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諸史訂正拾零

(2023-12-13 18:54:45) 下一個

 

在下精於史學,研史凡數十餘年,考證史實,訂正史誤,堪為海內第一。舉凡經史子集,均有所得,今有“說部”史實考證數則,公之以飧諸讀者。

一、“三碗不過崗”

施耐庵氏《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敘景陽崗武鬆打虎事,話說陽穀縣酒店“三碗不過崗”,而武鬆一連喝了十五碗,還徑直上崗,打死大蟲。武鬆喝酒,可謂海量,店主誇酒,全是瞎吹。當然,“三碗不過崗”實有其事,此店為老字號,祖上治酒,嚴格按照古法,自是酒香醇釅,煞是醉人,多少過往客人,任你海量,無不三碗即醉,故有“透瓶香”、“出門倒”之美譽。可至此時,已盡先人之法矣。武鬆所喝,假酒也,若是正宗“透瓶香”,喝上十餘碗,任是武鬆英雄,也會爛醉如泥,七日不醒,還談什麽上景陽崗赤手空拳殺大蟲。

讚曰:憎恨造假,人人叫打,其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時候,假勝真,無假不以成大事,倘武鬆喝的不是假酒,能打翻大蟲麽。

 

 

 

 

 

 

二、“宋江殺惜”

 

《水滸傳》第二十回說宋江殺惜,原因是晁蓋寫來的感謝信與一條黃金不慎遺失床頭,被閻婆惜發現,以此要挾宋江,宋江無奈殺之。考之諸史,此為小說家言,宋江為梁山一把手,係高級幹部,作者為尊者諱耳。按宋江在鄆城縣作押司,小小縣城,押司也算大官兒了,既有些權力,又饒有家產,平日公餘,縣內大小勾欄無不廝混,碰上婆惜時,宋江已有三、四小蜜。一日於房中正與小密C鬼混,為閻婆惜撞個正著。婆惜醋性大發,執意要去告官,宋江恐聲名敗裂,故殺人滅口耳。

讚曰:俗語雲:酒是迷人毒藥,色是剮人利刀。黑三郎好結交天下豪傑。“平日裏揮金如土”,身處尊位,又囊中厚實,找些小蜜,人之常情,婆惜無知,竟敢幹涉,該殺!

 

 

 

 

 

 

 

 

 

三“梁山排座次”

 

梁山排座次,按石碣所示而論名序,石碣為宋江事先埋於地下,並非上天所降,此已為諸史家考證,不贅。問題是盧俊義何以排第二,並非晁蓋遺囑所說,誰為他報得仇來,便為山寨之王。若按晁之遺囑,盧俊義理應為一把手。這不隻是宋江不會答應,就是吳用公孫勝一幹人都不願意,“上陣父子兵”,理應有個親疏,論資曆,吳用諸人是與晁蓋最早舉事的,而盧俊義入夥還在呼延灼徐寧之後,梁山座次怎樣排,宋江、吳用、公孫勝、林衝、武鬆曾召開多次常委會,(按,論親疏、資曆,魯智深、李逵應進常委班子,因二人性格直爽,行事魯莽,進入領導核心,易誤大事)最後定好座次排定五項原則,即一按親疏,二比讚助,三查出身,四論資曆,五看功績。盧俊義能排第二,實讚助之多也;吳用,公孫勝,林衝名序列前,親之故也;吳勝,秦明,呼延灼,花榮等輩,出身顯貴,稍次之;劉唐、李逵,三阮稍後,資曆深也;白勝時迂,段景住名列最後,並非全為資淺,如白勝者,可謂與晁蓋一同起事的元老,隻因三人本事平常,且出身太是低微;說李逵貧寒,但其職為獄卒,多少也算個國家幹部。三阮是漁夫,但為當地水鄉頭麵人物。宋江諸人擬定的座次,可謂煞費苦心,考慮周全。故山寨上下,了無異議。

讚曰:自古為政,無出宋江之右者。一百餘人,成分極為複雜,宋某竟能考慮如此周密,一盤棋子,全部擺設妥當,其平衡協調能力,空前絕後。

四、“李逵負荊”

 

