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9.1:孟子少時誦
原文: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輟然中止,乃複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複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複喧矣。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止,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詩》曰:“宜爾子孫繩繩兮。”言賢母使子賢也。
譯文:
孟子年少時朗誦詩書,孟母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了,然後又繼續朗誦。孟母知道他忘了,把他叫過來問他:“為什麽停了?”孟子回答說:“我有點忘了,後來又想起來了。“他母親拿起刀把織布線割斷,以此來警戒他。從此以後,孟子再也不忘了。孟子小的時候,東邊的鄰居殺豬,孟子問母親:“東邊的鄰居為什麽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啊。“孟母很後悔這樣講,她說:”我懷這孩子時,席位不端正,不入座;肉食切的不正,不吃;這都是胎教啊。現在他剛懂點人事我就欺騙他,是教他不誠實啊。“於是就買鄰居家的豬肉給他吃,表明不欺騙他。《詩經》說:”教育子孫,謹慎小心。”意思是母親賢良,才能使孩子賢良。“
俠客心得: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平時的言行,而行為影響最大。身邊有將要懂事的孩子,能不謹言慎行嗎?孩子就是你的影子,你走得端正,不用教孩子自然就端正;你走得歪斜,孩子自然就走不直。
父母行為不端,像傳染病一樣傳給了子孫。害了自已,還繼續貽害後輩。自己有毛病能不趕快改正嗎?父母篤守仁義禮智信,子孫自然不會走歪門邪道。所以修道畜德不但造福自己,還將繼續造福子孫後代。設想孟子沒有一個道德高尚的母親,中國也就不會有亞聖了。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學習各種技能。其實能不能成龍,取決於父母的修養和追求。父母追求低級趣味,孩子也很難道德高尚;父母先天下之憂而憂,孩子才有可能為民族的棟梁。
有其父必有其子
孟子背後有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