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滕文公上2:滕定公薨

(2021-10-29 08:49:55) 下一個

孟子.滕文公上2:滕定公薨

原文:

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嚐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鄒問於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嚐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誌曰:‘喪祭從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嚐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

然友複之鄒問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塚宰。歠粥,麵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誠在我。”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譯文:

滕定公駕崩了。世子對然友說:“從前孟子在宋國曾經給我講過,記在心裏不曾忘懷。現今很不幸出了這麽大的事,我想派你去請教孟子,然後再進行喪事。”

然友到了鄒國向孟子請教。孟子說:“這麽大的事,世子能請教我不是很好嗎!父母的喪事是一定要盡力盡孝的。曾子說:‘活著時以禮孝敬他們;死了以禮埋葬他們,再以禮祭祀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孝道了。‘諸侯的葬禮,我沒有學過。但是我曾經聽說過。三年的喪禮,穿粗麻布孝衣,食用稀粥,從天子到普通老百姓,從堯舜禹三代都是這樣的。“

然友回去報告給世子,決定用三年的喪禮。親族和官員們都不同意,說:“我們的宗主國,魯國,先前的君王過世都不這樣,我們先前的君王也沒這樣,到了你這裏卻要違反先例了,不可以的。而且史書上說:‘喪禮遵從先祖的辦法。’”於是說:“我們是有所繼承的,(不好隨便更改的)。” 世子對然友說:“我先前沒有好好學習,喜歡騎馬射箭。親族百官對我不滿意,我怕他們不能讓我盡力辦好這樁大事,請先生再去幫我問問孟子吧。”

然友又去鄒國請教孟子。孟子說:“是這樣啊。不可以依靠別人的。孔子說:‘君主駕崩,把國事交給宰相,喝粥,麵色憔悴,趴在靈堂哭泣,文武百官,誰敢不哀痛,是他先做了榜樣啊。’上麵喜歡什麽,下屬會加倍喜歡啊。‘君主的德行像風,小人的德行像草,風吹草上,草隨風倒。’這事就看世子的了。”

然友返回滕國向世子回報了情況。世子說:“對的。確實是完全在我。”於是他住在草廬裏五個月,守著父親的靈柩,對朝廷的事不聞不問。百官親屬都說他知禮。到了出殯的時候,四方諸侯來吊唁,看到他麵色悲戚,哭聲哀痛,吊唁的人都心悅誠服。


短評: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滕國世子按照孟子的教導行施先王的葬禮,果然天下大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