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餘的話》:真誠是瞿秋白最後的救贖
為了那份難得的真誠,我又一次讀了《多餘的話》,再一次為瞿秋白先生流淚。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不是想推脫什麽,我不過想把我的真情,在死之前說出來罷了”。他要說出心裏話,不能帶著委屈離開人世。
他隻是一個“愛書本子,愛好文藝”,而不喜歡升官發財的文藝青年。而命運的陰差陽錯卻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這完全是一個“曆史的誤會”。他的“中國式的士大夫意識”,與某黨的主義格格不入,勢同水火。於是他心力交瘁,疲於應付,想早早地結束這樣的生活,“回到自己那裏去”休息。
嗚呼!令人無比心痛的是,先生的桃花源其實很簡單,得來易如反掌,他卻失之交臂。“隨便一個小鎮去當教員,閑暇時讀讀自己所愛讀的書,文藝、小說、詩詞、歌曲之類的”。錯過了這歲月靜好的小鎮,他卻登上了魔鬼的班車,葬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讀到這裏,每每氣得令人跺腳!
先生是一個沒有主義的人,居然把馬克思主義誤認為自己信仰的無政府主義。這樣一個性情中人,是孔子所欣賞的“有所不為”、潔身自好的狷者,這正是他能勇敢暴露真實自我的原因。於是他寫下了《多餘的話》,盡管這意味著身敗名裂。
《多餘的話》一點都不多餘。它解除了先生背負一生的枷鎖,摘掉了他的假麵具,恢複了真實的先生,是瞿先生的救贖。它留給後人的,是警醒我們守住自己的一份真誠,守住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救贖。
至誠無息,瞿先生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