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培養有機合成技巧

(2024-03-10 15:33:16) 下一個

合成人員必備素養

 

1、興趣對有機合成有濃厚的興趣,自己願意把合成技術作為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有創新精神,相信理論,更尊重事實當理論與事實矛盾時,敢於懷疑理論(因為任何的理論都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當你麵對的事實中不具備該理論成立的關鍵條件時,這個理論就不適用了)。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學、與同行討論、設計實驗)化解理論與實際的矛盾,敢於提出適合自己的“理論”,並在以後的實踐中不斷修正。

 

3、要有適當的自信,正確麵對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針對自信心不足的同事,我以親身經驗作如下建議:一定要自己找出自身存在哪些優勢,這比找到有哪些不足更為重要。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是全才,就算是多麵手那也曆經千錘百煉磨練而成的。以全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列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對於新人來說對於信心的打擊會很大。建議先找出自身優勢,進而將其發展到成為專長,逐漸樹立自信心。隨著經驗增加和能力的成長,肯定會出現瓶頸。此時需要有較大提升,則需要從自身缺陷方麵的彌補。結合實際工作,找出與自身技術方麵的不足,然後集中精力提高這方麵的能力(需要注意尋求幫助--向在這一方麵經驗豐富的人虛心學習,然後在實踐中運用,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套路)。隻要一個人看得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八個字,就不必擔心自信過頭。

 

4、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用心去做實驗,就會發現同一個實驗的多次重複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差異。如果隻是把它們如實記錄下來,沒有仔細分析原因和經驗總結,那麽對實驗結果和差異的分析並無任何實質意義。尤其是某些實驗結果不理想的時候,要分析的因素太多。所以,個人認為在觀察到一些差異的時候,就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差異可能是什麽原因引發的並會導致哪些方麵的變化。至少要分得出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盡量減少不能確定的因素(對不能確定的因素,要思考如何進行哪一類,對結果的影響程度的預判)。如果技術人員的水平較高,可以大致進行一些預測(這些內容一定要在實驗記錄的醒目位置記下來,同時推薦在自己的工作筆記本上也記下來,便於以後進行對比分析)。這個預測,在沒有其他相關證據支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它歸類為值得懷疑的因素。一旦有了對這個差異的預測,就要之後在實驗的過程中,甚至是以前的實驗記錄中,去尋找相關的證據,確證預測的內容是否為客觀事實。對於多個差異,至少要分得清它們在一般情況下是協同影響(注意證據的可信度,隻有足夠高,才能讓多個差異出現在實驗過程中),還是相反的影響(盡量避免這種差異的發生,因為常常會有一些差異是無法作出估計的)。也許一開始會比較難,但在別人的指導下,能夠積極進行這方麵的嚐試。從模仿開始,然後試著“獨立”進行(及時主動與指導人進行溝通,發現存在哪些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逐步提高這一能力)。經過充分的訓練(應該是自己主動進行這一個過程,否則就很容易變成填鴨式的教育,效率會很差)之後,你會發現每一個係列的實驗都不輕鬆(因為要做的工作實在太多了),也會發現多數實驗實際中會存在那麽多困難(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仿製藥,那麽就必定可以找到一些前人做過的東西,取其精華為己所用。開展實驗的時候,把要做的實驗按重要性進行排序,優先解決關鍵的技術難點——就是你多次實驗都難以將其掌握的東西,前提是技術水平正常)。

 

 

5、一點體會 :①確定目標;②分解目標而形成實現目標所必須的方案(先框架,再細化);③製定計劃(注意統籌安排,提升效率);④按計劃與方案將各階段目標逐一實現(重視協調能力的提高、靈活修改計劃細節,但不要輕易改方向);⑤及時總結已完成的工作,在以後的工作中完善先前沒做好的細節。

 

2
 

針對合成技術方麵的一些個人看法

 

