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4.26:南苗異獸之鞟

(2022-08-19 10:03:56) 下一個

韓詩外傳4.26:南苗異獸之鞟

 

原文:

南苗異獸之鞟(kuòㄎㄨㄛˋ 皮革),猶犬羊也,與之於人,猶死之藥也,安舊侈質,習貫易性而然也。夫狂者自齕(hé 咬),忘其非芻豢也,飯土,忘其非粱飯也,然則楚之狂者楚言,齊之狂者齊言,習使然也。夫習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暢於筋骨,貞於膠漆,是以君子務為學也。《詩》曰:“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譯文:

南苗那裏有一種怪獸的皮革,與羊皮狗皮沒什麽區別,給人用卻如毒藥一樣害死人。這是因為久了就慢慢變了,習慣改變了其本性。狂人咬自己,忘了他不是畜生;瘋子吃土,忘了那不是飯食。然而,楚國的狂人說楚國的方言,齊國的狂人說齊國的方言,習慣使然。習慣對於人來說,既微妙而又顯著,根深而蒂固,流暢於筋骨,如膠漆一樣堅固,這是君子修學之目的和方法。《詩經》說:“見到了君子,音容不忘。”

俠客心得:

君子修學,不是靠三分鍾的熱度,不是死記硬背知識,而是培養一種生活習慣,慢慢地改變自己。如此學到的仁道,不是記在腦子裏,而是融入身心。一言一行,不假思索舉止皆合乎禮義。習慣可以改變人的性情,學好就造就好的性情,人生就成功幸福;學壞就養成壞的性情,人生就失敗痛苦。西方學者認為性情決定人的成敗(personality is the key to success),就是這個道理。

性情決定成敗
德行決定性情
修學成就德行
也就是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