《水滸》第七十三回寫李逵負荊請罪事,乃施耐庵氏之小說家言耳。劉太公女實為宋江搶去,當李逵夜宿劉莊得知消息、殺上忠義堂時,宋江著實吃了一驚;幸好吳用在,好個智多星,立馬找李逵做工作,此事鬧出,有損公明哥哥英名,於山寨也極為不利,為了大局,豈可造次!何況一寨之主泡個妞兒,生活小節,不礙大業。吳用當夜即派燕青把劉太公女兒護送到家,並威脅劉太公,明日眾人對質,萬不能指認宋江,於是就有了李逵負荊的故事。

讚曰:孟子雲: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李逵一介莽夫,做事全憑熱情,使力不使腦,一旦太平,即為禍物,無怪宋江招安之後,朝廷賜之毒酒,首先想到的便是要毒死李逵,實知之至深也。

 

 

 

 

 

 

 

 

 

 

五、“三讓徐州”

 

羅貫中氏《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十二回寫陶謙三讓徐州於劉備,後世傳為美談,而此事與史實大悖。羅氏之書,七分史實,三分虛構,此即為虛構之事。陶謙守徐州,德高望重,且有二子,後事可托。而劉備斯時,了無立身之地。到了徐州,見陶謙年邁厚道,正好取而代之,且徐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倘有徐州,何患大業不成。於是令關羽,張飛威逼於外,而縻竺,陳登遊說於內,內外夾攻,使陶公假為三讓,悲恨交加而身亡,於是劉備不費吹灰之力而得徐州。

讚曰:劉備者世之梟雄;確!吞徐之野心,誰都有之,然有誰能如劉備般不露聲色,暗使壓力,唾手取徐。更為甚者,居然還能三讓三謙,心中隻想立馬取而代之,表麵又做出許多推辭與拒絕,此等手段,令吾輩不敢望其項背。然後世子孫甚多,且有青出於蘭者,幸甚!

 

 

 

 

 

 

 

 

 

六、“華容道捉放曹”

 

《三國演義》寫赤壁大戰,曹操敗北,逃至華容,為關羽所截,此時阿瞞,隻有俯首就戮;孰料程昱獻計,要曹操親自向雲長求情,雲長義薄雲天,竟然放走曹操。此處羅氏刪去部分史實,按小說所敘,關羽放過曹操之後,突然又想起將令在身,於是又大喝一聲,曹軍皆下馬,這時,故人張遼縱馬而至,遼對關公說起昔日在許昌與貂蟬鬼混之事,如不放曹,則將此事公之於世,一生忠義之名,必全毀之。關羽聽罷隻有“長歎一聲,並皆放去”。

讚曰:做什麽醃臢之事,必不可令人知,不然,把柄在他人手中,易為別人要挾,關鍵時刻殺你一刀,令你喘息不得。關羽行事不敏,與貂蟬之事怎能不縝密,不見今日首長均能駕車,實為聰明之舉也。想雲長敗走麥城之時,可能還在思慮此事。幸羅氏貫中,成人之美,略去張遼低語一節,遂成關公英名。

 

 

 

 

 

 

 

 

七、“白帝托孤”

 

關張被難,劉備不聽孔明勸阻,興兵伐吳,為陸遜所敗,退歸白帝,沉屙不起,乃急召諸葛等人速至白帝,以授遺命。並推心置腹與孔明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使得孔明“汗流遍體,手足無措”,以至於“叩頭流血”。劉備果有此心乎,否!備之於孔明,隻有利用,無有信用,知子莫若父,備深知劉禪之無能,今日將死,最放心不下的是孔明。孔明才智超人,德望過人,如振臂一呼,則萬千響應,劉禪之位,朝夕不保。故臨死之時,以此語激之,而觀其變,帳外早已安排刀斧手,幸孔明了無異心,叩頭流血,誠信可嘉,使劉備放心而西歸。孔明亦免卻殺身之禍。

讚曰:劉備之偽,時時可見,此處與長阪坡棄兒於地,使趙雲再拜,誓言肝腦塗地難報主公之恩,乃一種手段。幸諸葛至為忠誠,倘隻叩頭而未流血,必然身首異處,三國曆史,自當重寫。讀史至此,不禁為那些伴君之臣暗捏一把冷汗,俗語雲:“伴君如伴虎”,此言不確,虎雖威,卻隻是明槍,尚可躲避一二;君使暗箭,令你防不勝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