1、必須對生產的總體環節(包括某些細節)達到熟悉的程度。因為,我們做的不是學術研究,一切工藝探索與改進成功之後,需要轉移到車間進行生產。如果不熟悉生產,會導致小試探索出來的工藝在車間放大時產生不必要的異常。主要表現可能有:

 

1)、同樣的原輔料用量,在實驗室可以順利操作,在車間無法操作;

2)、同樣一個操作,在實驗室中順利進行,在車間非常困難,這不一定總是設備的問題,而也有可能是從一開始的選擇上就存在了問題。要重視從源頭開始控製並且考慮在車間放大的可操作性;

3)、對物料進入和離開反應設備的過程中可能帶來某些小試中根本就不存在的雜質。當生產中發現有一個新的雜質時,不能很快確定是哪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導致技術與生產之間容易發生誤會;

4)、小試確定的某些工藝條件,但是車間生產條件完全達不到;

5)、質量是以犧牲收率為代價。

 

2、對車間的實際情況了解的越多,那麽在工藝成型的過程中就可以多做一些針對性的實驗,以後在車間放大的過程中少出現難題,而且這類實驗做得多一些,也有利於對工藝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

 

3、關於技術人員的工作態度。想在技術水平上有所顯著提高,必須做好以下思想準備

 

1)、能吃苦,有經常加班的心理準備,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我累一點沒關係,但我辛苦做的實驗要對工藝的向前推進起到正麵的作用(失敗的實驗沒有搞清楚,往往會起負麵的作用)。理由:對於我們現在做的很多工藝改進,在成熟起來之前,必定是要經曆一個曲折的過程的,那麽在這個過程中,按時下班的幾率比較小。至於什麽時候可以走,我認為隻有確保實驗進行到這個階段——放置過夜(室溫or冰箱)不會對結果造成嚴重影響。在開始一個新的合成試驗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麵的對比研究,越早得到確切的結論,後來的工作越好推進。

 

2)、練習表達能力。說出來的話不容易被別人誤解,否則需要花更多時間解釋一些誤會,甚至可能產生一些矛盾。

 

3)、願意與技術人員多討論問題、交流心得與收獲。當然,遇到問題也應該及時查閱相關的參考書和文獻。討論之前,一定要有一點點自己的想法,有來有往,討論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4)、重視總結。要以“總結是為了記住經驗教訓,以提高自己能力”的態度來認真對待。有想法的時候(不論成熟與否)就要及時動筆記錄下來,如果這個想法具有較明顯的實施價值,那麽就著手思考“如何實施”(定出實驗的方案與計劃),這樣堅持做下去的話,領導要總結的時候可以按時提交,自己的綜合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4、重視實驗過程的記錄與結果的分析

 

根據個人體會提出如下供參考意見:

 

1)、實驗過程要真實記錄,特別是當發生與原定實驗方案有不一致的地方的時候,更要真是的詳細地記錄實驗當時的情況。以我們的現狀來說,有的時候記錄不得不是回憶錄性質的,但如果我們能在隨身攜帶的紙條上以自己能清楚看懂的符號記下要補在記錄本上的內容,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記錄補全,那麽這個記錄的真實性也是有保障的。

 

2)、關於送樣及圖譜的管理

 

a)、樣品標簽的內容要簡短,確保分析人員不易把樣品混淆,圖譜出來後把標題豐富化(達到任何技術人員看到這個圖譜,可以知道這個樣品是什麽,如果可能的話,簡要說明一下這個樣品是如何製得的。)

 

b)、樣品在送檢之前自己要考慮一下會不會傷害分析儀器(留心樣品中酸、堿、鹽的存在與否,及其對儀器造成的影響有多大),這樣做不僅僅是可以保護儀器,也可以起到保證分析的結果更可信的作用。

 

c)、樣品檢測的順序在有的時候會影響結果分析的難度。特別是當一次要送好幾個樣(而為了一個係列樣品的對比,往往會集中送樣)而這些樣品的內在質量有很大差別的時候,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相當大,沒準就得重新多個進樣。依我個人的習慣,對進樣順序一般會這樣安排:重要的且質量高的、一般的質量高的、質量差的。

