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庶佑: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沒有在頂級刊物上發表

(2022-07-16 18:46:18) 下一個

日本醫學家,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本庶佑

 

我做了這麽多年研究,一直都覺得做研究很快樂。我從沒有感到痛苦而想要放棄研究的時候。不過,不管是誰,或多或少都曾考慮過自己生命的意義。有的人想賺錢,也有的人想把一生傾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人各有所好。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成為研究者就是一件好事。我倒是希望大家不要做出錯誤的選擇。也就是說,作為一名研究者,你要堅持下去的話,必須有“我很想弄明白……”這樣強烈的原動力。

 

如果你覺得“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麽”的話,那你要一直堅持下去做研究就會比較困難。如果隻是把研究當做謀生的職業而不能從中找到樂趣,我認為,世界上還有很多比起做研究更為舒適的工作。你不妨考慮其他職業。

 

在孩提時代,每個人都擁有著許多種可能性。你既可能成為職業棒球選手,也可能成為歌劇演唱家。但是,到了二十歲左右,我們就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就會因種種原因而將各種可能性自行消去,同時也會追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麽。無論是誰,都要過這一關。此時,你隻能嚴肅認真地對各種可能性加以權衡,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擅長做的事”。(2019年)
關於一流的工作
 
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間,有一種傾向,認為文章發表在有名的刊物上就是一流的工作。確實,以前日本的學者在頂級刊物上發表的文章不多。但是,與許多人的想象不同,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沒有在頂級刊物上發表。這是因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論,因此不受人待見,評審員會給你提很多負麵的意見,你的文章也上不了頂級刊物。迎合時代風向的文章比較容易被接受,否則的話,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獲得認可。(2000年)

 

如果你的研究不能推翻定論,科學也就不能進步。當然,你的研究也不會載入史冊。學術的世界是保守的。如果你不按現有的定論來寫論文,你的論文就很難獲得肯定,你也會吃到不少苦頭,但能夠載入史冊的研究都是這種研究。(2013年)

 

我認為,發表在《細胞》《自然》和《科學》上的工作未必就是好研究,倒是被《細胞》《自然》和《科學》拒絕的時候,你的研究或許才是真正一流的工作。你既然選擇了做一名研究者,就應該力爭打開新的局麵,做別人從沒有做過的工作,或力爭將現有的定論推翻。研究者要認識到,這才是第一流的研究。我認為,為了讓論文更容易被知名刊物接收而做的研究,絕不會是很好的工作。(2000年)

 

我認為《自然》《科學》這些雜誌上的觀點有九成是不正確的,論文發表十年之後,還能被認為是正確的隻剩下一成。首先,不要相信論文裏寫的東西。對於研究,要一直鑽研到眼見為實、讓自己確信為止。這是我對科學采取的基本做法。也就是說,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一直做到自己完全想通、完全認可為止。(2018年)
關於論文
 
怎樣才能寫出好的論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現在市麵上也有出售關於如何撰寫論文的書籍,不過,不同的指導老師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指導老師不怎麽讓研究生寫論文,而隻是讓他們做實驗得出數據,然後由自己來寫。也有的老師是讓研究生寫完後,自己再加以修改。重要的是要師從好的老師。

 

我一般會讓研究生寫論文。寫完之後給我看,有時候我看了,會覺得還不如我自己從頭開始寫來得更省事。但除非情況非常特殊,我一般都會讓學生寫。即使整篇文章隻有一行可用,我也會努力挽救。我把文章改得整篇通紅,返回到學生那裏,學生會感到很失望,但我認為這麽做也是一種教育。

 

在學術的世界裏,論文非常重要。隻靠口頭發表,是不能獲得國際的認定。也就是說,僅憑口頭發表是不能擁有某個科學發現的優先權,人們不會因此認定這項工作是由你最早做出來的。所以,研究成果一定要寫成論文發表。因為是某月某日的投稿,相差一兩天就判定某人具有優先權,我個人認為這是很無聊的。但學術有競爭,取得的研究成果,應
該盡快寫成論文,應該盡快投稿。
 
關於研究
 
京大有一個傳統,那就是“與其第一,不如唯一”。這一點對於生物學研究來說非常重要。對於自己的發現,持續地研究下去,從那裏擴展開來,世界就會變得很寬闊。這一點就是我做研究的樂趣。不是說我看到別人挖到了金礦,就馬上跟進去湊熱鬧,成為眾多淘金者中的一員,而是沿著自己已有的發現,持續地深挖下去。這樣,反而是其他研究者會湊過來研究你的課題。(2000年)

 

研究者最大的樂趣,打個比喻來說,就是發現其他所有人都視而不見的小湧泉,把它培養成小河,再拓寬成大河。或者說,就像是闖入深山,在無路處開出一條路,第一個在那裏搭起了一根獨木橋,而絕不是把別人已經搭好的獨木橋改建為鋼筋水泥築成的大橋。(2003年)

 

生物學的研究領域很廣,有很多新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找到以前人們從未曾想到的新東西來?實際上,生物學也有困難的一麵。單純演繹的手法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說,不能說如此這般那般地做了,就會有新的發現。因此,不管是多麽小的事物,隻要是別的研究者還沒做的研究,都可以去做。這一點很重要。(2000年)
如何取得成功
 
