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人如何迅速提升實驗水平?

(2023-03-25 09:36:25) 下一個

有機合成是一個高風險的工作,隻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做好實驗的同時,不會傷到自己或別人。良好的實驗習慣,也可以明顯提高反應的成功率,減少不必要的錯誤,事半功倍。畢業季很多新人進入職場,合成界也引入了不少新鮮血液,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一開始就保持良好的實驗習慣,才能有好的發展。小編總結了一些實驗室中一些小建議,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 投完反應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如底物溶解情況,顏色變化,是否有固體析出,是否放出氣體,是否攪拌充分,保護氣球是否爆炸等等,許多實驗失敗的案例都是由於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在反應進行時離開實驗室造成的。

  • 投反應前做好準備。當你開始一項實驗時,事先確保一切都準備好了,實驗所需的試劑,儀器等等,不要反應投到一半,才發現少了一個試劑。
  • 定期監測。很多人都沒有足夠密切地跟蹤實驗,投反應半小時後就可以監測一次,如果是未知的反應,盡量每隔一小時左右監測一下,如果發現反應沒有明顯進展可以等較長時間後再監測,如果反應需要過夜,最好在下班前最後監測一次。
  • 當用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滌反應液時,經常對分離漏鬥進行排氣,以防止產生二氧化碳壓力積聚
  • 最後要用飽和食鹽水衝洗有機層,可以讓水相和有機相盡量分開,減少有機相的含水量【有機合成中如何除去化合物中殘留的水分?】。
  • 所投反應的參考文獻,最好複製或打印整個期刊文章,而不僅僅是你需要的那幾頁,因為大多文章操作步驟和反應式不在同一頁上,另外隻有通讀的整篇文章,才能更好的理解所投反應,潛移默化中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 冰箱中儲存的試劑,先加熱到室溫再打開,否則會迅速冷凝空氣中的水,可能會影響反應,特別是一些要求絕對無水的反應,任何一個環節的水分都會導致反應失敗。
  • 每個反應最好都要用TLC監測一下,成本低,效率高,監測好的板子,在實驗記錄上標記好。
  • 投反應前檢查一下原料,確保你的原料是純的,如果原料已經變壞,再投反應就意義不大了。
  • 將中間體儲存在冰箱或冰櫃中,因為很多新的化合物穩定性存疑,盡量確保其穩定。
  • 投反應前仔細觀察燒瓶的完整性,避免誤用裂紋的瓶子,反應在進行中如果瓶子破裂,反應大概率白投,一些危險試劑,可能會引發事故,如氫氣鈀碳還原反應,瓶子破了很可能引發火災(氫氣鈀碳參與的反應,反應托盤中通常會加一些水,就是防止此類意外的發生),另外一些有裂紋的三口燒瓶,如果不小心掰斷很可能會割傷手。
  • 攪拌反應要充分,特別是一些非均相反應,選擇合適的攪拌子,才能確保在提高攪拌器轉速時,攪拌子能保持穩定的同時又能充分攪拌,太小的不能完全攪拌,太大的則攪拌子會跳起來(很可能砸壞瓶子) 。
  • 每個反應瓶底下都要加一個二次容器,瓶子壞了你可能還有機會,反應衝料,你就不用在實驗台上拿棉花粘產物了。
  • 保持旋轉蒸發儀接收瓶和防濺球清潔,旋蒸的水浴鍋也要保持幹淨【往期:旋蒸時瓶子掉鍋裏怎麽辦?】。
  • 油泵水泵斷開電源前先放開開真空,有時候倒吸也會引發事故,如在三氯氧磷旋蒸時。
  • 在萃取分液操作時,在倒入任何東西之前,放一個容器在分離漏鬥下麵。
  • 加料最好使用一個漏鬥。
  • 在旋轉蒸發器開始旋轉之前,確保你的燒瓶已經夾緊。
  • 把你的化合物放在高真空下拉之前,要確保其不會蒸發,有時候你的反應產率可能不低,隻是不經意間它就在你手中溜走。
  • 柱層析後,在對產品進行核磁確認之前,不要扔掉任何組分。
  • 在對產品進行核磁確認之前,不要扔掉萃取物的水層。
  • 選擇合適的攪拌裝置:1)機械攪拌:物料體積>2 L 的非均相體係;(2)強力攪拌:物料體積>3 L 的均相反應和 250 mL~2 L 的非均相體係;(3)磁力攪拌:25~250 mL。
  • 盡量不要將圓底燒瓶試劑加到一半以上(反應、蒸餾和旋轉蒸發)
  • 投反應不要加熱一個封閉的係統(悶罐,封管等危險反應除外)。
  • 當第一次進行反應時,保存起始物質的樣品。
  • 在做柱層析時,保留一份粗品樣品,中間監測可以作為對照點。
  • 反應淬滅後要盡快後處理,淬滅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其他副反應。
  • 注意在任何步驟中,如果反應出乎意料地變熱,要迅速用冰浴冷卻燒瓶,如果是大量氧化劑參與的反應或其他有爆炸危險試劑參與的反應,迅速拉下通風櫥,可能會有爆炸危險,有時候安全比反應更重要。
  • 果固體在任何一個過程中從溶劑中析出,過濾並分析固體和濾液。
  • 如果化合物不揮發,旋幹後(NMR之前)將其放在高真空管上拉10-20分鍾,以去除殘留的溶劑。
    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