國修車,零件便宜得很,就是工錢高。所以,有毛病不是問題。安全?安全車是開出來的,不是造出來的。隻要有應急處理能力,提前檢查車子的安全隱患,就不擔心了。
不要轉貼。可以轉貼的,我每次都注明。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