作為一名研究者,你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研究生入學時要選擇好的導師。不能隻道聽途說,而是要把導師寫的論文找來讀,看看自己想要做的研究是否與之相符。你要把自己的一生當做賭注押下去,就要選擇認真做研究的導師,無論這位導師是多麽嚴厲。反過來說,認真做研究的導師就會成為好導師,會培養出好學生。跟隨這樣的導師學習對自己有益。

 

其次,必須認真考慮自己想做什麽。如果你自己不喜歡研究的話,就做不了好研究。最能打動你的心靈、使你興奮不已的東西是什麽?要時常意識到這一點,這一點很重要。然後,要深入地進行思考。我自己想到的第一個模型,是在指導學生實習等等工作非常繁忙的時期。我好像有個特技,就是工作越是繁忙,我的精神就越集中。我想到那個模型時,就是在晚上從大學回家的電車上。那是晚上十點鍾左右。所以,要在大腦裏時時考慮著自己的問題,這一點很重要。

 

第三,在集中精力思考的同時,也要擁有廣闊的視野。生命現象並不隻是建立在一個分子的基礎之上的。(思廬哲學編輯)在對自己的模型深入觀察的同時,不能迷失了整體的麵貌。這種廣闊的視野要怎樣培養出來呢?這就需要在年輕時盡可能地與許多人接觸,拓寬自己的眼界。這一點也很重要。

 

第四,要掌握好英語。在卡內基研究所和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聚集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研究者,相互進行著各種信息交流。因此,掌握英語是必須的。等上了研究生再學習英語已經太遲了。語言必須熟練掌握,使交流沒有障礙。讀、寫、說的能力都要具備。今後必須是國際人,才可能成為優秀的研究者。(2000年)
關於指導學生
 
我在京都大學讀書時,很幸運地遇到幾位我的人生導師。其中有早石修和西塚泰美。他們告訴我,不要相信已經出版的論文。西塚泰美對我說:“讀論文時,先要認為它是錯的。”懷疑是科學的起點。所有的論文都可能有錯誤的地方,你必須有懷疑精神,要自己去發現其中的問題這是他們教導我應該具有的科學研究態度。這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尤其是對於很聰明的學生來說至為重要。聰明的學生很容易相信他們讀到的東西,他們會把讀到的東西背下來。結果他們擁有很豐富的知識,卻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真正的科學批判精神。(2014年)

 

在過去的三十年,我培養了很多學生。培養肩負未來的下一代學人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所以我會讓他們自己寫論文。當然這很花費時間。根據每個學生的特性給他們以恰當的指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問題比我自己做出出色的研究更難,讓我很費心思。如果有人知道培養優秀研究者的方法,我倒希望他能教教我(笑)。(2003年)
六個C
 
我經常對我的年輕學生說,要做到六個C。首先,你要有好奇心(Curiosity),你要對你研究的那門科學感興趣,這是一切故事的開始。其次,在研究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困難。這就需要你有勇氣(Courage),對困難進行挑戰(Challenge)。然後,你需要專注(Concentration),需要鍥而不舍地持續下去(Continuation)。在這持續、專注的過程中你就會產生自信(Confidence)。

 

剛開始的時候,我隻提了前麵三個C,但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又增加了後麵三個C。對於後麵三個C,我認為首先是專注和持續,因為一開始就自信滿滿的話是很危險的。自信是在專注和持續的過程中形成的。

 

僅有求知的強烈願望是不夠的,而是要一麵保持著這種寶貴的強烈願望,一麵跟登山一樣,這條路走不通就換另一條路走,不停地探索。這很重要。更簡單地說,就是你在發現一個現象很有趣、值得研究後,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付諸實際行動,然後持續不斷地努力探索,一直到弄明白:“哦,原來如此!”當然,要保持這種強烈願望,平時不懈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 好奇心 Curiosity
  • 勇氣 Courage
  • 挑戰 Challenge
  • 專注 Concentration
  • 持續 Continuation
  • 自信 Confidence
    (2018年)
 

 

在六個C中,對我來說最難做到的是專注。因為外界有很多聲音,有很多不同意見,但你必須保持專注。要讓自己保持專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不要聽別人的(don't listen to others)”。應該這麽說,你當然要傾聽別人的見解,但你不能相信別人對你說的每一個觀點,你必須自己思考。如果你讀了很多不同的人所做的不同的報告,而每個報告的觀點都不一樣,假如每種觀點你都相信的話,你就會感到非常地困惑。你傾聽別人的見解,是為了獲取信息,但你必須思考,什麽才是合理的。

 

你必須找出時間讓自己專注,每天花上五分鍾到十分鍾讓自己靜下心來。無論是通過靜坐、冥想或者其他什麽方法,讓自己獨處一室,與外界隔絕,讓自己安靜地思考。(2014年)

 

關於創新
 

創新是一種結果。從異想天開的想法開始,其結果改變了世界。亞馬遜、臉書剛出來時,大家都覺得“不可能成功”,“怎麽可能賺到錢”,對它們嘲諷有加。在當時,誰也不曾料到它們會發展成為世界級大企業。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是一種創新。創新不應該由政府來指揮。由政府來指示要這樣做或那樣做,完全是愚蠢的。政府官員能想到的事情,其他人也都能想得到。象把火箭送上月球那樣的計劃,隻要花錢就能做到的事情,絕不是創新。用錢能夠解決的問題和創新,完全是兩個不同層麵的問題。政府不應該多加管製,而應梳理、創造環境,讓那些異想天開的人能夠更容易進行挑戰。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和內容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在這裏僅供交流使用,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係刪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