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德與智慧

(2023-12-24 23:19:41) 下一個

道德與智慧,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其實,二者是緊密相關,因果相連的。

人們對於道德的評價,無疑是看一個人的言行,其言其行,中規中矩,則有道德;其言其行,損人利己,當然是缺道德。這樣的評價絕對沒有錯。拾金不昧與竊人錢財,二者之品德優劣,涇渭分明。而且,芸芸眾生,因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個性特征等複雜的主客觀因素不同。其道德情操有著太大的差異。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果在同一個道德層次或道德水平上來說,智慧有著決定性的權重。簡言之,對一個人所言所行而體現出來的高尚,與其說是道德,不如說是智慧。

塵世多凡夫俗子,趨利避害、好逸惡勞的本性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對於名利、金錢、美女,對一切聲色狗馬的向往,恐怕也差不多。問題就在於能不能抵製這種誘惑,如心如止水,不為所動,則是亞聖所謂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誠大丈夫也,其道德無疑是高尚的。如麵對誘惑,心亂如麻,不顧一切,鋌而走險,亦即《鹽鐵論》所謂“見利不虞害,貪功不顧恥,以利益身,以財易死。”則誠小人也。君子小人之別,於言於行,決判分明。但是,不能說君子絕無名利之欲,其所不同於小人者,乃無貪欲之心耳。絕貪欲之行,當然不排除若幹道德修養已臻極境的高尚,但就大多數情況而言,絕貪欲之心,乃智慧耳。

公孫儀嗜魚是人們最為熟知的一個曆史故事。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此不必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於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毫無疑問,公孫儀是一個清廉的官員,應屬於道德高尚之範疇。但是,公孫儀不受賄,拒絕他人所遺之魚,非不愛魚,乃考慮到受人之魚,辦事不公,辦事不公,官位不保,當一旦失去手中權力,舉國上下必無人送魚,而自己沒了俸祿也買不起魚。顯然,公孫儀的道德純粹是一種智慧。

曾經跟學生們開個玩笑說,校門外銀行的錢誰不想要,我也想要。可是,稍有智慧的人知道那非分之財決不可貪,貪則自毀前程,鋃鐺入獄,遺臭萬年。隻有那愚昧至極的人,懷著僥幸的心理,精心考慮作案方式,以為天衣無縫,警察是找不到任何線索的,白撿一大包錢,何樂而不為。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最終無一不落得狗彘不如的下場。倘若多少有些智慧,便會少了許多愚蠢之事。

當然,不能說世間高尚的道德都是智慧,也確有修煉到家的得道“高僧”。但是,大千世界,能修成正果者均究寥寥。既然如此,在自己還不能真正修煉達最高境界的情況下,不如多一些智慧,也就成了道德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智慧和道德沒有關係。智慧就是格局。就往遠看,往全看。智力是看清的能力。智慧是選擇看點的能力。如果一定要拉上道德,道德就是群體的智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