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聞香識咖啡 (二)

(2022-10-20 18:52:06) 下一個

聞香識咖啡 (二)

寫"人類簡史"的Yuval說人類的曆史就是一部八卦史,他的意思是,曆史用文字書寫的,是謂正史。說不定正史之外的野史稗史才是曆史的真相。

人類喜歡八卦,更喜歡各種邊用癮品邊八卦。德爾菲神廟的女祭司皮提雅那些"迷幻"狀態下神神叨叨的神諭,來自在儀式之前要嚼月桂葉,可月桂葉哪有那麽厲害,她們應該嚼的是卡特草,俄塞俄比亞的迷幻草。把可以致幻提神的卡特草偷梁換柱為月桂,以至於後世用Laureate,月桂冠來指代最高榮譽,比如諾貝爾就是Nobel Laureates。人類從非洲走出,恰好,咖啡也是從卡特草野蠻生長的俄塞俄比亞席卷全球。

各種癮品,消耗量排名,咖啡第一,因為恰到好處地平衡了"罪"與"罰"。按照這種概念,最罪的當屬被稱為"毒品/Drugs"那些形跡可疑的白色粉末。接下來,就是酒類,香煙,政府課以高額稅,在北美,也叫"罪稅/Sin Taxes"。而人畜無害,堂而皇之行走江湖,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則非咖啡莫屬。

咖啡成為連結世界的紐帶。每顆咖啡豆不僅穿梭了漫長的時光,其足跡也曾到過世界的各個角落。目前還沒有一種植物能如此通過讓人類上癮而攪動人類曆史,隻有咖啡做到了。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還有啟蒙運動,無不在咖啡的浸泡下發酵、醞釀、烘焙,直至爆發。

或者說,是咖啡刺激了人類的八卦欲望。一杯咖啡,在自家喝與在咖啡館裏喝完全不一樣。自家喝的是藥,外麵喝的是料,爆料,八卦。從前在酒館pub,幾杯下肚,便神誌不清,舌頭打結。別說八卦,能認清回家的路就不錯了。現在,咖啡館裏,越說越來勁,越說越離譜,越說越想說,說著說著,還寫下來。梵高就是一位狂熱的咖啡館愛好者,他說:我想表達的是,咖啡館是一個可以讓人瘋狂的場所。我們對咖啡館的咖啡,比對咖啡本身更有興趣,我們向往的不隻是一杯褐色液體,是在一間能在閑話八卦中帶來歡愉的咖啡館。

咖啡館複興了古代的祭祀儀式感。咖啡從土耳其進入法國,就是一整套繁複的儀式與東方風情,奧斯曼的壇壇罐罐,金銀器皿征服了路易十六與巴黎。

在1672年的時候,有個叫帕斯卡的美國人在巴黎靠近聖日耳曼的地方開了第一家咖啡館。那是一家簡單、樸素的咖啡館,一點也沒有豪華舒適的感覺,所以不會引起法國人的興趣。於是很快地,這家店倒閉了。而咖啡一直是一種具有醫療性質的飲料,或許從此不會再傳入巴黎了,而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也正要入侵維也納。土耳其擔心法國會插手,所以派遣了大使索裏曼阿伽慫恿路易十六,要他簽下不會對土耳其采取對抗戰爭的條約。阿伽到了法國之後便開始說服路易十六,他開始邀請巴黎最上流的人士到他的住處聊天,並按照土耳其的傳統分享咖啡。巴黎人對咖啡早已有認知,隻是沒看過這樣的喝法。受邀的貴賓首先會進入一個掛著昂貴的高級土耳其地毯的房間,在喝咖啡之前,他們要先將雙手浸入一盆放滿玫瑰的淨水裏洗幹淨,然後走進一個燃燒著沒藥的絲質帳篷裏,沒藥的香味熏滿貴賓的臉頰後,會有一位美麗的非洲女侍穿著華麗的傳統服飾,為他搗碎、烘焙與調製神秘的“黑酒”。

那些年,國王的喜好就是民眾的時尚。各種富麗豪華咖啡館隨即遍布巴黎大街小巷。法國大革命後,咖啡館迎來其“黃金時期”。人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八卦也在咖啡館野火春風般蔓延開來。

詩人蘭波與男友魏爾倫常在死耗子咖啡館(Café du Rat Mort)出現。這兩位詩人在當時驚爆巴黎社會。蘭波割傷了魏爾倫,而魏爾倫也用槍打傷了蘭波。存在主義者如薩特與加繆在花神咖啡館出沒,而美國人則群集在立普咖啡館與圓頂咖啡館(La Coupole);立體派的畢加索喜歡到靈兔酒館(Le Lapin Agile);達達主義者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與超現實主義者布勒東(Breton)則是圓亭咖啡館(Rotonde)的常客。法國劇作家亞曆山大席恩(Alexandre Schanne)與亨利穆傑(Henry Murger)就是以咖啡的頹廢為主題做演講。

咖啡還推動了啟蒙運動以及法國大革命的發生。米什萊這麽寫道:“這道突然迸發出來的光芒,這項偉大的榮譽,無庸置疑地有一部分應該歸功於咖啡的出現……就是由於咖啡的出現,使人們養成了新生活習慣,同時也改變了民眾的氣質,給人類帶來光明的遠景並開啟真理的光芒。”?曆史學家薩爾萬迪更是強調咖啡館的功勞,他說:“政府鬥不過人民對咖啡館的情感。會發生民主革命,主要就是肇因於咖啡館的支持者,而拿破侖之所以會成功,也是因為受到咖啡館的支持。?”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攻打巴士底獄。別說我們不明白為啥,連許多曆史學者也都不明白。當時監獄中隻不過關著幾個貴族,薩德侯爵就是其中一個。放著凡爾賽不攻打,卻一窩蜂往小貓幾隻的巴士底獄。

原來是咖啡在作怪。準確地說,是薩德侯爵沒咖啡喝,拉不出粑粑,大鬧巴士底獄。煩躁無比的薩德侯爵要求"正式"的早餐,久候不得,隨即與監獄守衛發生爭執,他搶了一個漏鬥,然後用漏鬥把他在監獄用的尿壺裏的尿倒進外麵的護城河裏,然後以倒幹後的尿壺當擴音器,往窗戶外麵大叫,說政府的人在牢裏割犯人的喉嚨,試圖煽動人民。這個舉動果真引來許多人聚集在巴士底獄外麵圍觀,而當監獄的守衛試著打開他那扇小門的時候,他更積極地催促外麵圍觀的群眾趕快救出監獄裏的政治犯。

他受折磨的嘶吼於是成了引起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獄那場革命的導火線。

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寧死。還原真正的敘事,應該是:Give me cafe, or give me death!沒咖啡,毋寧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莊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QQ' 的評論 : 愛,看不看愛,看
莊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醍醐加咖啡,一杯接一杯
XQQ 回複 悄悄話 愛看不看?愛看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最後一句醍醐灌頂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