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8.8:黃帝即位施惠承天

(2022-11-28 10:11:00) 下一個

韓詩外傳8.8:黃帝即位施惠承天

 

原文:

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內和平,未見鳳凰,惟思其象,夙寐晨興,乃召天老而問之,曰:“鳳象何如?”天老對曰:“夫鳳象、鴻前麟後,蛇頸而魚尾,龍文而龜身,燕頷而雞啄;戴德負仁,抱中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明;舉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麵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國,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詩》曰:“鳳凰於飛,劌劌其羽,亦集爰止。”

譯文:

黃帝即帝位,廣惠天下百姓。以仁德修身,施行仁政,天下一片太平。隻是還沒曾見到鳳凰,想象它的樣子,早思夜想,於是招來大臣天老,問他:”鳳凰是什麽樣子?”天老說:“鳳凰啊,前身象大雁,後身像魚尾,是烏龜的軀體,龍的文采,大燕的下巴,雞的喙;懷有仁德,堅持仁義中道;小聲叫象金,大聲叫像鼓;當它伸脖子起飛的時候,五彩華麗;飛起震動八方之風,氣息應對四時之雨;吃的有法度,喝的有風度。離去時文德教化開始,返回時美德風化始成。隻有鳳凰可以通上天福祉,應地下神靈,調正五音,監督九德。天下有道,鳳凰可能以第一種方式出現,隻是從天空飛過;如果以第二種方式,鳳凰在天空盤旋;如果以第三種方式,鳳凰會聚集過來;如果以第四種方式,鳳凰春秋兩季都會過來;如果以第五種方式,那麽鳳凰就會留下不走。”黃帝說:“哎呀!確實如此!我不敢希求鳳凰來呀!”於是黃帝著黃衣,戴黃帽,在宮中齋戒。鳳凰果然遮天蔽日而來。黃帝走下東邊的階梯,朝西叩首,說:“皇天降下福祉,不敢不接受天命。”於是鳳凰降落在帝都東邊的園林,聚集生活在梧桐樹上,吃竹子的果實,留下不走了。《詩經》說:“鳳凰飛飛,其羽有聲,聚集停落”。

俠客心得:

孔子曾經感歎鳳鳥不至。可見在孔子年代,鳳凰就沒有出現過了。因為德政不施,天下不太平,鳳凰不會光顧。而黃帝仁政愛民,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鳳凰也喜歡這樣的生活環境,於是就住下不走了。

現今鳳凰更不會來了。不僅僅是因為環境的嚴重汙染,更重要的是人性的敗壞,仁德蕩然無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