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海棠花未眠

(2023-11-24 00:43:33) 下一個

《海棠花未眠》

        講藝術的書就是教人如何發現美, 自然界美是無處不在的, 何謂美卻因人而異。

        花是美的, 小到雛菊, 大到牡丹, 所有的花都美, 所有的人都認為花美。美的東西都可以入畫, 所以有了花鳥畫。

         中國人畫畫喜歡動靜結合, 花是靜的, 所以要配以動的生命, 如鳥、蝴蝶、昆蟲什麽的。

         我學畫這麽多年, 一直努力在實踐中國畫的精髓, 即把花畫得唯美, 隻是我化的功夫再深, 卻總覺達不到能自滿的高度。比如宋人的《出水芙蓉圖》, 幾百年了, 花好像就沒凋謝過, 水淋淋地呼之欲出, 伸手可摘, 還可以聽到花折的“喀嚓”聲。

         直到有一天, 我讀到川端康成的“海棠花未眠”這一句時, 突然就驚住了, 原來文字是可以用來畫畫的, 可以畫到花的靈魂。

         隻是一個人要怎樣地孤獨, 才能在淩晨四點醒來時, 發現海棠花未眠。

        但僅僅孤獨是不夠的, 心要得足夠的純淨, 才能感受花的微微顫栗, 未眠的花肯定含著心思, 像少女的情愫, 美雖美矣, 卻不易察覺, 隻能由著感覺去觸摸。

        喜歡川端康成是始於《伊豆的舞女》, 八十年代山口百惠在中國正流行, 她演的伊豆的舞女就成了經典, 學生時代的愛情是最美好的, 因為每個人付出的都是純真,  所以即使是有著殘念的結局, 卻總讓人念念不忘。

         當中有一個美的過程。

         這大概就是“物哀”的一種吧。殘缺的美, 讓人遐想, 像古希臘的雕像, 都是殘缺不全的, 隻是風雅的人決不會想到要給斷臂的維納斯裝假肢的。

        從完美到殘缺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 美得驚心動魄。

         黑沉沉的夜, 萬物沉入夢境。 醒來的人必是心有掛念, 人不眠, 是睡的美中不足, 於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點起一把煙鬥, 寂靜中便聽得見花的心跳。

         海棠花未眠, 多美啊。

         美在川端康成筆下是安靜的美, 是《古都》裏的和服, 再熱鬧的花紋也能讓人安靜下來, 和服的靈魂是穿著它的人賦予的, 女人的溫柔在骨子裏, 卻透到了衣服上。

         這在《雪國》裏,  虛無之美, 潔淨之美, 悲哀之美, 在雪的潔白中, 佗寂達到了極致。世俗的眼裏, 藝妓本不是幹淨的, 在川端的筆下卻是那樣的清麗和單純, 連“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幹淨的”。

        能感覺到這種幹淨的人必有一顆敏感的心, 也隻有這樣敏感的心才能與美麗的花息息相通, 一同感歎今夜不眠。

        好像川端因為《雪國》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想起中國的唯一得主莫言。

        我喜歡莫言,喜歡他的直言,他的話很是在理。

        隻是他的書我不太看得懂。

        比如《豐乳肥臀》,就隻書名而言是赤裸裸的性感, 而不是美感。還有《蛙》, 實在不是我這種人欣賞得了的。

         我隻是喜歡美的場景, 美的故事, 一句“海棠花未眠”, 就讓我回味無窮。

         花是美的, 美人無眠, 多讓人憐惜啊。

         時光蹉跎, 花還是一樣的美。

         隻是當年寫下, “花這麽美, 人一定要活下去”的人卻自殺了。

         人與花未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