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7.7: 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

(2022-10-31 11:07:14) 下一個

韓詩外傳7.7: 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

 

原文:

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木欲直而時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存親也。故吾嚐仕齊為吏,祿不過鍾釜,尚猶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既沒之後,吾嚐南遊於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題三圍,轉轂百乘,猶北鄉而泣涕者,非為賤也,悲不逮吾親也。故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若夫信其誌、約其親者,非孝也。”《詩》曰:“有母之屍雍。”

譯文:

曾子說:“去世就回不來了的,是父母雙親;失去就沒法補加的,是歲月。所以孝子想贍養雙親而父母卻不等他;樹木想長直而時間卻不等它。殺牛祭拜死去的雙親,不如殺雞殺豬孝敬在世的父母。從前我曾經在齊國做官,俸祿不過幾鬥,卻欣欣然歡喜,不是因為俸祿多,而是因為可以用來孝敬在世的父母;父母去世以後,我曾經到南方楚國,官位尊貴,房屋廳堂高有九仞,椽子粗有三圍,咕嚕嚕車子上百輛,還是麵向北方大放悲聲,不是因為地位卑賤,而是哭來不及奉養雙親。因此,家裏貧窮而父母年老時,不能對官位挑三揀四;如果一定要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職位,而致使父母更加窮困,這不是孝子”。詩經說:“陳設供品祭老母”。

短評:

能有雙親奉養,是人生一大樂事。曾子在這裏講的再清楚不過了。可惜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隻顧在外打拚,等想到父母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有母之屍饔,還有什麽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