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3.19: 太平之時

(2022-07-08 10:29:57) 下一個

韓詩外傳3.19: 太平之時

 

原文:

太平之時,民行役者不逾時,男女不失時以偶。孝子不失時以養;外無曠夫,內無怨女;上無不慈之父,下無不孝之子;父子相成,夫婦相保;天下和平,國家安寧;人事備乎下,天道應乎上。故天不變經,地不易形,日月昭明,列宿有常;天施地化,陰陽和合;動以雷電,潤以風雨,節以山川,均其寒暑,萬民育生,各得其所,而製國用。故國有所安,地有所主,聖人刳(kū,剖開)木為舟,剡(yǎn,削尖)木為橶,以通四方之物,使澤人足乎水,山人足乎魚,餘衍之財有所流。故豐膏不獨樂,磽確(qiāo,堅硬不肥沃,如:磽薄。磽瘠,磽薄)不獨苦,雖遭凶年饑歲,禹湯之水旱,而民無凍餓之色。故生不乏用,死不轉屍,夫是之謂樂。《詩》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譯文:

天下太平的時候,人民不會過度服役,男女不會錯過婚配年齡,孝子不會錯過贍養老人的時機。外地沒有遊蕩的單身男人,家裏沒有幽怨的孤獨女人;上麵沒有不慈愛的父親,下麵沒有不孝順的孩子;父子互相成就,夫妻互相保護;天下和平,國家安寧。下麵的人事齊備,上麵的天道響應。因此上天不改變它的常道,大地不改變它的形狀,日月永遠照耀,星宿排列不變。上天普施陽光的恩惠,大地化育承載萬物,陰陽和合。雷電加以鼓動,風雨加以潤澤,山川險阻加以調節,寒暑冬夏加以均平,人民生生不息,各得其所,以此而製定國家的用度。如此,國家所以安定,土地所以有主人。聖人把木心掏空做成舟,砍削樹木做成漿,從而使四方可以交通。使得水邊的人靠水富足,山裏的人靠山富足,剩餘的可以流通。因此豐收膏腴之地不隻一人享樂揮霍,貧瘠蒼夷之地不會孤立無援一人受苦。雖然遭受饑荒,像大禹、商湯那樣的水災旱災,人民不會挨餓受凍。這樣以來,活著不缺少用的,死了不至於拋屍,這才叫樂。《詩經》說:“王師威武而雄壯,武王順勢而韜光。”

俠客心得:

武王軍隊威武,也有三分之二的諸侯擁護,但是他還是韜光養晦,不出兵征討商紂王。為什麽?他要順應天道,等待時機。時機到了,不戰而勝;時機不到,戰而不勝。使役百姓需要把握時機,男女婚配需要把握時機,世上萬事萬物都需要把握時機。時機對了,事物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水到渠成,無為而無不為。順應天道就是按照事物的規律做事,也就是《易經。豫卦》的“順以動”,順天理而動。隨著天地之節拍而動,如何能不亨通順利、皆大歡喜呢?!

順天以動

事遂功成

時機不當

養晦韜光

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之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