 

d)、對於結果的分析。一定要及時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甚至是和成員開展討論)。分析討論的結果在圖譜上體現出來,所有的結論都要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而證據就來自與這些原始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e)、重視實驗現象的記錄與分析。從理論上來說,任何一個現象都是有其內在原因的。至於這個原因是否容易被知曉就千差萬別了。一般情況下,實驗的現象能提供非常豐富的化學反應現象的信息,這些信息往往就是對實驗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i、溫度變化——反應的熱效應與環境的熱能之間發生了顯著差別。

ii、顏色變化——有新的具有顏色的物質生成或消失,注意顏色互補理論。

iii、粘度變化。

iv、物料所在相的變化(固體、分層、氣泡的消失或出現)。

 

5、工藝改進的方法學討論

 

1)、將複雜的反應分成若幹個階段,前一個階段控製得越好,下一個階段受到幹擾的因素越少並且越容易被控製。當每一個階段都分別被控製了,整個反應也就受到了較好的控製(要注意人為劃分的這些階段“拚接”起來的時候是否存在某些受到影響的可能)。

 

2)、不要輕易的開始一個化學反應。在投反應之前多以文字形式寫出如下內容(實驗的目的、明確的實驗方案<有明確的配比、有具體的反應條件>、依據的是哪些文獻、實驗結果、還是單純的個人想法),然後是按預定方案投反應並真實的記錄(真實的含義是符合實驗所處的客觀狀態)所有可以被記錄的信息(在試驗過程中很可能出現與預定方案不一致的地方,對這樣的情況,除了真實詳細記錄實驗過程外,還要注明從哪個階段開始發生的不一致,如果實驗結果與之可能存在關聯,則在總結中要對這一部分有說明,以確保以後的實驗方案更具可行性),反應完成之後對這些信息進行集中整理、得出可靠的結論、為下一個實驗怎麽做指明方向。這樣做的理由是目前我們絕大部分技術部人員還不具備從單獨的一堆實驗記錄中找出可靠的反應規律的能力。目的不清楚、結論不明確的實驗做得越多,除了達到練習操作的目的外,沒有多少正麵的價值,反而有如下的負麵作用:在以後看這些記錄的時候要花費大量的實際去分析這個已經完成的實驗與現在想做的實驗之間可能會有怎樣的共同點,如果這個已完成的實驗當時做的不太理想,很有可能會對現在的思路形成誤導效果。

 

3)、高度重視對雜質的研究

 

1)、重要性: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存之本,產品質量的控製實際上就是對產品中的雜質進行控製。最終產品中的雜質一部分來源於前麵的中間體中的有關雜質,一部分來源於終產品的質量不穩定性(降解)。

2)、與中間體相關的雜質的控製思路:在本步反應的收率能保證後麵的反應可以進行下去的前提下,優先考慮直接用於下步反應的中間體中的重要雜質{評價指標:對反應過程有負麵作用的雜質、難以精製(本步及後續反應過程)的雜質},然後考慮隻對收率有影響的雜質。

3)、如何研究雜質:根據與該反應有關的理論,結合實驗中獲得的信息,大膽提出猜測,然後證其真偽。以現代結構確證手段進行確認——對雜質的純度要求較高、費用高、可靠性高、對人員的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要求較低;以化學的手段進行確認——對人員的有機化學理論知識和實驗設計能力的要求高、時間成本高(為了保證可靠性,常常需要多種化學方法去驗證猜測)。

4)、單純的做實驗隻能起到培養人員執行SOP操作的作用,隻有把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兩者結合起來分析,得到可靠的結論,再依據這些結論和相關的已知信息,有針對性的開展後續試驗。如此循環下去,技術水平才有真正意義的提高。

 

本文轉自小木蟲,作者:tongmen,版權歸原作者所有。http://muchong.com/html/201711/3124884.html
原標題:我做合成技術員的一點心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