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軟硬酸堿理論及在合成中應用

(2023-09-05 19:10:45) 下一個

科學家在研究親核反應時發現某些親電中心如RCO+、H+等很容易和某些不易極化的試劑如F-、OH-等反應,而另一些親電中心如R+、Br+等很容易和一些易極化的試劑如I-、CN-等反應,故提出了酸堿的硬度和軟度的概念。因為有機物也是可以被作為酸堿兩部分來處理,一旦將酸堿分為軟硬兩部分,便出現了一條簡單的規則:既硬酸優先和硬堿結合,軟酸優先和軟堿結合。

酸堿的硬度或軟度的特點可定性的表述如下:
硬酸:具有較高的正電荷,親電中心原子較小,一般外層沒有孤電子對,用分子軌道理論描述是最低未占軌道(LUMO的能量高。常見的硬酸如RCO+、H+、堿金屬和堿土金屬正離子、Al3+、Fe3+、BF3等。
軟酸:具有較低的正電荷,親電中心原子較大,一般外層有孤電子對,LUMO的能量較低。常見的軟酸如過度金屬離子Cu+、Ag+、I2、Br2、RC+、BF3 和卡賓等。
硬堿:親核中心電負性強,極化度低,難被氧化,吸附外層電子的能力較強;用分子軌道理論描述是最高已占軌道(HOMO)的能量較低。常見的硬堿如F-、OH-、AcO-、Cl-、CO32-、SO42-、NO3-、RO-、ROH、RNH2、NH3 等。
軟堿:親核中心電負性弱,極化度大,易被氧化,吸附外層電子的能力較弱;HOMO的能量較高。常見的軟堿如I-、CN-、SR-、H-、R2S、CO、(RO)3P 等。

 

但軟度和硬度劃分並不嚴格,不少酸堿可以納入交界類型。一般同周期中的元素從左到右如CH3-、NH2-、OH-、F-硬度增加;同族元素從上到下F-、Cl-、Br-、I-硬度減小;同一試劑一般講電負性較大的原子為硬端,如-CN中N 端為硬端而C端為軟端。對親電中心,中心部位的電正性越強越硬,RCO+比RC+硬;不同的鹵代烴中,鹵素電負性越大,它連接的碳越硬;此外同一原子軟硬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隨其電荷數改變而改變如SO42-為硬堿,S2O42-為軟堿,SO32-為交界堿。

 

軟硬酸堿理論最大的成就在於應用。它能說明和解釋許多化學現象,在溶解度規律、配體選擇,絡合化學方麵均有很好應用。如BF3是硬酸、BH3是軟酸、BMe3是交界酸、BF3易和硬堿結合,如BF3·Et2O,而BH3易和軟堿結合,如BH3·SMe2;這主要是軟堿可以使與它結合的酸軟化,同樣硬堿可以使與它結合的酸硬化。這種硬-硬,軟-軟的群集現象也稱為類聚作用。對我們來說它最大應用價值在合成反應的選擇性方麵。

這是因為:酮在堿性條件下易發生烯醇互變異構,同一試劑一般講電負性較大的原子為硬端,故O為硬端而C端為軟端;而Et+與CF3SO2+比為軟酸,根據軟硬酸堿理論,Et+更容易與C 端結合、而CF3SO2+更容易與O 端結合。

這是因為:酰胺易發生互變異構,同一試劑一般講電負性較大的原子為硬端,故O為硬端而N端為軟端;MeI中I-為軟堿,而e2SO4中的SO42-為硬堿,根據軟堿可以使與它結合的酸軟化,同樣硬堿可以使與它結合的酸硬化,故MeI中的Me+與Me2SO4中Me+比為軟酸,根據軟硬酸堿理論,MeI中的Me+容易與N端結合、而Me2SO4中比Me+更容易與O端結合。

這是因為:對於親電中心,中心部位的電正性越強越硬,RCO+比RC+硬;PhS-為軟堿,而EtO-為硬堿,根據軟硬酸堿理論,PhS-中容易與RC+結合、而EtO-更容易與RCO+結合。上述隻是軟硬酸堿理論在合成反應的選擇性中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掌握其理論,將為我們以後的學習工作帶來極大的幫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